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笔生辉•罗映球艺术精品全国巡展(哈尔滨站)1月11日—2月13日黑龙江省美术馆展出

主办单位:广东美术家协会,黑龙江省美术馆,中共兴宁市委、市人民政府,肇庆美术馆,肇庆学院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9年1月11日—2月13日

展览地点:黑龙江省美术馆1、2楼展厅哈尔滨道里区地段街97号)

展览介绍:展出罗映球先生74幅木刻版画和国画作品

客家

油印黑白木刻

21.3cm×30cm

1953

中国美术馆藏、关山月美术馆

前言

文︱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20世纪中国美术的历史波澜起伏,几代美术家以自己不懈的探索为中国美术的现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对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的视野不断深入,一些原本研究不够、认识不足的美术家踪迹得到学术的重视,让人看到他们在平凡的人生中创造的不平凡业绩,也看到他们的艺术与中国美术现代进程的关系,由此不断丰富对20世纪中国美术整体状况的认识。此次展览汇集了罗映球不同时期的作品,构成了一个博大而丰满的罗映球版画世界,全面展示这位人们了解不多、但在版画艺术上毕生探索创造的艺术家,让人浏览观赏而为之一新、细细品察而感到震撼,向这位20世纪中国版画先贤勤奋创造的人生,产生崇高的敬意。

农忙时节

油印黑白木刻

53cm×38cm

1952

中国美术馆藏

罗映球先生1914年8月出生于广东兴宁,从1936年发表第一幅木刻作品到2006年93岁高龄去世前仍坚持创作,是在版画艺术领域毕生耕耘、创作生涯最长的画家之一。在20世纪前半叶中国社会遭遇外强侵略、民族苦难沉重的岁月里,出生于农民家庭的罗映球先生自学成才,走上艺术的道路,并在三十年代活跃在岭南的新兴版画运动重要成员罗清桢、张慧、陈铁耕等艺术家的影响下,走上版画创作的道路,从此笔椽刀耕,一生创作版画逾千幅之多。他的早期作品,记写了社会动荡条件下普通民众遭遇的灾难与痛苦,也描绘了浓郁的乡土生活,尤其以澎湃的激情投身抗日宣传活动,创作了许多反映中国军民奋起抗战的作品,成为岭南地区新兴版画运动的一位代表。他自觉地沿着鲁迅指引的版画创作方针坚持战斗,作品的风格硬朗坚实,执着明快,展现出强烈的个性。

山区新平原

油印套色木刻

51cm×81cm

1975

中国美术馆藏

新中国成立后,罗映球先生以欣喜的心情投入新的主题创作,按照“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讴歌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画劳动、绘劳模,表现社会生活的新风新象,刻划了人民大众崭新的精神面貌,也以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主题,创造了许多风景题材的版画,作品洋溢出新时代的蓬勃生机。他对套色木刻尤其注入研究,以宽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细节形成套色木刻的新体格,在版画上创造出抒情、优美的田园诗意,展现出岭南版画的特质,为新中国版画艺术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午归

油印套色木刻

39cm×21cm

1956

中国美术馆藏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罗映球先生的艺术也进入新的境界。如果说在20世纪前半叶、50至70年代他已在创作上拥有高产期并建立了自己的风格的话,80年代以后他在创作上更是进入盛期并形成了艺术上新的开拓。虽然他仍立足家乡,脚踏乡土,但他的创作思想迈向了创新的时代,艺术视野更加开阔,在“版画山水”这个课题上大胆探索,志趣高昂,将中国画的山水意境与套色水印木刻技巧结合起来,创作了一大批“大景版画”,甚至别开生面地创作了《嘉应风光》、《百牛图》等长卷版画,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晚年壮心不已的创作激情。为中国当代版画艺术的百花园增添了别具情采的鸿篇巨制,令人叹为观止,欣叹这位资深的老版画家步入创造的高峰。

昔日荒山

油印套色木刻

29.7cm×22.5cm

1959

中国美术馆藏

纵观罗映球先生的创作生涯和众多作品,我们感佩他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艺术品格,敬重他激情豪迈、刀笔生辉的艺术精神,缅怀他为中国版画发展作出贡献的艺术人生,罗映球先生和他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更是如同他的艺术一样,散发出让人感动的光彩!这种精神连同罗映球先生的艺术将铭记在中国版画艺术的史册和国家美术事业的发展篇章之中。(节选自中国美术馆“铁笔如椽——罗映球版画艺术展”前言)

罗映球(1914-2006),一位中国坚持木刻实践最长时间的艺术家,一位中国绝版套色木刻的最先实践者,一位创作了木刻长卷的世界之最、留下版画作品数量最多的中国艺术家,他是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先驱、是新兴版画第三条艺术路径的典型代表、是中国新兴版画贡献奖称号的获得者。2013年在罗映球百年诞辰之际,国家为表彰其在20世纪中国美术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在中国美术馆为其举办了“铁笔如椽——罗映球版画艺术展”举行了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出版了专著,展览列入20世纪中国美术收藏奖励专项计划,同时列入2013年中国美术馆的重点展览项目,国家为其在中国美术馆网页上建立了“铁笔如椽——罗映球版画艺术展”永久性在线展览。203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50幅作品被广东美术馆收藏,53幅作品被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收藏,10幅作品被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6幅作品被岭南美术馆收藏,8幅作品被深圳祥山艺术馆收藏,还有众多作品被各大美术馆、博物馆等中外机构收藏。

精心操作

油印黑白木刻

17cm×13.5cm

1937年

中国美术馆藏

我们要用历史的观点来分析罗映球

文︱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我知道罗映球,也很尊敬他。中国二十世纪的艺术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认真总结,而且应该认真发扬的一个艺术年代。在世界上对中国二十世纪的艺术怎么看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中国的艺术界、理论家,特别年轻的理论家,如何看待二十世纪中国美学,跟当时社会的变革、社会的运动、社会的思潮和二十世纪的意识形态,和二十世纪的战争,对外的战争、国内的战争,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意识形态有密切的关系,这些都是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因为艺术脱离不了时代,我们时代的这些特点,都在艺术领域有所反映。正是这些特点,我们中国存在着大变革时期,那么对二十世纪的很多问题我们重新思考、重新认识,但是艺术跟社会关系比较密切的,特别是和意识形态关系比较密切的艺术,如何看待、如何评价,我觉得是我们当前美术领域很值得研究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科学至上

油印黑白木刻

16cm×14cm

1941

中国美术馆藏

我觉得罗映球的艺术和当时的中国的政治关系太密切了,虽然我比罗映球小几十岁,但是我经历过二十世纪50年代、60年代,为什么当时的艺术家以如此高昂的热情歌颂社会、歌颂现实,当时的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欣欣向荣的气象所感动,表现出来政治热情和艺术热情,我们要用历史的观点来分析。假如说缺少对历史的了解,我们就很难理解,我们走过的这条路,包括艺术为政治服务,为艺术形态服务,有不恰当的地方,但是是我们走过的历程。

联合国——团结起来

油印黑白木刻

17.3cm×13.4cm

1938

中国美术馆藏

先不说在1949年之后,在1949年之前,从抗日战争所发表的作品,一直到1949年之后他们如此热情的歌颂中国的新社会,一定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处境、情景、语境,我非常感动,他把自己全部的热情都倾注其中。

今天和现实相结合的方式不一样了。我们今天的艺术与生活、与社会关系的思考也不一样了,但是他的基本精神、基本原则没有改变,就是艺术为大众服务,艺术推动社会的进步,但是我们这些人会超过我们的前辈,他的精神无比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发扬他的艺术精神和评价他的艺术创作的成就,不仅有历史意义,而且有现实意义。

油印套色木刻

36.3cm×24.2cm

1956

中国美术馆藏

罗映球虽无开宗立派,却也一支独秀

文︱全南

作为中国现代版画前期画家的罗映球,早年,他受罗清桢张慧等前辈的影响,承接鲁迅木刻战斗精神的薪火,为社会的进步和民族解放挥刀亮刃,用木刻画面烛照黑暗。

和平时期,从某种程度来说,罗映球也是一个“乡巴佬”,一个中国南方乡村的乡巴佬,一个身材矮小的赤诚布衣,生性本分诚实,是一个“大好人”,一个保持客家本色的乡土诗人,一辈子都在用木刻刀,描绘吟诵自己家乡那块邮票般小小的地方。

丰收的日子

油印套色木刻

73cm×50.5

1965

中国美术馆藏

据统计,他一生共创作版画超过千件,绝大部分是家乡的故事和粤东客家的山水。而且,只要生命不嘎然而止,这种描绘和吟诵就会持续不断。同样,他也属于乡村,不属于城市,他毫不理睬现代化城市化进程步履的纷至沓来,一味守护着心灵家园的最后领地。

罗映球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外化,一切苦难困惑经他的赤子童心和淳朴情感的纯化,诗化为外在的美丽图景,赋予人诗意的栖居,提供一种理想的绿野仙踪。他像一个行吟诗人,游走在家乡的田野上,青山绿水间。这种诗化坚定而专一,不为外界的蛊惑和利诱;韧性而持久,非万不得已不中止。他经年日积月累的大量作品,组成一幅宏大的粤东山村的世俗画面,为我们进入当代客家生活情境提供艺术图引。

包包精粮

油印套色木刻

26.8cm×15.5cm

1956

中国美术馆藏

旷日持久的坚持,构筑营造出他独特的南方版画语境,在版画创作势头普遍相对蛰伏,人们对版画日渐式微的焦虑情绪蔓延中,成了一股清丽的泉水。他版画一以贯之的品质操守,顽强抵抗着中国版画走马灯的地域流派的变幻。和平时期中国当代版画经历了解放后的发展期,文革中的非常期,改革开放的繁荣期,以及世纪交替的多元期。风格产生了四川画派、北大荒画派、江苏水印画派、新徽派、云贵画派以及塘沽画派等等。

交公粮

油印套色木刻

39cm×29cm

1953

中国美术馆藏

关山月美术馆藏

除了文革的短暂中断外,无论在那个时期,那个流派风行,罗映球恪守自己的风格追求,边缘化、另类化、民族化、乡土化。而且接驳中国传统的的源泉,有强烈鲜明的中国传统面貌。罗映球上世纪50、60年代的作品,憨厚可掬,笨拙而生猛,富于淳朴乡土味,抗拒着当时部分日趋工艺性装饰性的版画流俗。另一方面,罗映球早年既受民间艺术的浸润,又接受传统国画的训练,他在晚年也重拾毛笔,画了大量的国画,所以他晚期的版画不可避免地融合了山水国画的因素,规整而完美,有着高远悠扬的古典情怀和诗文意境。

有人说,静静的村庄,平和的心态,封闭的乡村生活,限制他的发展,但也利于他的创作,使他在中国气派乡土化的版画创作上勇猛精进,虽无开宗立派,却也一支独秀。

春风吹绿客家村

油印套色木刻

92.8cm×60.5

2001

中国美术馆藏

商务合作、转载事宜请在后台留言

Hash:5815a5702bd87bb6442a0207c0560430c0ef9772

声明:此文由 020艺术观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