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龙文化起源地、中国祈福朝拜文化发祥地——喀左龙凤山揽胜

原创 李天龙 旅游作家

龙凤山揽胜

作者:李天龙

龙凤山风景区,位于喀左蒙古族自治县尤杖子乡境内。这里是中华龙文化起源地、中国祈福朝拜文化发祥地。

龙凤山雄踞于岭岳起伏、峰峦叠翠的群山环抱之中,山势呈西南走向,海拔865米,延伸九平方公里,属松岭山脉。她融奇山异洞、古寺翠柏、苍松峻岩为一体,集奇石、怪柏、古刹、异洞、神泉、卧佛、龙文化、祈福文化于一身,被评为“游客喜爱的辽宁50佳景”。其山之灵秀、洞之怪异、柏之翠茂、景之秀美,无不令人心旷神怡。著名专家考察后曾给予极高的评价。龙凤朝阳洞自然风景区黄山之魂,有桂林之秀,集雄、奇、险、秀、幽于一体。

景区变化可谓大矣,令人耳目一新。据介绍,已投入4000多万元,新增主题山门、游客服务中心、崖壁栈道、原始部落瀑布水系、山道漂流、迷雾森林、步游道、生态停车场等11个项目。一进山门,就到了中华龙文化展示区,这里有最早的新石器时期的中华龙文化的图腾和中华历朝代龙文化的图腾演变,观后令人震撼。说这里为龙源,可谓准确,因为在辽西喀左县,发现了震惊中外,迄今已一亿两千零三十万年,世界最大的早白垩纪霸王化石,被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专家们命名为“喀左中国暴龙”,这里是世界上第一条龙腾飞之地。这里距十五万年前的鸽子洞古人类遗址,把中华民族文明史提前到了五千年的东山咀祭坛遗址都只有二、三十公里。

景区变化较之确有天壤之别。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宾馆、酒店、观光车、游客服务中心、购物中心,为游人提供了方便。在天心湖处,新建了漂流的服务项目。在大佛下的广场,远眺龙首峰,一尊卧佛极为清晰,维妙维肖。在去往哺天峰的路上,增加了原始部落表演、女神像、女神庙、女娲补天神像、观瀚海等景点。哺天峰(影门山)登山之路已修整的易于登攀。从女神庙到迷雾森林再从东山门便到了天龙源度假村,这里就是原来的荣华山庄,硕大的养鱼池可以垂钓泉水叮咚,花香四溢,这里是休闲度假的极好去处。

从天心湖到观音菩萨像有一条祈福路,461级台阶,据讲寓意四季平安、六道众生、一心向善。台阶下有一菩提树,系满了红绸带,寄托着善男信女的无限期望。菩萨像高37米,是一个吉祥数字,菩萨像向前倾斜15°,寓意俯视众生。由菩萨像后面向上攀行有女娲石、云海潭,再上行便是迎客柏(胜利树)、龙泉井、虎影泉、万钟之藏景区。这里可以攀登到玄妙峰、天龙峰(龙首峰),新修整的石阶非常利于攀行。

凤山的植被应该是辽西较好的,站在山脚下环顾四周,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中,举目仰望,但见龙凤山昂首挺立,巍峨葱郁,钟灵毓秀。山有颠峰两座,主峰似龙首吞云吐雾,松柏怪绝。侧视次峰如凤冠斗美,峻峭多姿,仪态万千。主峰两侧断壁处,如斧劈刀削,怪岩斗奇,粗犷豪放。满坡满岭的天然古柏,植根于怪岩石缝之中,如龙之金鳞映日光耀,似凤之翎羽迎风摆动,“龙凤山”因此而得名。

从天心湖、神龟听法处,沿十八盘山路向峰顶攀爬,首先到达与天台寺上下对应的天心寺。天心寺居于龙凤山西侧山下,十八盘石径右侧,从前曾是正殿五间,东西各三间配殿的孔圣庙,文革期间被毁,现仅有石旗杆两根伫立于门前,成为历史的见证。天台寺僧人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支持下,修复了“孔圣庙”,并更名为“天心寺”。只见青砖筒瓦,飞檐吻兽,两侧石碑数座。庙内孔圣人手持书卷,悠然稳坐中央,两侧门生聆听教诲,其儒雅之态,为龙凤山平添了书香景色。我们从天心寺继续前行,一路欣赏着松柏劲翠,柞叶摇丹,奇花异草,争芳斗艳。绕过了十八道弯,登上石阶梯,来到山腰上的天台寺。站在天台寺的平台上,远眺群山起伏,峰峦雄峻,烟云缭绕。据说当年气功大师严新曾来此采真气,从而更增添了神奇玄妙的色彩。

天台寺始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迄今已有351年的历史。据此寺第十二代住持绪志和尚(俗家姓黄)介绍,当年山东莱州即墨县毗卢阁方丈和尚普金,身背汉白玉毗卢佛像率众徒到此,慕此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真乃风水宝地。于是,便向山主李嵩募化,划归寺院所有,并立下合契文约。这一天是清康熙二年四月十八日,故这一天为寺庙开山纪念日,并举行盛大的庙会。可惜绪志法师已于癸巳年暮秋圆寂,余撰联以祭之:一代高僧升仙界,三山后辈励英风。

天台寺大雄宝殿前,耸立着远近闻名的“关东第一柏”、“关东第二柏”,已载入全国林业《辞海》。据林业专家王战测定其树龄分别为3500多年、2500多年,从树身上可见到数不清的红丝带,那是信徒所为,因树龄长、寿气旺,聚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使信众敬而仰之,系红绳以祈福增寿。

菩萨殿东侧有一小门,进门西侧原有一天然三角石,亦称“三角炕”,系历代法师参禅打坐之处。天台寺僧人属“禅宗派”,禅宗的学法是静坐修心,就是面壁盘坐排除杂念。据传第七代主持傻雪和尚就成道于此。在三角炕北,原有一个狭窄幽曲的深洞,里面阴冷无比,黑暗至极,深不可测,令人望而却步。传说本寺傻雪和尚曾进洞探视过,见洞底有地河,宽约两丈,对面有石桌椅,但因木桥断裂而不得行进。天台寺住持法师已历十二代,代有高僧辈出,远近企慕。据寺碑记载及原绪志和尚介绍,有骑虎兜圈的五代主持沙富和尚;有身轻如猿、援壁爬飞、啸傲峰巅的八代主持佛宏和尚;有慈悲济世、且在功法上修炼卓有成效的十一代住持固本和尚等。

从迎客柏(胜利树)处攀爬,经双狮洞、虎口、仙人桥可到凤冠山。从天台寺登攀到龙凤山顶峰,余原从寺东侧的天桥攀爬过。在天桥上鸟瞰山下,危崖陡峭,松柏掩映。过天桥,所经之处,大多是危崖绝壁,只能依附于穿石铁护栏,方可行走。这里的柏树众多,且都是双心,十分独特。根植于岩壁的衔岩翠柏,正好形成天然的扶手。走悬崖,过立壁,前方稍缓平台处有一溶洞,这个洞叫“洋箱洞”,深四丈,其间大洞套小洞,洞外镶洞,洞内藏洞,冬暖夏凉,号称暖冬洞,是理想的参禅打坐之处。龙凤山岩穴密布,天然形成。洞内深幽莫测,钟乳似林,且洞洞朝阳,奇形怪状,全山有七十多个天然溶洞,洞洞各具特色,风韵迥异。

继续前行一段平坦的山路,眼前的景象更令人惊叹!一条上下垂直的天然石阶直入云端,仿佛登上去就是玉皇大帝的天宫,真不愧为“天梯”。登梯而上,途径一小型洞穴,嵌于崖壁,坐南朝北,可容纳五六人,不易被发现,故称“含羞洞”。土改时曾有逃亡地主,在此居住数日。再向上攀爬,到达“蛤蟆嘴洞”,现名为“金蟾洞”。洞内宽近百米,乱石突兀,爬行而进,尽头处一长满青苔的怪石,极像一仰天一俯地的青蛙,故称“蛤蟆嘴洞”。爬至龙首峰半腰处,这里有两个并立居高临下的洞口,人称“双洞子”。1990年2月,省考古队曾在洞口处挖掘出土陶盘、陶豆、酒具、石环及陶塑女神像等文物。据考证,迄今已有4200多年的历史,属红山文化与夏家店文化之间的文化层。可见天龙源自然风景区不仅以山奇、洞异、寺古为众人瞩目,她蕴藏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引人注目。

经过近3个小时的登攀,终于把龙首峰踏在脚下。山顶上有数块巨石,据《凌源县志》载,这些巨石是第八代主持佛宏法师练功时搬运至此,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但传说中的佛宏法师武艺精湛,轻功超绝,确是远近闻名。立于峰巅之上,确有一览众山小之感。纵目远眺,远山峰峦起伏,白云飘渺,山坡上绿草如茵,野花绚丽。听鸟儿问答,鸣唱悦耳,如诗如画,令人赏心悦目。

旅游作家作者简介

⊙⊙李天龙,辽宁省喀左县政协九届委员会主席,国家一级作家,中华诗词家协会副会长,中楹会会员,中华辞赋会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士,辽宁省诗词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楹联家协会理事,朝阳市诗词协会副会长,朝阳市楹联家协会副主席,朝阳市作家协会顾问。

旅游作家主编:吕尤佳

Hash:5416ae934090b55ff9e8a8d9bec75312339ad0d0

声明:此文由 秦巴美好江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