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的上虞海塘

上虞地处曹娥口汇入钱塘江(古称后海)的要冲,江水下泄,海潮上溯,修筑海塘是上虞治水的第一要务。历史时期的上虞海塘由上虞段的萧绍海塘、百沥海塘和浙东海塘组成,全长约 64.3千米,现大部分已成为二、三线海塘。建议对重要遗迹、遗址设立纪念碑牌,加强保护。

曹娥江由南而北贯穿上虞全境,向北注入钱塘江杭州湾。百沥海塘是曹娥江右岸上虞主城区百官方向的防洪屏障,左岸曹娥、东关方向依靠萧绍海塘保护。

曹娥江历来被上虞人民称之为母亲河,可这条母亲河有时会发怒,难免伤及其子民,上虞人民为了爱护母亲河又不伤及自身,请来了两个守护神,左右两边保护母亲河。千百年来,上虞人民在不断地修筑加固这两条海塘的同时得到了发展。

百沥海塘

百沥海塘南起自百官街道龙山头,向西北经大坝头、赵家、中利、前江、施家堰、裴 家、西华、吕家埠、赵村、黄家堰、贺家埠、谭村、塘湾、花宮,在沥海镇后倪村转向东,经邵家沥海所、纂凤、何家、雀嘴、金冯刘、盖山至夏盖山西麓止,全长 39.73千米。百沥海塘保护姚北平原(含虞北)大部分地区的农田和人口以及上虞、余姚慈溪等主要城镇。

2003年将从中利三叉口到吕家埠临江的王公沙塘加高加固后替代该段的百沥海塘(百沥海塘总长有所缩短)。

百沥海塘始建于唐玄宗,海塘原先都是土塘,经不住洪潮袭击,时筑时毁。石塘初建于元,元至正七年(1347)绍兴路总管府委府史王永督造后海石塘,以后历代相继沿习,对海塘建设起了重要作用。元至正廿二年(1362),明洪武四年(1371)修筑后,百年没有潮患。明中叶以后,土塘时圮,石塘渐坏,塘石半被盗用,到清初基本上只剰土塘了。清康熙十七年(1678),海啸飓风大作,漂没庐田畴不胜计。康熙五十九年至六十(1720~1721),由郡守俞卿主持大修,筑雀嘴至夏盖山西石塘,修筑百官至沥海土塘。雍 正三年至四年(1725~1726),后海塘全线改建成石塘。雍正五年(1727)先修圣恩寺石 塘二段,道光三十年(1850)及咸丰九年至十一年(1859~1861)在赵村、双墩头、黄家堰一带先后修建石塘五段。光绪十八年(1872)及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898~1901)先后在花宮一带,修建石塘 18 段。光绪二十七年(1901)至宣统三年(1911)在双墩头及 赵村续建石塘。民国 13 年(1924)在谭村、塘湾两处修建混凝土塘。民国 20 年至 22 年(1931~1933)在大坝头、谭村修建丁由石塘。

图一 / 百沥海塘段风光

百沥海塘原从龙山头曹娥江铁路桥起,1973年因公路改线和建设立交桥需要而向 南公路桥方向延伸132米。2000年、2002 年、2003年,陆续开始对百沥海塘自铁路大桥起至吕家埠(王公沙塘段)进行三期工程建设,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

百沥海塘修建历史上,连仲愚、连氏家族从 1850年开始,连仲愚在其父连声佩的督促之下,开始了他的治水生涯。连仲愚过世后,其子连茹、连芳、连蘅,孙子连葆仁等又承先志,继续致力于治理江塘海防,先后时间跨度有五十余年,为保一方平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连仲愚还将数十年护塘抢险的经历及经验写成《上虞塘工纪略》四卷,虞北江堤海塘的历史沿革、灾患情况、修筑经过、经验教训等一一记录在案,为后人修筑江海塘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资料。晚清重臣张之洞称其为“瘁身将事,洒沈澹灾。涛浪啮而益前,风雨横而愈出。”给连氏以极高的评价。

连仲愚之后,他几个儿子继承了他的事业。连蘅所著的《上虞塘工纪要》一书,详细记录了江堤海塘历次出险情况、抡险过程、方法,对后人治理上虞江海塘极有参考价值。《上虞塘工纪要》还详细记录了江塘逐段培修工程并善后事宜;上虞前江塘逐段分建柴工石塘、坦水、里外戗,并钉排桩加塘台、塘面的各工程字号、丈尺、修建时间,是一份十分珍贵的资料。

《上虞塘工纪略》《上虞塘工纪要》,载《绍兴水利文献丛集》下,广陵书社,2014 年版。

百沥海塘百官段自始点起经中利三叉口,再经王公沙塘(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到吕家埠止,按1级堤防标准分三期进行进行加高加固,其中景观绿化工程到三环大桥止。当时称城防一期、城防二期、城防三期。工程配合景观绿化取得很好的实效。上虞市曹 娥江城防工程经水利部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考察评审,已于2008年8月31日将其列入第八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上虞市曹娥江城防景区”,用一个巨大卵石制作的标识,置于城区水利工程管理所右侧,景观喷池下方。

浙东海塘

浙东海塘起自夏盖山东麓,伸向东南沿海至温州苍南县。浙东海塘保护范围在上虞境内与百沥海塘相同。自夏盖山东麓向东经谢塘镇延安、乌盆至上虞区与余姚市界止,长4.5千米。全线为条石塘,但已残缺不全。

浙东海塘唐长庆年间(821)筑堤,元代以前全为土堤,元至正间(1341)始筑部分石塘。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及雍正二年(1724)改修石塘。民国15年(1926),塘外又筑土堤,浙东海塘成为二线塘。1974 年海涂 74 丘围成,浙东海塘成为三线塘。

萧绍海塘

萧绍海塘北起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麻溪山,经由绍兴市柯桥区、越城区,到上虞区蒿坝镇清水闸至蒿壁山止,塘线全长117 千米,除去山体,海塘实长103千米。上虞境内可分二段:一段在蒿坝镇清水闸至蒿壁山之间,长600米,由终点向前。另一段自曹娥凤凰山麓起,向北沿曹娥江直伸,过曹娥庙前至老坝底折转向西蜿蜒,经过三角站旱闸(三角站旱闸于1996年9月,因三角站道路由9米拓宽到54米时废弃。)至中塘半山折向北,在塘角转向西北经杜浦(今属道墟镇)至称山,从沽渚起经车家浦向西至万圣庵后进入今越城区境内,总长25.82千米,其中山体和高地除外土堤实长20千米。1992年12月~1993年9月,上虞将临江的中百保江塘(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加高加固。2006年进行城防四期五期建设将中百保江塘按1级堤防标准建设替代上虞境内的萧绍海塘。

图二 / 萧绍海塘(清)(今孙端镇塘殿段)

西湖闸位于曹娥街道西湖居委会东北面,背靠萧绍海塘。闸东西向,三孔,全长37米,宽5.3米,高2.5米,两墩迎水面呈棱形,闸南侧栏板上镌刻清水闸及光绪十五年(1899)字样。该闸早年是一处重要的排涝工程。日排水量5.4万立方米,是东关水网地区排涝的咽喉。闸旁有一庙,称闸庙。三开间,坐西朝东,两坡硬山顶,穿斗构架,分心造前后双步,五柱用九檩,北山墙嵌有一石碑“西湖底造闸记”篆文镌刻,落款为光绪二十二年(1896)。蔡元培写有《西湖底造闸记》。该闸保存基本完好,但现在巳废弃不用。碑高 1.75米,宽 0.7米,碑上方有六个大字:“西湖底造闸记”,碑文用小篆镌刻,全文照抄如下:

“明嘉靖十五年,三江应宿闸成,而山阴、会稽、萧山潮海 之水得其槽,关籥湖海数百年矣。特湖田连曼,鉴湖潴水之区失其疆半,而三江口潮来,常扶泥沙,闸道易淤,淫潦交至,宣泄不灵,即三县为泽国。先民有作于姚家步、宜桥、楝树下开三闸以派之。比年来,姚家步闸、宜桥闸夭淤不畅,而楝树一闸,不能立夔足之功,至乃破塘堤,决亭水,权宜应变,难可典常。窃常相土水地,议为裨闸于西湖底以泄上游之水而未果也。光绪十五年,浙江瀕海各州县大水,绍兴八县皆与焉。大吏用树兰议,敬录令甲兴土功之法,庸饥民以治水利。一时塘堰岪堞,百废具举。 而郡守富察公霍顺武遂举行西湖裨闸之议,藟土斤石,丌丌桥桥,十六年四月毕成。为洞三,广四丈,高二丈有奇,沟其前百丈,以导于江。庙于西隅以祀其神,以申古者祭防祭水庸之谊。以屋启闭者,而时其禀,功坚而虑远,用以云仍应宿,左右楝树,钟泄相当,而横决之祸以息。于以见公之子谅闿圛,造福广远。而官吏董成,都人士典功作者,皆与有嘉焉。既题名于闸,复碑于庙,以论其始末,冀后之君子,览其前后中失,造作之所由,有举莫废,相与讲功而增朇之也。

光绪二十二年岁在柔兆涒滩八月

邑人徐树兰记阳湖汪洵篆”

清水闸位于上虞区蒿坝镇西山麓,始建于1537年,保存基本完好,“清水闸及管理设施现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2011年1月7日公布,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政府 2015年3月8日立”。早几年,上虞已将该闸立碑保护。“蒿坝清水闸上虞市文物保护单位,上虞市人民政府2010年2月1日公布,2011年元月1日立”。

图三 / 蒿坝清水闸

萧绍海塘终点处立有石碑,“萧绍海塘终点,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2008年8月8日”标识。

“五猖庙俗称大庙,位于上虞东关街道东塘村,五猖又称五通:即马、猴、狗、鸡、蛇五种动物之精。旧时五猖庙内供奉着青、黄、红、花、黑五种面孔的五个神像,此外尚有一尊白面神像配享,庙内匾额上书“六府修和”的字样,其传说是“五猖神” 曾屡屡骚扰地方,搅戕世界,上天派了雷公电母在四月十五日那天追杀他们。五猖急中生智,化作五个壮士混入正在修海塘的一青年中间,假装修塘,在闪电中雷公电母看到的是六个壮丁在冒雨修塘,这是保境安民的好事,岂是五猖所为,于是收兵而回。从此五猖改恶从善,被百姓敬之为神,并规定四月十五为五猖庙会会期。五猖会并非年年迎赛,一般数年迎赛一次,所以一旦迎赛就轰动全县,盛大异常。绍兴市志记载:“东关五猖会乃邻近八县之首。”自清中期以后,东关五猖会一直沿袭至抗战时期。”

萧绍海塘始建于唐及五代,经几代人的努力改造,曹娥江左岸的中百保江塘堤防已替代上虞境内的萧绍海塘,达1级堤防标准,可防御百年一遇洪水。

建议

1、在百沥海塘起始点适当位置设立百沥海塘起点标识。在终点设立终点标识。

2、在“国家水利风景区——上虞市曹娥江城防景区”标识附近建造百沥海塘纪念亭,亭内设立百沥海塘纪念碑。碑正面请书法家书写“百沥海塘”四个大字,碑背面介绍百沥海塘建造改造简况。

2003年从中利三叉口开始将临江的一线王公沙塘按1级堤防标准加高加固,替代处于二线的百沥海塘。工程建成后家住中利村的居民王海左自费在中利三叉口堤外高台地上竖起一个大卵石,用红漆书写“新百沥海塘起点——王海左”。在这里设置新百沥海塘起点标识,易产生误解,所以笔者以为欠妥,但其精神可嘉,这里也反映民众有其诉求。

3、百沥海塘和萧绍海塘是关系上虞国计民生的重要堤防工程,历史悠久,请上虞区政府将它们分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4、《西湖底造闸记》石碑,现嵌在东关街道西湖居委会朱水龙同志家中(西湖村173号)的北山墙上。请区博物馆出面与其沟通,请将此重要文物存放在区博物馆内保管,供更多人鉴赏。

参考文献:

[1]《上虞市水利志》,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7年版。

[2]毛士英《曹娥江城区两岸的变迁》,载《绍兴文史资料》第二十九辑,2015 年。

[3]应志铨《连仲愚、连氏家族与上虞塘工》,载《中国鉴湖》第二辑,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版。

[4] 任在镐、任在山、裘士雄《西湖底闸、庙与碑及徐树兰、蔡元培、任元炳三乡贤》,载《中国鉴湖》第二辑,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版。

[5] 龚真真《萧绍海塘文化遗产初议》,载《中国鉴湖》第二辑,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版。

本文选自《中国鉴湖 · 第四辑》

本期编辑 | 吴旭沨

( 总第245期 )

Hash:444faa87b883f19966bd6969e607a7ec391d769a

声明:此文由 绍兴市鉴湖研究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