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永庆桥
为进一步加大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力度,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由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温州市教育局主办,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开展了2017年第四届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征文活动。
本次征文内容以论述非遗项目,与非遗相关的人和故事,或非遗保护的感想体会为主,面向全市市民以及关注非遗保护事业的社会人士等。活动期间总共收到540篇优秀文章,其中成人组86篇、中学组358篇、小学组96篇。经专家评审,共评出获奖文章328篇,其中一等奖28篇、二等奖55篇、三等奖82篇、优秀奖163篇。
从近期起,我们将一等奖获得者(成人组、中学组、小学组)的作品逐篇发表在温州非遗微信公众号上,以飨读者。同时,感谢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
你看过CCTV《远方的家》播放——泰顺古廊桥吗?将近半小时的泰顺廊桥视频,我看了又看。真的,每一座古廊桥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我家门前就坐落着一座著名的木廊平桥—永庆桥。
夏天的早晨,我打开窗户,整座永庆桥一览无余,远远望去,犹如一道长虹飞架在水面之上。你看,永庆桥从不爱打扮自己,总以素装与人相见。鸟儿在她两层重檐楼阁中追逐、嬉戏。屋顶四周白镶边衬着青瓦,中间的双龙戏珠是她唯一的点缀。每层翼角高高翘起,轻盈如一群少女在翩翩起舞。这时村里袅袅炊烟升起,东边山上树木郁郁葱葱的,这山和那山之间露出初生太阳的脸,红彤彤的。农民早早地戴上斗笠,提着篮子漫步永庆桥,走向田间。
蓦然想起小时候,爸爸拉着我的手,从桥的西头走向东头,一边踱步一边数:“一步、两步、三步······七十步”。“一间桥屋、两间桥屋······爸爸,一共有十二间。”有时我和三四个孩子手紧紧拉着,并排站在桥上,嘴里念着:“计算题,三四道,一排等号像小桥。做错了,过不了。想一想,算一算,快快乐乐过了桥······”
你看,顺着桥内的一楼木梯,便来到二楼楼阁,楼阁里摆着观音菩萨。每逢初一、十五,人们争先恐后在菩萨前排上水果,点起蜡烛,祈求平安。村里有个风俗,逢年过节请戏班子来表演木偶戏,常在东桥头搭戏台,整座廊桥就变成了戏院子了,村民只要从家里带上小板凳来看戏就行了。
永庆桥的夏天午后也悠闲热闹!老人们坐在桥的石板凳上,耐心摇着蒲扇谈天说地,嘴里一边诅咒炎热,一边高兴议论高温对稻谷的生长有好处;孩子们搬出象棋,围在桥上的长凳杀得好不热闹,双方横马跳卒,车攻炮轰,旁边的大人有时争得脸红耳赤;阿姨们来到桥上娴熟地织着毛衣、拖鞋;须发皆白的爷爷坐在桥上娓娓道来:200多年前,有个吴世江爷爷,性格忠厚、心地善良,乐于做好事。他建桥梁,修碇步。这永庆桥就是他五十七岁带领村民修建的。你们看,桥头石碑刻着代代修理永庆桥的姓名······
桥头东面的三层三间老房子,占地100多平方米。墙全由黄泥垒成,身体是木结构,更独特是三楼四周向外延伸一米多,成为走廊通道,沿着走廊走一走,整个村庄的美景一览眼底。他和永庆桥互相衬托,更显古老。桥头北面的杉树,直径约一米,比四层楼还高。听奶奶说,曾有许多人在她前面烧香拜佛,烧伤了她身体。很多人以为她会枯死,而过了几年,她又抽出新枝,四季常绿,俨然就是永庆桥的守护神。
如今我站在桥上,眼前总浮现去年中秋之日,台风“莫兰蒂”来袭,雨,像泼,像倒。洪水犹如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洪水带着上游的树木、鸡鸭、家具,飞奔而来,一浪高过一浪猛冲永庆桥。人群中传来惊慌声:“三魁薛宅桥冲走了!”我们的心像被揪起来,而永庆桥丝毫不畏惧,顽强与洪水作斗争。雨歇了,洪水退了,人们对桥墩痴痴而望:她由青石一层一层砌起,水流被上方尖尖的三角锥形一分为二,经过两个桥洞顺流而下。整座桥墩微微向上翘,形象稳重,就像一艘昂首前进乘风破浪的大船。
春节前夕,大人们给永庆桥添上几分喜庆,两边挂上红红大灯笼,条条圆柱上都贴上了红红的春联,比如国泰民安呀,风调雨顺呀,万事如意呀!横梁木柱上精美的图案,梁木上流畅飘逸的“梁须”依然朴素无华。
每逢闲暇时,我一定要到桥上走走、看看。遇上一群同伴,还是嬉戏、追逐。频频碰上自驾行的游客,把咱这群乡里的孩子和永庆桥来个合影。
指导:胡素芳
Hash:8eb41b42c0fccf40b4431b57fe75763b26069fee
声明:此文由 温州非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