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姓大族在增城

相传湛姓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大禹氏族后代。《百家姓》中有注释云:“湛,系出姒姓,夏同姓诸侯斟灌氏,其后子孙去斗去雚,合二字为湛氏。”

湛姓在元朝大德元年(1297)之前,已从福建迁入增城,湛露为湛姓入粤始祖,在岭南孙枝繁衍,簪缨相继,代不乏人。《增城沙堤湛氏族谱》云:“公讳露,其先闽中莆田人也,在元为广东德庆路总管府治中,宣授奉训大夫。自莆迁南雄,转迁增城,卜居甘泉都之沙堤乡。”

输入文字

新塘甘涌村的宋奉训大夫湛公祠,便是奉祀湛露的祠堂。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可惜如今祠堂仅剩下中堂建筑,其余都改建为甘涌小学的校舍。祠堂坐西朝东,面阔三间12.7米,进深三间9米,占地面积仅114.3平方米。在学校教学楼大门的门额上,有一方横石匾,阳刻“宋奉训大夫湛公祠”,上款刻“嘉靖辛亥二月吉”,下款刻“裔孙若水立”。

若水即新塘湛姓七世祖湛若水,字符明,号甘泉。他是江门陈献章的高足,学养纯厚,襟怀洒落,明弘治至嘉靖年间,历任吏、礼、兵三部尚书。官场上,行王道,施仁政,教民以俭,力戒奢靡,办学养才,减轻赋税,有良臣美誉;学术上,主张天德在我,天命我立,万化我出,我与天一的圣人之学,被尊为儒林宗师。湛若水是增城湛氏的骄傲,也是岭南文化的骄傲。

湛若水

湛怀德祠,在新塘群星村,奉祀新塘湛氏三世祖湛怀德夫妇。始建于明朝,清光绪十七年(1891)重修。2005年也进行过一次规模较大的维修。无论是大门的门枕石、门夹、门框、门匾、楹联,还是梁上的雕刻、墙上的壁画,屋内屋外的石雕木雕、灰塑、陶塑、砖雕等,均非常讲究。

祠堂坐西北朝东南,由前至后,依次为拜亭、头门、中堂、后堂,两侧为廊庑,前后有天井。拜亭建在门前花岗岩台基上,面阔一间3.79米,进深一间1.74米,为四柱五架歇山顶,正脊、垂脊、戗脊饰博古纹。祠堂为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垂脊饰博古纹,碌灰筒瓦,素胎瓦当,滴水剪边,墙楣施“宗之醉酒”、“福禄来宜”等壁画及彩色灰塑花卉“富贵绵长”等。青砖石脚,门面为水磨青砖墙。

湛怀德祠

跨过祠堂高高的门槛,门内左边山墙上有一座砖砌的门神龛。头门较窄,面阔一间4.56米,门上方悬挂的“义士祠”木匾是2005年维修时重做。建筑后部宽敞,中堂、后堂均面阔三间10.14米,形成前窄后阔的格局。中堂进深三间5.18米共七架,后堂进深三间7.88米共九架,总进深32米。后金柱间悬挂的“护国忠勋”木牌匾,也是2005年维修时重做的。建筑占地324.48平方米。

最引人注目的是,湛怀德祠的梁架、桁檩、斗栱等木构件,均施以花卉、云纹、日月等彩绘,强烈的色彩明暗对比,丰富繁复的构图,令观者目不暇给。在增城的传统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弥足珍贵。

湛怀德祠题匾

湛怀德是沙贝人,生于元末的乱世。其时群雄并起,上乱下逆,兵来匪去,天下分崩离析,沙贝的渔船和货艇常受到盗贼的劫掠。湛怀德自筹经费,招集乡人,练兵习武。又与东江沿岸的麦、谢、莫、罗等各堡村民结为联盟,自任盟主,共同守护桑梓。

湛怀德曾立下军纪,有窃物者死罪。他的一名部卒偷捕了一条鱼,按律当斩。湛怀德命他回家见父母最后一面,然后回来受死。大家都以为这名士卒必定逃之夭夭,没想到他竟按期归队。湛怀德见他如此诚实,反而不忍心为一条鱼杀他,于是把他训诫之后逐出军营。他到其他堡巡视时,见有些士卒犯了小错,要被砍头,也不禁动了怜悯之心,提出把这些士卒押到自己的乡中,代为行刑,其实暗中把他们放走。大家对湛怀德无不感恩戴德,誓死追随。

东莞贼兵起事,围攻官兵时,湛怀德率众驰援,奋勇冲杀,大破贼军。他又带领乡兵保护南香山,把油麻山上的盗贼杀得弃甲曳兵,弃寨而逃。事后,附近不少村民因为曾经“附贼”,被官府发往各卫所充军,只有甘泉乡的居民,因湛怀德的战功而得免。湛怀德护国卫乡的事迹,在当地家喻户晓,俨然成了甘泉乡的守护神。

虽然时至今日,绝代风流人已渺,但在新塘众多的湛氏祠堂——宋奉训大夫湛公祠、湛怀德祠、信庵湛公祠、洁庵湛公祠(又称天下士祠)、忠信堂等,散布在街巷村落之间,仿佛仍向后人宣昭着湛氏家族的显赫过往。事实上,由于湛氏先贤辈出,使这些建筑弥散着独特的历史韵味,更有一通古今的文化精神,贯注其中。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只要屏气凝神,侧耳细听,都可以听见古圣先贤的跫跫足音,穿过百年古榕的繁荫,从麻石村道的那一头,悠然传来。

1984年,湛怀德祠、洁庵湛公祠被列为增城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湛怀德祠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Hash:8b66c733e46cf42ad00fb54023585ca6ce1859b9

声明:此文由 历史现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