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您是“如此神秘”的真原堂

众所周知,石马有四大特色景观:石门山石刻、真原堂、跃进水库和五马归槽水库、唐赤英烈士故居。近日,小编来到四大特色景观之一——石马真原堂,从当地人那里听到一些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为教堂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一封牵连中西方的信件

石马真原堂又名马跑天主教堂,教堂在西方的名气比在国内的名气更大,甚至引起了全世界天主教徒的关注,原因在于这里有一封遗失的信件。

法国圣女小德兰,20世纪后最受爱戴,最具影响力的圣人,她被封为普世传教主保。她修道的地方里修是天主教徒朝圣地之一,也是中国朝圣者到法国的必经之途。可小德兰和中国有什么关系呢?小德兰和中国的关系,要从她和她的“神兄”罗兰神父说起。

石马真原堂建好后,就是由罗兰神父任主任司。传教期间,小德兰与罗兰神父一直保持着书信来往。他们共有15封书信,它们是小德兰的传教精神和她对中国的感情的见证,同时,这些书信的内容也反映出小德兰和罗兰神父之间亲密的灵性关系。

据了解,这些书信现有14 封在梵帝岗国家博物馆珍藏着。相传,还有一封小德兰的来信就埋藏在石马地下。据说当时教堂有一位14 岁的热心女教友因病去世,罗兰神父就把小德兰的一封来信作为圣物放在死者胸口上,一并埋葬。如今,全世界天主教徒都很关注这一封信,追问这一段历史,因此石马真元教堂在世界上具有很大的名气。

酒窖里的逃生秘道

石马真原堂教区内有天上之门、钟鼓楼、圣母楼、传教堂及神父、教友居住房屋等场所。传说,在神父的办公室下面有一条秘密通道,通往教堂后山。

“我在这里快四年了,我母亲在这里20多年了,没有发现过密道!”当小编打听这条密道时,教友赵晓蓉笃定的回答。随后,在她的带领下,小编来到神父办公室,一条石梯通往地下室,地下室被铁门锁住,赵晓荣说这个地下室原本是地窖,后来也用来停放尸体,平时几乎没有人进去。

进入地窖后,记者发现里面空空如也,但是,在地窖的最角落有一个刚好能供一人进入的石洞,石洞内一片漆黑,里面还时不时传来蝙蝠的声音。小编带着手电筒入洞一探究竟,和四壁都是石头的地窖不同,所谓的密道如今已成一个简陋的土洞,地面凹凸不平,深入洞内只见另一端隐约有光投入。光入之处正是教堂后山。

关于这条通道,记者听到了两种传说。一种说法是,通道建教之初便有,因为传教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不可测的因素,因此这条通道是为神父准备的。另一种说法是,在抗日战争中,重庆收留了一批来自沦陷区的孤儿,石马教堂神父因同情遭难的中国孩子,便从重庆领回了150 个孤儿,在教堂办起了灾童救济院,并打通了这条密道,以备逃生之用。

神秘的三块石板

石马真原堂是清代光绪年间震撼世界的余栋臣起义反洋教后,清王朝赔款110余万两银子修建的特大教堂,西式建筑外观独特,每一处建筑都别具一格。

教友一代代传说其中一处建筑“钟楼”下埋有宝物,否则,十五丈高的钟楼为什么会不歪不斜不垮呢?关于这个疑问,教友们在2009年找到了“答案”。当时,教堂需要维修,在维修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从钟楼基石下挖出了三块1米方正的石板,每块石板上刻有一个大字,三块石板三个字——“真”“原”“堂”。

“真原堂”三字上涂有金粉,教友认为这三个石刻字就是圣物,比黄金还珍贵。如今教堂上的“真原堂”字样便是当时出土的三块石板。然而,一百年前修建钟楼时,为什么要把这带有石刻字的三块板埋于地下呢? 这几个字又是谁写的? 这些问题直到现在仍是不解之谜。

如今,每年的复活节、降临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都有中外客人前来观光游览,在感受西方文化的交融时,大家也被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教堂深深吸引。

文字:刘星

编辑:赵振中 张力

Hash:9282d082c05ceceb719896c6a1d88b1c52968a91

声明:此文由 大足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