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四川内江唯一革命老区——东兴区 红色基因原来“藏”在这些故事里
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6月28日,一场庄严的入党宣誓在内江市党史教育基地——范长江纪念馆举行,来自内江市东兴区的50名新党员,举起右手、紧握拳头、高喊誓言,表达对党的忠诚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决心。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这句话在东兴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东兴区不仅仅是张大千、张善子、范长江等名人辈出的书画之乡,更是英雄志士为民族独立解放而奋斗牺牲的内江市唯一的革命老区。
学生缅怀先烈
从风雨如磐的岁月,到日新月异的当代,红色的脉搏始终在东兴大地跳动。一代又一代东兴铁军继承革命先辈优良传统,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以强烈的使命担当书写着“五区四地”建设的优异答卷。
较早成立党组织
在中共内江市东兴区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林四海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多本与红色东兴有关的书籍,那一个个充满历史烙印的革命故事,他早已十分熟悉。
内江东汉置县,隋文帝开皇年改称内江县。九曲十一弯的沱江河将内江县分割为东西两部分,习惯上将河东称为东乡(现东兴区的前身),河西称为西乡(现市中区的前身),东乡占全县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
党员到东乡农民运动遗址参观
1926年2月,内江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内江县特别支部成立。“在全省来看,我们党组织成立时间都算较早的。”林四海骄傲的说。
紧接着,党组织农民自卫队,先后发动了抗捐抗租、武装暴动、拥红运动等革命运动,与“帝、官、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其中以东乡农民运动而广为人知。
1929年9月27日,东区团总陈书元等人来到杨家乡监督查帐,当天正好是杨家乡逢场,查帐地点设在关帝庙,农协会事先已有准备,县委组织了东乡农民三千余人在此集会,进行反抗“地亩捐”斗争,这次斗争震动了全县乃至全川,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实属罕见,它狠狠打击了土豪劣绅反动军阀的嚣张气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革命斗志。
重温红色记忆
地名见证革命斗争史
地名是一个民族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寻根感怀,而那些渗透了红色基因的地名,在当今社会更具教育意义。在东兴区,就有不少由红色故事演变来的地名。
双才镇原称便民乡,1950年1月初,内江县各区人民政府相继成立,第五区人民政府驻便民乡。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完成征粮任务,第五区征粮工作队和解放军战士开展了征粮剿匪斗争。1950年2月4日,任副区长的郭双才同志在征粮剿匪中英勇牺牲。1950年7月,内江县人民政府将征粮剿匪中在便民乡、贾家乡等地牺牲的28位烈士集中安葬于双才烈士墓。为纪念这些英勇的革命先辈,当地被改名为“双才镇”,镇上还有“二八村”。
高梁革命烈士纪念碑
同样三烈镇(2019年12月并入双才镇)也是为纪念1950年在征粮剿匪中牺牲的三位烈士陈斌、蒋盘勋、张学文。还有高梁镇、顺河镇,矗立的烈士墓背后都是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彰显着那些舍小我成大我的英烈精神。
一个个红色地名,成为一座座精神坐标,构成了红色东兴最美记忆。2010年,东兴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认定为“革命老区”。
打造“三大课堂”
发挥红色资源助力党史教育
不久前,一面主题为“传承红色基因 铭记光辉历史”的红色墙在东兴区杨家中心校亮相,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结语“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智则国智”激励着学生奋发向上。
杨家中心校红色墙
这是东兴区深挖革命老区资源,助力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实践。在党史教育中,该区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精心打造了“三大课堂”。
围绕红色东兴革命史,精心策划了《血染黄连铺》《东乡农运震巴蜀》等“1+4”精品党课,组织红色宣讲团,开展主题宣讲,流动课堂让党员干部切身感受党的艰辛历程。
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位于东兴区的范长江纪念馆、双才烈士陵园、顺河烈士墓等6个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成为了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活动的打卡点,实践课堂引导党员学史明史悟史。
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工作者们创作歌曲《我心向党》,编写党史学习教材,组织开展主题文学作品、歌词、党课微视频征集和书画展、摄影展,创作课堂鼓励广大党员群众用各种形式展示党的风采。
站在新的历史时期,东兴儿女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到前行的力量,正以更加强大的工作干劲、创业激情,为建设全省经济强区、内江全域开放门户和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而努力奋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Hash:a579b95b1766bea29d294c5c8b0048ae5a8a55f3
声明:此文由 封面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