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县古城堡历史文化遗迹延伸考察

古城堡遗址是一个地域内社会变革文明发展的珍贵历史遗迹,也是当地人民共同的物质精神财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历时两年,我们对庄浪古城堡历史文化遗迹全部进行了实地考察考证。第一次考察成果,已于去年在省、市相关刊物发表。现将第二次考察成果予以摘刊,以引起社会各界对古堡的重视、关心和保护。

一、乐正河流域的古堡考察

乐正河(又名东川河)发源于隆德县杨沟乡,途经隆德宋塬和东庄,然后从东北向西南穿过杨河乡东北部,流经马阳屲处转为由东向西流动。经过杨河乡李庄等5个村,在南湖镇南门村汇入庄浪河水系。分布在乐正河流域梁峁沟岔中的古堡相对较多,据杨河乡文化站普查统计,全乡共有相对完整的古堡12处。我们对其中的4个典型古堡进行了延伸考察,详作介绍,其他8个从略。

1、新庄堡子,地处逯岔村八社的梁顶三爷咀之上,外观似圆形,但实际上呈椭圆形。这个堡子原来朝东开有一堡门,后来村民说堡门对新庄的村民不利,用土就把东堡门给填封了。我们沿着原堡门的边墙搭人梯攀爬上堡墙,对古堡进行详细勘测。椭圆形土堡的最大直径为55米,最小直径为34米,堡墙高6米,墙体厚度为3-4.5米,夯层高度8-11公分。堡子外面低、里面高,易守难攻,便于防卫。面积2.5亩,保存基本完好。走访了村上一位84岁高龄的白须逯老大爷,老人家说据老辈人口传,逯家堡子是清朝年间打的,当时动员了全村的男女老少,白天打堡子,晚上挑着灯笼打堡子,堡子修成后,在民国期间又进行了复修,主要用于当年躲土匪避难。这个堡子曾经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访谈中切身感受到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对堡子的情感,以及对现在太平盛世的满足。

2、关家堡子,地处关湾村一社的山梁背上,地形比较开阔,堡子堡门朝东,顺着东堡门进入堡内,看到的是完整的堡墙和人行坡道。堡子呈长方形,东西长45.5米,南北宽30米,堡子占地约3亩。堡墙内侧高4.2-4.5米,外侧高6.2米,墙体宽度上部为1.2米,下部为2米。堡子的修建,村上杨文书介绍说是1930年以前打造的,堡子里面过去修有生活用房,基本上一家一座房子,便于躲避匪患暂时居住生活,堡内有一口深井。堡子南北筑有两个马面堡墩,便于观察外面的动静,炮台上装有火炮,曾经用于防御土匪进攻。据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年人讲,从他记事起就有这个堡子。炮台呈梯形,台面长4米,宽3.6米,台面较大。

3、蒙家堡子,地处李润村二社,土堡呈正方形,长宽各是44.2米,堡墙厚2.1米,高6米,占地面积3亩。堡子门朝东开,堡门宽2米,高3米,堡内现居住着四户蒙姓后裔。进入堡门是一巷道,两侧各居住两户村民。这个堡子保存得比较完整,但有一点与其他方形土堡结构不同,位于方形土堡四个角处的堡墩(也叫马面)排列呈放射状的八字形摆布,四角土墩上过去都曾修建瞭望楼,便于观察四面八方的动静,视野十分清晰。堡子周围是李润村农户的宅院环抱,绿树成荫,环境优美,人们安居乐业,享受着静谧美好的田园生活。然而,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动荡年月,蒙家堡子曾经发生过腥风血雨的悲惨故事。李润村支书赵维熙口述,据他年迈的父亲讲,清朝同治年间,宁夏回民暴乱,一路烧杀掠抢,血流成河,无恶不作。回民土匪大队人马杀到这里,当地有李润和李安两兄弟率众奋起抗贼,李安家族的人抬起火炮向回贼猛轰几炮,打得土匪人仰马翻,四处逃散,但也惹怒了土匪疯狂反扑报复,后李安一家退避在当地村头的关帝庙里抵抗,终被土匪斩尽杀绝。李润族人把后人又过继给李安立门,这就形成了现在的李润村分上李润和下李润两大户族。在李润村居住的富户郭家,从南湖为逃避土匪侵扰残杀,在李润村筹集粮饷,招兵买马,修筑了郭家堡子,供郭家居住使用。以郭家堡子为据点,一举击退了回贼武装,从此马阳屲村民改教,成为汉族。后来郭家后代不务正业,赌博抽大烟,导致家道衰落,债台高筑,无法维持家业,把先人苦心经营的郭家堡子基业卖给当地的蒙家,蒙家人勤俭持家,代代相传,人丁兴旺,家产盈实,成为当地大户,堡内四户蒙姓后裔居住,安居乐业,繁衍生息,传宗接代,渐成望族。

4、堡子山堡子,位于杨河乡马寺村北堡子山顶。西临举家沟,东临王家河,南面山下为马寺村,北面为堡子山台地。堡址东西长60米,南北宽50米,分布面积3000平方米。堡址平面呈椭圆形,最长直径40米,最短直径30米,堡墙为黄土夯筑,残高3-5米,基宽2.4米。南墙堡存较完整,北面堡墙因村民耕种破坏,残墙高1米左右。堡址北部有一口古井,已回填废弃。修筑时代为明代。

二、庄浪河上游流域的古城堡考察

庄浪河属葫芦河一级支流、渭河二级支流,发源于六盘山西麓的宁夏隆德县安乡大漫坡一带,源地海拔2620米。从宁夏奠乡张田家进入庄浪县北部岳堡镇张家湾入县境,流向大致东北——西南方向,上游纳岳堡王家岔、东沟水、张家岔,途经南湖镇。庄浪河穿过石峡,转向西流,有卧龙榆林沟、木头沟水注入,流至南湖、卧龙与静宁后梁乡交界处的迭咀屲归汇葫芦河。庄浪河流域是平凉市历史上建制行政级别最高的“庄浪路”所在地,古今垂青,遐迩闻名。

分布在庄浪河上游流域岳堡镇境内的古城堡名称基本上是姓氏地名。姓氏地名在庄浪1553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数量最多,我们曾查算过庄浪县的地名,狭义的姓氏地名有1396个,占标准地名的60%,广大的姓氏地名(即地名中有姓就算),则高达89%。姓氏占主导地位构成庄浪地名的一大显著特色。

1、岳堡古城,位于海拔1840米的庄浪河上游谷地岳堡镇岳堡村。当地七十多岁的岳士明老人回忆:听老辈人说,岳家堡子修建于唐朝年间,当时只有东西门,没有南北门,岳堡古城有“四门八坡”,东西各两道城门,每一道门南北各两坡,每道门上面是二层结构的门牌楼,修造得十分气魄。东门1958年损坏,1960年城门洞才拆除,城内过去是孟氏、岳氏后人在城内居住。岳堡古城和南湖古城(即庄浪古城)属同一朝代,当地民间有“先有南湖城,再有岳堡城”的说法。岳士明老人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清朝年间北面固原的回民马三刚、吴发云土匪打到庄浪县,吴发云破了南湖城,但没有破掉岳堡城。因为岳堡城修造得十分独特,城堡墙高而且很厚,又只有东西两处城门,防守异常严密,易守难攻,他们攻打了几次都没有办法破城。

岳堡古城的遗址轮廓基本保存,城堡南侧城墙完好,墙体高10-14米,女儿墙局部保留。墙基厚4-5米,夯层厚9-12公分。东侧城墙由于村民修建院舍,时有时无。北侧城墙只有局部地段能看见遗存,西侧城墙残缺损坏严重,但整个古城形状大致存在。

2、南岔堡子,位于南岔二社的梁峁顶上,土堡呈椭圆形,堡门朝东开。堡子的长轴长48.1米,短轴长40.5米,堡墙高4-6.6米不等,墙体厚2米,夯层厚度8-10公分,堡子面积约3亩。堡子的西侧有马面土墩修筑,保存完整。堡子修建于民国时期。86岁的岳珪老先生讲,民国时期匪患成灾,南岔堡子来过土匪,周围几个村庄的人在堡子里避难,土匪一来,人们牵马拉驴,携家带口,背着粮食跑到南岔山上的堡子里,堡子里有每一家盖的房子,供短期躲难生活居住。

3、吴家堡子,位于岳堡镇吴家村北山四咀山顶。堡子形状呈椭圆形,堡子的长轴长度108米,短轴长度59米,堡墙风化破坏严重。墙体高6米,厚度1.2米,堡子的占地面积约9亩。堡子门朝南开,堡子墙外面的西南侧有一喇嘛庙,供奉喇嘛塑像,祈求平安。庙旁过去有水井一眼,现在已经被填埋。该堡子是目前考察见到的山顶最大的土堡子之一,平坦程度像一个大操场,外观又像一枚巨大的官印,呈椭圆形覆盖在山顶。堡子里植有杏树松树和柳树,种有苜蓿草,植被覆盖良好,起到防风固土,保持水土,改善局部小气候的作用,是山顶的一道绿色亮丽景观。

4、塌堡子院堡子,地处岳堡吴家村北山的半山坡上,堡子依地形而建,北高南低,呈半圆形结构。东西最宽处43米,南北长32米,堡墙厚度1.5米,墙高5米,年代久远,风化残蚀严重,夯层不明显,堡门朝东。堡院的西面建有一座山神庙,四季香火不断。

5、李家堡子,位于岳堡镇王岔村一社的山沟旁边,土堡外形呈长方形,东西长38米,南北宽34米,堡墙高7.5米,墙体厚度2-3米,堡子开一东门,面积2亩多。土堡东墙的外墙体上清晰地书写着白底红色的标语“中国共产党万岁”。堡子原居住有4户人家,后来全部搬迁,现在堡内荒芜,杂草丛生。王岔村有李家堡子,反映了过去“王家人弱,李家人富”的现实,现在全村整体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乡村建设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庙隆沟流域的古堡考察

庙隆沟发源于赵墩乡东北唐山梁南侧的王上湾,呈东北——西南流势,在赵墩乡西部的张家塬小河头注入葫芦河,是庄浪县惟一属于赵墩一个乡管辖的河流。赵墩乡位于庄浪县西北部,地处两省区(甘宁)三县(庄浪县、隆德县、静宁县)交界处。该乡是纯山区乡,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庙隆沟流域斜穿全乡。全乡地形由两条主梁分割出9湾18岔,110多条大小沟壑组成,地貌复杂多样,古堡的分布多散布在山大沟深的村庄附近或梁峁山巅。

1、赵家堡子,位于梨树湾杜家二社的村庄北侧。土堡呈长方形,长度26米,宽度21.3米,堡门朝东南开,堡门顶部的土墙上有一注水孔,用于防止堡门的木门板和门顶棚木燃烧后灭火,起到消防应急作用。注水孔直通到堡墙的顶部,便于从上到下灌水。堡门高2米,宽1.4米,木门紧锁。堡墙高8-11米,建有两个高大的烽火台,堡子顶部原有高1米多的小围墙,现在基本塌损,痕迹能看到。此堡修建于清末民初时期,是当地的大财主赵思尚出钱出粮雇人修筑的私堡,为当时梨树湾二社的村民防止匪患起了很大的防卫保护效果,目前院堡荒废,保存完整。

2、王家堡子,地处梨湾村七社王庄,鹿儿梁山下。鹿儿梁绵延舒展,很像一头静卧在梁顶上的吉祥梅花鹿。堡内住郭家和王家两户村民,王家为堡主,郭家是解放后土改时划分的宅院。院前大树翠绿,生气旺盛。王家堡子基本上是正方形,长34米,宽30米,东面开一堡门,门高2米,宽1.2米,棚木完好,木门板厚20-30公分,门洞坚固,出入安全。土堡因长期有人居住,保护及时,堡墙和堡门保存完整,至今仍发挥着居住、生活和观赏的作用。

3、梁顶堡子,地处赵墩乡牡丹二社。在前往梁顶半山腰的公路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堡子的规模和圆形堡子的轮廓。堡子围墙风化剥蚀破损严重,堡墙内侧离堡子地面高出1.5-2米,外侧堡墙高3-4米。梁顶堡子由于离牡丹村偏远,人为破坏的不明显,主要是自然破坏的严重。整个堡子呈现椭圆形,看起来像一个大鸡蛋,一头大一头小,即北面大南面小。长轴长67米,短轴长30米,堡门朝东开,现只剩下一个豁口。村支书程宏伟讲,听老人说堡子为同治年间修造。过去堡子里种过柳树,因水源短缺,树木成活较少,现在荒草、灌木丛生,一片荒凉景象。

4、裴范堡子,位于裴堡村。堡墙损坏严重,仅靠庙隆沟的一侧可以看到延伸的堡墙,堡墙为两层,一层是同治年间构筑的,一层是民国年间补筑的。残墙厚1.5-2米,残留部分高5米左右,过去堡墙大约10米高。据粗略估算,堡子长为100米,宽约84米,形状是长方形。裴范堡子遗址绝大部分被赵墩乡裴堡小学和裴堡幼儿园占用为校园,前面是学校、操场和厕所。堡子的另一部分被裴堡村村民修建为宅院。

担任向导的62岁裴堡村主任范来福介绍,裴范堡家现有108户人家,但当时只有20来户人,大多数为裴范两姓,各占一半。还有张、杜、魏、刘等姓氏。听先辈人说裴范堡子同治年间为防回民入侵修建的。当年阳川的富户捐的是钱银,裴堡的富户范家大老爷捐粮食一万石,官府联合当地乡民和官勇一起奋勇抗敌,一举打退回族土匪的武装侵扰。朝廷为了奖赏范家富户的义举,特悬匾“万石粮”一面。据范来福口述,他小的时候都见过这个木质匾额,字是真金做的。后来听说有人拿去加工制作成了喂牲畜的驴槽。“万石粮”朝廷牌匾,到底有没有,仅是一种民间传闻,无据可考,无史料可查,听起来很离奇。

四、葫芦河流域的古堡考察

葫芦河,俗名“苦水河”。属渭河一级支流,源于宁夏西吉县月亮山南麓,南流经静宁县、庄浪县、秦安县,至天水三阳川汇入渭河。葫芦河水从静宁威戎转向东流,从受家峡入赵墩乡刘家塬,在小河头纳庙隆沟水顺庄静县界东南流,纳南湖镇胡家塬沟和石家塬沟水,流至卧龙镇迭咀屲接纳庄浪河,河行卧龙西境,大致由北向南,但因地形崎岖,河道狭窄且十分弯曲,峡多谷深,经张家峡、麻峡、程峡、狼峡、石峡,历石峡(《水经注》称“僵人峡”),穿过盘龙山河出山口,南入阳川谷地。阳川谷地地形开阔,地势平坦,河道展宽,东西侧蚀冲刷,左右摇摆蜿蜒,形成九大弯曲。下陷的葫芦河流域,被四周的盘龙山、庙山顶、大咀梁、庙口咀、风帽梁、喇嘛墩诸山所环绕,形成黄土高原少有的下陷小盆地地貌和河流冲积谷地。葫芦河从麻峡而入,破高峡而出,纵贯阳川全境。出县境后,斜穿静宁南部滚滚南流,进入秦安县境内。葫芦河是阳川人民的母亲河,阳川已成为庄浪物阜民康的“粮仓”、“瓜果之乡”和人杰地灵的“文化之乡”、“书画之乡”。现对2个古堡的延伸考察如下:

1、陈家庙堡子,位于阳川镇西湾村东北侧。北面到乡村公路,南到村庄西乡村公路,东面到农田,堡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短,黄土夯筑,南墙长50米,北墙长39米,东墙长187米,西墙长187米,占地面积约9000平方米。堡址现被西湾小学占用,堡墙残高5-6米。夯层厚9厘米,开南门,始建于清代同治初年。该堡址近年来由村小学占用,整体保存状况一般。

2、峡洼坡堡子,位于阳川镇新庄沟村西北300米。峡洼坡山顶。南面为山坡,东、北、西三面山下为葫芦河,地势险要。堡子为圆形,直径10米,分布面积78.5平方米,堡墙高5米,墙基宽2米,堡门呈圆形,高1.8米,宽1.5米。墙外壁陡直,堡内墙凿有9孔小窑洞,系1958年庄浪、静宁县在葫芦河开挖矿时居住所为。该堡子形制独特,保存较好,地理位置险要,属清代晚期民间修筑的防御工事。

五、水洛河流域的古城堡续考

水洛河属渭河的三级支流,为葫芦河最大支流,是庄浪县境内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在县城以上分为水洛北河和水洛南河,两河在县城西南部水上公园西端汇合后称为下水洛河。水洛河流域是县境内各流域古城堡历史文化遗存分布最多、最广,类型最全,最杂的区域。

1、杨王家堡子,位于良邑镇杨王村的北山上。北山上因修筑有堡子,当地人称堡子山。堡子山地势陡峻,山形险要,堡子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椭圆形的土堡长轴长115米,短轴长35米,从南面的堡门到北面的烽火台,边长达135米。堡门所在的东南侧马面土墩,长16米,高10米。北面靠山梁的烽火台长10米,宽7米,堡墙高15-17米,堡子的东、西各有两座马面土墩,东面的马面长11米,高13米;西面的马面长10米,宽7米,高12米。堡墙上的垛墙(女儿墙)局部保留,高2米。

2、石门口刘家堡子,地处万泉镇石门口刘家山顶,土堡堡门朝东南开,堡子呈椭圆状,长轴长127米,短轴长55米,北面的烽火台高大雄伟,堡墙高14-17米,东、西两侧的堡墙厚4-6米,墙体高11-12米,夯土层9-12公分。墙体轮廓完好,但局部地段破损坍塌。站在石门口刘家山上堡子城墙上,对面石门堡遗址隔河相望,雄伟壮观。

3、石门堡,为庄浪县境内重要的古城堡之一。位于朱店镇与万泉镇交界的小湾村傅家西200米水洛河南岸高距河床50米的突出石山顶端,北面到秦隆公路,南到傅家小湾庄,东到小湾山坡,西到壕沟。堡址平面呈椭圆形,长200米,宽130米,东墙残长30米,高3-6米,开一北门,墙体为黄土夯筑。石门堡下临天堑石门口。水洛河束流崩雷湍急,两岸断峭壁,当时东南半壁凿仅数步宽一线小道。如此狭窄绝险,却是秦渭往来要径,并以“石门口”而驰名。石门口山上设堡,名石门堡,成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关隘,为保一方平安起过很大的作用。《明一统志》谓:“山石如门,其路斩截。”清乾隆时的《静宁州志》曰:“石门高山堡。”因而,此堡又称石门高山堡。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此城堡筑于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为水洛城所辖二堡之一。北面为“秋月观”,内存“秋月观”碑刻一通,红砂岩质,长方形,为明万历壬午年(1580年)刻。1992年1月由县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石门堡遗址虽残垣断壁,但仍不失往日雄风威严。

4、董湾古堡子群。朱店镇董湾村古堡分布相对集中,全村从塬上开始依山而上筑建有古堡3座,从低到高分别是董家湾塬上堡子、外连城堡、永安堡,堡子与堡子上下相连,错落有致,前后呼应,规模庞大,气势恢弘,蔚为壮观,保存相对完整,是水洛河下游流域古堡成群的地方,也是庄浪县境内古堡群落的典型代表,极具考察研究价值。

(1)董家湾堡子,地处董湾村四社,土堡选择地形平坦的塬坪上修筑,开阔向阳,适宜居住,堡内村民集中,宅院遍布,据传是当地大富豪董老爷出钱捐粮雇用当地村民修建的堡子,供董湾全村人居住生活。塬上堡子面积广阔,外形呈长方形,东西堡墙长107米,南北堡墙宽80米,东侧堡墙很完整,西侧和北侧堡墙体局部有破损,基本保留遗址,南侧堡墙有23米完好,其余毁坏严重。堡子开有东、西两个堡门,东堡门至今供村民出行。西堡门两侧墙体保存,堡门已无痕迹。堡子墙体基宽2米,高7-8米。

(2)外连城堡,从董家湾堡子顺着山坡走四五十米,看到一座堡门,本地人称闸门便是山上堡子的第一道防守大门。闸门宽2.8米,高2.3米,堡门上方有8-10公分厚的棚木,门框、门板荡然无存。堡墙厚1.7米,墙体高6米,最高处的瞭望台高12米。站在堡门上面的堡墙上向下望去南高北低,居高临下,易守难攻,闸门实际上是外连城堡的“山寨门”。听说当年马家队伍打到董家湾的闸门处,由于壁垒森严,土匪久攻不下,便撤离而去,确保了永安堡第一道防线的安全。

(3)永安堡,地处董湾村南山半山腰的丘陵峁顶上,是一个几何图形的组合体。里连堡由一个长方形和半椭圆形的堡墙组成。堡墙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堡内地势南高北低,和当地地形大势保持一致。堡子开有北堡门和南堡门,北堡门宽1.2米,高1.5米,仅容纳一人出入;南堡门现已封填。永安堡是当年供董家湾和吴家沟两村村民躲避匪患的安全避难所。董家湾人走北堡门,吴家沟人走南堡门,两村人历史上就患难与共,利害一致。永安堡依地形地势而造,长方形堡墙高大,墙体高8-10米,西南角的马面土墩基宽14米。东面半圆形堡墙渐低,呈西高东低状缓缓延伸。西堡墙长66米,南堡墙长105米,墙厚3.5米。堡内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

古城堡的主要作用是防御,考察一座古城堡也是了解古人的自我保护智慧,同时也是追寻一段当地的“苦难史”,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生活,更加热爱我们日新月异的家乡和蒸蒸日上的祖国。

作者:李维仓/庄浪县政协副主席

Hash:4d73f509892d4a1d7b264d48cf4badc45f99c400

声明:此文由 庄浪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