民族精神瑰宝百万古籍珍本曾云集山城

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精神成果的,是该民族长期积累的文化典籍。她们能够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承载一个国家的希望。

在70多年前,中华民族遭遇日寇入侵的劫难,无数珍贵图书,古籍善本,或被付之一炬,或被掠夺。抗战时期,中国损失的藏书在1000万册以上。但依然有部分精华,在有识之士的努力下,通过各种方式得以转移,保留。

重庆,就见证了这段历史。这座城市,曾有幸接纳这些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那些珍贵图书,古籍善本的留存,保留了民族复兴的精神食粮,对文化普及影响一直延续至今。而还原这段历史,我们可以读到在战乱之时,国人对历史文脉的看重。

南京国立中央图书馆旧址

战火中的飞奔

那是一场保存中国文化实力的抗战。以国立中央图书馆为代表的全国各公立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为主,在短短数月内,拯救了这些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重庆市档案局收集处处长唐润明,提供了国立中央图书馆珍贵图书的西迁准确日期。1937年11月18日才接到命令,19日就启程,1938年2月1日抵达重庆。

留给中央图书馆的准备时间,只有一晚。19日一早,中央图书馆工作人员随同130箱图书迅速离开了南京。令人惋惜的是,仍有部分珍贵图书被忍痛留下,其中有中外图书158,246册,金石拓片3,666种,版片74,707块,舆图358种及杂志图画多册………..其中的大部分,在1个月后的南京城破中,被日军焚毁或掠夺。

即便是这130箱图书,也命运多舛。在武昌宜昌等地,不断受到轰炸威胁,甚至险些不能抵达重庆。

中央图书馆的遭遇,也是其他图书奔向重庆以及整个大后方的悲壮写照。重庆市图书馆特藏中心主任袁佳红告诉记者,在同时期除国立中央图书馆外,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中央大学馆藏图书,古籍善本…..都以不同的悲壮方式,向重庆飞奔。

而在这个过程中,厦门大学图书馆遭遇洪水,浙江大学中途6次中转,损失100箱,山东大学运送图书的火车,遭遇了轰炸,损失10000本以上古籍……

蒋复璁

那些人,那些书

很多人的名字,在这场另类抗战中,已经无从查询。我们只能列出几个重要的人物。

蒋复璁,江南著名藏书家蒋光煦的曾孙。1923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65年任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当年中央图书馆西迁队伍停滞在宜昌,有被焚毁的危险,他动用一切人脉,最后通过国民政府交通部临时调派车辆,让这支队伍于2月4日顺利登上民生公司轮船入川抵渝。

岳良木,时任中央图书馆采访组主任,他不断向教育部长朱家骅等汇报古籍图书资料的重要性,教育部终于决定保留中央图书馆及其古籍图书资料随学校一起迁移。

另一个人,是重庆人都熟悉的卢作孚。他的民生公司,在南京中央大学图书馆内迁时,免费帮其运送图书、仪器,同时在中央图书馆西迁过程中,也是其依靠的主要力量。

记者从重庆市图书馆查阅到的资料显示,70多年前运到重庆,从而得以被拯救的国宝级古籍,包括明初内务府刻《仁孝皇后劝善书》,清代《四库全书》等。其他珍贵图书,还包括教育部自京携渝的方志图书31箱、745种、2,973册;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善本书40箱;山东大学的中西日文书籍76箱,此外还有与世界各国交换所得的大量文献……..

袁佳红说,蒋复璁等人在重庆,还积极抢救沦陷区因战火流散出的珍贵古籍善本。他们不惜危险,花重金从上海香港等地日军占领地购买宋元珍本古籍、明清刻本等运到重庆。袁佳红保守估计,到抗战胜利时,在重庆仅仅珍本古籍,就有150000余册,而内迁之初只有10余万册。

这座城市,因其陪都的地位,而让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在战乱中得以最大程度的保留。

重庆国立中央图书馆旧址

造就重庆图书馆基础

让重庆首次有了“少儿阅读”概念

如此多的图书馆进入重庆,也让抗战时期重庆的文化得到了飞速发展。以中央图书馆为首的单位,多次利用自己的图书资源,向民众开展抗日宣传、科普教育等工作。

现在的重庆图书馆,也是中央图书馆前身演变而来的。因为重庆连续被日机轰炸,中央图书馆于1939年3月18日前往江津白沙。在1939年,该馆还在江津分别举办了儿童读物展和日报杂志展览,这也使少儿阅读这一概念,首次进入重庆市民视野中。

在1940年,蒋复璁等人开始计划建立“国立中央图书馆重庆分馆”,这就是两路口罗斯福图书馆的前身,即重庆图书馆旧址,现重庆少儿图书馆。当时的重庆分馆由于地点便利,屋宇宽敞,设置了专门的会议室和展览厅,并对外租借,所以自开放起,就成为重庆各团体举办集会和展览的重要场地,被喻为“战时文化之宫”。

宁挨饿,也不倒卖

记者在史料查询中发现,当年所有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几乎都在用自己的生命,来维护这些来之不易的书籍。

袁佳红说,尤其是那些珍贵古籍,是一些军阀收藏家的喜好。一本的价格,抗战时期可以解决当时普通人半月乃至1月的生活费,而陪都物质匮乏,物价飞涨。中央图书馆,乃至各大学图书管理员,教师微薄的薪水,难以养家糊口。但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宁挨饿也不倒卖图书。

后来,这种对书籍的信仰,同样传到了在中央图书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重庆图书馆身上。解放后,重庆图书馆依然保留着大量珍本古籍,如《大明仁孝皇后劝善书》,至今都是重图的镇馆之宝之一。而在上世纪的非常时期,这些古籍有被焚毁的危险时,重图的老工作人员要么强硬应对,要么虚与委蛇,拿出大批旧报纸杂志交差,最终让这些古籍珍本得到保留。

重庆时报记者 任重 实习生 关月

Hash:589758f69f3271239662aef76dbc16692be5cc66

声明:此文由 重庆时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