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即日起,上海这些博物馆、美术馆恢复开放 !

3月13日起,上海博物馆上海科技馆上海民生现代艺术馆等数十家博物馆和美术馆恢复对外开放。

Δ来源:上海博物馆官方网站

这是上海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自1月下旬关闭以来首次重新开放。各展馆将做好防疫工作,在提供文化服务的同时,限制流入展馆,确保观众生命安全和健康。

上海当代艺术馆

3月13日,上海当代艺术馆恢复开放。开放时间为11:00-19:00(18:0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除国定假日外)。全馆已按照防控消毒要求每日定时消毒,所有工作人员均凭绿色“随身码”、体温检测、佩戴口罩上岗服务。

Δ上海当代艺术馆

参观当天,参观者必须出示有效证件(身份证、驾驶证、户口簿、护照)到博物馆登记。同时,他们必须显示他们的有效访问预约代码和他们的实时绿色“继续代码”。每天的参观人数限制在500人以内。目前只接受个人预约。

Δ上海当代艺术馆馆三场免费展览

直到3月29日,开幕式的展览是“让·努维尔:在我心目中,在我眼中属于……”(7楼大厅),“穿越建筑:戈登·玛塔·克拉克十年”(3楼大厅),“2019年青策计划”(1楼大厅)。三个展览都是免费的。

在整个疫情期间,2月14日至3月12日,上海当代艺术馆推出了“24小时不闭馆的美术馆在线展览全景”项目,由艺术电厂推出的“晨读”“读图”“psD防疫计划”“亲子聚乐部”“闭关练功”“线上寻谣计划”和“青策课程”等不同主题的微信推送项目。

上海民生现代艺术馆

3月14日,上海民生现代艺术馆将恢复开馆。开放时间为10:00-18:00 (17:0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除国定假日外)。

Δ上海民生现代艺术馆

进入静安新工业广场和艺术博物馆,必须出示身份证和申请代码。绿色代码将显示在应用程序代码上。您可以在注册后进入。观众在整个过程中必须戴口罩。排队观展时请保持1.5米以上的距离,避免聚集。在进入博物馆之前,他们必须接受温度测量。如有异常温度(≥37.3摄氏度),或有咳嗽、气短等异常现象,观众不得进入博物馆。防疫期间,图书馆瞬时接待人数不超过100人(文献中心瞬时接待人数不超过5人)。当馆内人员密度较大时,艺术馆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控制入场速度。观众在博物馆登记后,可领取一次性口罩一张,每人限一次,每天限量发放100个。

??“杨洁仓三魂七魂”展览现场

“杨洁仓:三魂七魂”展览将延长至3月31日。展览名称“三魂七魄”来自本次展览中最具代表性的同名作品“三魂七神”旨在描述道家思想对人的灵魂本质的探索,体现出艺术家所珍视的普遍性,以及贯穿创作过程的两个基本概念:功能性用笔和精神价值的强调。杨洁仓一直追求务实精神。它依托于这一时刻,类似于中国文人文化中一种明显的禅修和修养,影响着全球事件中的参与行为本身。

博物馆重新开放后,民生文艺中心也将恢复正常开放。

X虚拟美术馆

3月6日,由X艺术博物馆推出的X虚拟艺术博物馆正式上线。”“建筑”由艺术家和建筑师设计,随着展览的变化,新的虚拟空间将不断涌现。

Δx虚拟美术馆

在互联网1.0时代,信息交互仍然是单向的。2020年标志着互联网3.0时代的结束和4.0时代的开始。X美术馆以虚拟美术馆为契机,进行想象和尝试。除了虚拟现实(VR)是用来模拟和还原现实之外,虚拟艺术博物馆还能是什么样子,以及在线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与大多数展示虚拟艺术作品的在线展览不同,X虚拟美术馆不仅是实体美术馆的在线复制品,也不仅仅是美术馆事件的档案和记录,更是实体美术馆空间和艺术项目的延伸。X虚拟美术馆与X美术馆的不平等关系旨在强调两者之间的差异,并探讨如何在虚拟环境和物理环境两种不同的语境中进行艺术创作。

网上展厅:侯红旭作品展

3月3日至3月30日,安贞艺术空间推出网上展厅《空城协议:侯红旭作品展》。侯红旭,1988年出生于山枣庄,201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获硕士学位。现在他在上海生活和工作。

Δ关于空城:侯红旭作品展

侯红旭创作的主题是以更多的生活场景或肖像为基础,对细节的处理似乎是一概而论,试图在古典与流行之间找到一种平衡,让人们欣赏到场景之外的东西。在她的一些作品中,运用黑白装饰手法,使画面清晰,具有版画般的清晰效果。作品以平面表现为主,但通过细腻的手法表现出丰富的层次。不经意间出现在屏幕上的细节体现了创作过程中流行与古典的平衡。

阿拉里奥画廊亚洲艺术家在线组展

本次亚洲艺术家在线组展聚焦和探讨“雕塑”概念,展出了徐村奎、明河黄平、金炳浩、全武祥、陈宇军、高磊等6位中日韩艺术家的作品。3月6日、9日、12日、15日、19日、22日,6位参赛艺术家的个人单元将亮相。

Δ阿拉里奥画廊亚洲艺术家在线组展

目前,无论是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渐兴起的户外公共艺术项目,还是依托周边新兴商业实体而出现的多元化艺术创作委托,似乎都表明,雕塑这一由来已久的创作形式,在当下并不逊色。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们一直在探索雕塑和装置领域。他们从艺术家自身的艺术语言出发,看到了雕塑这一古老艺术在当代语境中的多元化发展及其新形式。几位艺术家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发展过程,经历了中日韩之间无数的历史文化联系,也直接或间接地投射到各自的创作思维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本文综合了人民网、当代艺术、上海博物馆官方网站等。

Hash:3edecba468a04e215e157d64c642d3b6aa22b94f

声明:此文由 江湖旅食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