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这个村庄,为何70年守护一片“无名墓”?

宁河区潘庄镇西塘坨村,有一片无名烈士墓群,埋葬的是平津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多年来,当地群众自发守护、瞻仰这些烈士墓。直至2008年天津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这段尘封的历史才被发现。

这些烈士为何被埋葬在这里?70年的时间里,当地村民和这座烈士墓发生了哪些感人故事?《寻访红色印迹》系列主题报道,今天走进宁河区潘庄镇西塘坨村。

西塘坨村位于宁河县西北部,隶属于潘庄镇,这里曾经是天津战役期间的一所临时战地医院。

▲视频:天津广播记者走进宁河区潘庄镇西塘坨村无名烈士墓

天津一个村,守护122位烈士墓70年

西塘坨村,是宁河区潘庄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在村子的西边,有一片无名烈士墓,村里人叫它“伤员坟”,里面埋葬的122位烈士全都是在平津战役中牺牲的解放军战士。七十年来,村里人一直默默守护着这片墓地,坚守这段浓浓的军民情。

▲西塘坨村的一片无名烈士墓

“电视剧里拍的军民感情,远不如现实生活中的情深”,这是很多西塘坨村的老人在采访中反复说的话。1940年出生的周少朋今年79岁,解放战争期间,他还是个小孩。但对于当时的解放军,他的印象深刻极了。

周少朋说:“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非常棒。解放军战士们在这里时,每天不管多苦多累,都要把院子里扫干净,给水缸都挑满水。冬天夜间行军回来时,为了不影响百姓休息,战士们就抱着枪,一声不响地在院子里休息。有一天晚上,我老姑出去一瞅,哎呀,怎么都睡在院子里,赶紧往屋里拉。有一次,我跟母亲在家吃饭,两个解放军进来,一个手里端着一盆百米饭,另一个端着一盆肉菜粉条。我那时候哪里吃过白米饭啊,谁知,解放军问妈:‘大娘有窝头吗?我们不爱吃这稻米饭,爱吃窝头。’我们知道,谁爱吃窝头啊?稻米饭多好吃。”

平津战役期间,西塘坨村作为临时的战地医院,救治了大量伤员。战争炮火连天,但年轻的战士就像村民们自己的孩子一样,被悉心照料。周少朋回忆说:“伤员来了之后,村民们就跟照顾自己亲生儿女一样。当时,我们家把冬天能晒着太阳的好房子腾出来给伤员,我跟母亲住在小厢房。家里小鸡下几颗蛋,我们都不吃,给伤员补充营养,家家如此。我们战士流血牺牲打天下,看着心疼。”

条件再差,也要为烈士做一口棺木

战争是残酷的,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差,加上部分人受伤过重。不少战士没能有效救治,就牺牲在了西塘坨村。但是长久的相处,村民们早就把这些战士当成了自己的家人。为了安葬这些战士,村民们甚至拿出各家里给老人准备的棺木,实在不够,就算卸门板,也要找出木头来。

周少朋说:“那时候有的老百姓死了,使不起棺材的,都拿席子一卷。但是对烈士,百姓们想尽一切办法都要找到木头,烈士们全部都用棺材埋的。”

解放后,有的烈士遗体被家属领走,有的没人认领,就留了下来。起初时,每位战士的坟前都有一个木牌,写着烈士的家庭住址和姓名。但在一次大雨中,很多木牌被水冲走,还有一些木牌,随着风吹雨打,字迹早已无法辨别。渐渐的,这里便成了一座无名烈士墓。但不论过了多少年,村民们对烈士墓的守护和敬仰之情从未变过。

▲西塘坨村的一片无名烈士墓

每年清明节,村委会和学校都会组织村民和学生给无名烈士墓扫墓,70年来从未间断。68岁的村民吕福泉说:“我现在已经70岁了,从我上二年级的时候,每年清明节都要去无名烈士墓扫墓,添坟、放炮,就跟对待自己家老人一样,西塘坨人对于烈士们是100%的敬仰。”

为烈士迁坟,全村没有一个人反对

2008年,宁河区修建高速公路,要占用西塘坨村的土地,正好就是无名烈士墓的位置。村民们一致决定,找一个更好的地方,为烈士墓群迁址。于是,时任村支部书记的刘旭海围着村子转了好几圈,最终选定了如今烈士墓的所在地——新西河堤。刘旭海说:“这个位置比较高,不受水患。四下环水,还比较宽敞,算一块风水宝地。”

▲天津广播记者采访2008年时任村支部书记的刘旭海

当年下葬的时候,村里的条件很差,每位烈士都有一口棺材。如今条件好了,再迁址,这事更不能含糊。村委会联系了丧葬商铺,用心准备,再加上为烈士墓群迁址所需要的人工和设施费用,对并不富裕的西塘坨村来说,确实是笔不小的支出。但对这件事,全村老百姓的意见高度一致,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

西塘坨村现任党支部书记刘佑青回忆说:“如果村里干点别的,需要对村民们做思想工作,但是在给烈士们迁坟这方面,没有一个村民有怨言,更没有一个村民反对。以前村里也穷,但就是再穷,只要钱用在烈士身上,村民们都大力支持,赔钱也得干。因为烈士是为了咱们牺牲的,烈士们为咱们换来美好生活。”

无名烈士墓迁址迁址那一天,全体村委会成员和很多村民都来到了现场。默哀、鞠躬,整个流程,全部按照当地丧葬的最高标准。然而,在2008年天津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之前,西塘坨村村民们所做的这一切是没有外人知道的,村民们并没想过靠这片无名烈士墓争取补助的资金,也没想过得到别人的夸奖。他们只想一直守护着这些为解放天津牺牲的烈士,并告诉自己的孩子们,永远不要忘记这段历史,不要忘记几代人坚持下来的传统与真情。

据了解,由于地处七里海湿地的缓冲区,再过几年,西塘坨村就要实施整体搬迁,村民们会住进十几公里外的还迁小区。但刘旭海告诉记者,不管距离有多远,西塘坨村的村民们,他们心里始终牵挂着这些烈士们,会继续想着他们,祭奠他们:“不管搬迁搬到哪,西塘坨的老百姓都会想着他们,一到清明节,也会来祭奠他们。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必须把革命烈士的理想宣传下去,把革命的基因发扬下去,永远不能忘记!”

寻访红色印迹,不仅要走进那些英雄的人物故事,致敬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也要记住这些无名的烈士,正是他们的战斗与牺牲,才换来我们如今和平、美好、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必须珍惜。

读罢此文,您有着怎样的感受?深入感受印刻在红色印迹里的初心、故事与使命,您有什么话想说呢?欢迎留言与我们交流,我们每天将集纳和展示大家的精彩留言。

记者 | 吴昱滨 赵巍

Hash:6b2b389f83ed95013325c3e1df18baf1f1dbb747

声明:此文由 天津早晨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