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最绚丽的红|“寻英雄精神游红色辽阳”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积极落实文化旅游部、辽宁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围绕“抗美援朝精神教育之旅”“抗日战争寻史访终之旅”“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之旅”等10个主题,策划推出10条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省级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和100条精品线路,发布《辽宁省百条红色旅游线路》,旨在将红色旅游资源融入到百年党史学习教育中,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推动全省红色旅游的发展。

抚今追昔,我们深深怀念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深深怀念为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奉献出宝贵生命的中华儿女,缅怀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了追求真理而奋斗不息的崇高思想境界。辽宁人以新气象担当新作为,苦干实干,攻坚克难,被世人誉为共和国工业长子,正在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线路主题

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

线路安排:

郭家堡烈士陵园

马伊屯烈士陵园

沙岭镇烈士陵园

响山子英雄集体纪念碑

推荐天数:

1天

线路公里数:

约128公里

郭家堡烈士陵园

位于辽宁省辽阳县隆昌镇郭家村。烈士陵园为东西长110米,南北宽30米,处于花果山南坡下部,前后四排共105座革命烈士墓葬。大门处为砖混钢筋结构两层牌坊式门]楼,门楼顶上牌匾为“烈士陵园”四个大字,左右两侧门柱上为“永垂不朽,浩气长存”八个大字。左右侧二层牌楼墙壁上为烈士陵园简介,为隆昌镇人民政府1977年5月4日建成,左侧墙壁上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八个字。郭家堡烈士陵园始建于1948年,1975年维修,于1997年由隆昌人民政府筹资重建。陵园内长眠着解放鞍山战斗中牺牲的105名革命烈士,原隆昌区副区长戴万春烈士亦安葬于此。

马伊屯烈士陵园

马伊屯烈士陵园位于辽宁省辽阳首山镇马伊屯村,陵园整体布局坐东北朝西南,大门西接辽鞍公路,有“辽阳县烈士陵园简介”和文物保护标注碑,记述:“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十二日兴隆台战役牺牲的七名烈士和解放鞍山战役牺牲并葬于首山西山的孙景仁等十六名烈士,于一九七零年六月特立此碑,经过多次扩建重修,于二零零八年八月又将小屯镇耿家村、水峪村、英守村、望宝村、高城村、兰家镇马家村、河兰镇侯家村、后台村、上麻屯村王敏、郭辉等三百五十名烈士迁入此陵园安葬。”再向上为水泥台阶通山顶烈士纪念碑,碑顶.上有东北解放军战士立像。从纪念碑向东北200米有水泥板铺筑的甬路,终点为凉亭。凉亭西北为烈士墓,烈士墓分为三层,前后四座,中间三座。

沙岭镇烈士陵园

近百年来,沙岭镇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批英烈慷慨捐躯,以生命谱写了壮丽的历史篇章。为缅怀英烈,激励后人,沙岭镇人民政府在养鱼池村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园。2000年8月首次建园,2014年9月重新维修,并将散葬在辖区内的所有烈士遗骸,悉数移于本园,以志永垂。

响山子英雄集体纪念碑

响山子英雄集体纪念碑位于辽宁省辽阳县首山镇响山子村。纪念碑整体呈红旗飘扬状,下面为五级台阶长方形须弥座,南北长12米,东西宽8.7米,四角为方型水泥花池。须弥座中间为纪念碑,通高5.37米,底座长6.6米,宽1.8米,高0.85米。底座外罩水泥已脱落,暴露红砖。底座上为束腰,高为0.51米,西面有行书“真正的铜墙铁壁”七个字。南北两侧为水泥堆五朵向日葵,上面为“忠”字,东面为“祖国钢都响山英雄集体纪念”。再向上为水泥塑飘扬的红旗。西面右上角为毛主席头像,红旗下部为水泥浮雕工人、农民、解放军等英雄集体像。东面左上角为毛主席头像,下面为三块水泥板组成的碑文,落款为:鞍山市革命委员会、辽阳市革命委员会一九六九年五月一日立。正文记述一九六八年“七一”前夕,鞍钢樱桃园铁矿职工子弟学校的红卫兵小将们,在鞍山支左部队某部三连代理排长吴绍谦等同志帮助下,到辽阳市兰家公社响山大队进行政治野营,期间毛新平在抢救群众落井财物时,因井塌方遇难及吴绍谦不畏危险救援的事迹。该纪念碑时代特征明显,具有一定历史价值。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责编:杨晓君

Hash:5de446d59418fed1594ce08d4ca6fd10a9b101a9

声明:此文由 文旅中国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