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的神臂城 你真的了解吗?

700多年前,巴蜀军民为抗击蒙古军队南侵殊死战斗,钓鱼城因击毙蒙哥大汗而名扬中外。你可知道,还有一个神臂城更为英勇,记入《元史》的次数超过钓鱼城?

12月初的一个清晨,笔者来到了长江边,泸州市区30公里外的弥陀镇。大雾弥漫,寒气逼人。驻足小镇的一处制高点,举目眺望:晨曦中自北而来的浩荡长江,划出了一段巨大U形线条,再继续澎湃东去———“神臂城就位于那个U形的最底部。”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笔者一路小跑冲向江边,跳上一艘小渔船,向长江北岸漂去。只有一段城墙的水上孤城下船,沿着一条石板路,拾级而上,越走越陡,约行300米后,即到一处高3米多、宽2米多的单拱石门洞。据同行的地方史专家赵永康介绍,这就是神臂门,又叫定远门。从整个方位上来看,这是神臂城的南大门。

对于三面环水的神臂城而言,刚才走过的这段石板路是其通向长江的唯一通道。从神臂门进入,举目望去,四下里萋萋荒草在晨风中摇曳。由于地形独特,一般古代城市所必须的城墙,在此似乎成了多余,走遍整个神臂山顶,笔者只在东面看到了一段城墙。对此,赵永康解释,因为神臂城三面临江,西、北两面皆是高达数十丈的悬崖峭壁,唯有东面是平坦的陆地,有路可通,是整个神臂城的防御重点,“只要守住东面,就可确保整个城池不失。”

环绕神臂城的这段几公里长江,前后排列着晒金滩、挑竹滩、折鱼滩等数十处险滩。“要想在此横渡长江,进攻神臂城,难!”对于当年人们在此建城抗敌的举动,赵永康连称佩服。

炮台护城池遗迹尚存

为了建城抗战,700多年前的四川军民显然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在神臂城东面笔者看到,那段经历了历史风雨而遗存下来的城墙,高约5米,绵亘600余米长,几乎切断了整个神臂城向东的通道。墙体底部宽大突出,砌石向上逐层内收。在城墙外100多米的地方,又并排列着两道高约3米的石墙。“这在当时叫耳城。”赵永康介绍。耳城下200米处,还左右各有一口面积几十亩的长方形水塘,左为红菱池,右为白菱池,映着晨曦波光潋滟。

在护城池南北两边100米远处,还各有一处炮台遗址。分开茂盛的荒草灌木,当年的火炮早已不见踪影,留下的只有两段100多米长的石坎,用手去推垒坎的石头,纹丝不动。遥想当年,四川军民正是借助这些堡垒,依靠原始的滚木、擂石以及各种燃烧性武器,与蒙古大军进行了30多年的生死较量。

作为“城”的象征,城墙、护城池、炮台等军事痕迹尚随处可见,但作为“市”的象征,神臂城留下可供后人观瞻的就很模糊了。据悉,神臂城的市政中心是当时潼川府和泸州府的驻节地,时到今日,府衙早已焚毁消失,仅留下一个“衙门头”的地名。钟鼓楼遗址也只留下4米高的土石堆,在一丛毛竹丛中,与一般的土堆毫无区别。还有几口宋井,藏在灌木丛中,反射着幽深的光芒。

昭示耻与荣的两幅石刻

在神臂城西的石壁上,分布着多处石刻,最为有名的当数“刘整降元”和“许彪孙托孤”两幅。其中“刘整降元”石刻离地面1.5米,龛内有石雕像四尊。中坐者高1.9米,肩宽1米,头部后面隆起如椎结,两手放膝上,其身后左右各有一侍者。中坐者左下角有一小石像,作跪拜状,身高0.9米,露出极为恐惧的神情。

在当地民间传说中,这处石刻被叫做“孙孙打婆,改州换县”。传说有一孙孙在大庭广众之下打婆婆,皇帝听说有这等不孝之事,非常生气,下令“降州为县”。

而赵永康等人经多方研究,却得出了另一个结论,认为这幅石刻所描述的是刘整降元的情景。石刻中体态威严者就是元朝皇帝忽必烈。

另一幅石刻“许彪孙托孤”也与此事有关。像高2.2米,左臂伸出,原托着一小孩(现已风化脱落),大义凛然。据赵永康介绍,这两幅石刻讲了一件当地有名的史实: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四川潼川府路安抚副使兼泸州知州刘整投降蒙古军队时,命参谋官许彪孙代写降书。许彪孙说:“此腕可断,此笔不可书也。”全家遂自杀殉国。自杀前,许彪孙将儿子托付家人。家人带着小孩潜出城外,至江边无船可渡,又遇追兵,终被害。后人感其忠烈,将城北四里处改称保子头。如今许彪孙像与刘整像并列刻于石壁,两相对照,颇有深意。

元军定四川后城堡终毁

而在刘整降元之前,四川军民的抵抗斗争已经在神臂城上,进行了将近20年。南宋末期,蒙古从陕西攻入四川,分道沿长江、嘉陵江而下,计划沿江席卷江浙,“破蜀亡宋”。

在此危急关头,南宋理宗淳祐二年(1242年)六月,朝廷任命淮东提刑余玠为四川宣谕使。余玠进川后,走访各界,最后采纳了冉氏兄弟的建议,从北到南,沿江挑选20多处险要地方修筑山城战略防御体系。而神臂城就是这个防御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钓鱼、云顶等堡垒一起,从川北到川南构成了一道屏障,阻挡蒙古大军东犯长江中下游地区。

1243年神臂城建成,宋朝政府将泸州从江阳迁至神臂城。其后34年间,蒙宋双方反复厮杀,这座山城“五易其手”,直到1277年冬天,南宋小皇帝投降的第二年,元军才最后攻破了这座山城。当时守城的宋军相当顽强,终因实力悬殊太大而亡。当时囚禁在燕京的宋丞相文天祥闻讯后,悲愤地写下了《泸州大将》诗篇:“西南失大将,带甲满天地。”官修《元史》对神臂城记载达67次之多,超过因击毙蒙哥大汗名扬中外的钓鱼城。

1278年,元军平定四川,立即全部毁掉四川山城,把州县从当时修建的20多处山城中迁回原来的县城,以防南宋遗民凭险再起。自此,神臂城渐次荒芜。随后,元朝廷将泸州迁至茜草坝。明洪武初年,仍迁回江阳故址。

但世人显然没有忘记这座英雄的城堡。自解放以来,神臂城先后被合江县和泸州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泸州市更拟定了一个新的规划,准备投资数千万元,对神臂城进行必要的恢复重建工作。一个直观可感的神臂城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呈现在世人面前。

责编:张前勇

Hash:f04cca319be0624722cb1c4a9543724d158b9317

声明:此文由 星月文化传播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