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 : 路遥故里思路遥

路遥故里思路遥

李华

我是在品读路遥作品中长大的,对路遥是十分崇拜的。路遥那神奇的文笔折服了我,路遥作品中的人物感动着我,路遥那博大的思想震撼着我,路遥的精神鼓舞着我。可以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在路遥的引领下成长起来的。阅读路遥也就是崇拜路遥,热爱路遥也就是学习路遥,路遥之后,跟随着一批热爱文学的青年人,续写着他那未完成的文学梦。

出于对路遥的崇拜与敬仰、怀念和追思,金秋八月,我们社促会的几位朋友、路遥族的仰慕者在张理事的带领下,驱车北行,前往路遥的故里清涧县的王家堡瞻观路遥纪念馆,实现我们早已酝酿好的陕北文旅之行。

天高云淡,热浪袭人,我们就这样上路了。

汽车在210国道上奔驰,我们的心儿也在忘情忘境的跳跃着。人的内心一旦被某种渴望鼓满,似乎感觉路和两边的大山也飞翔起来。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谈路遥,谈文学,也谈我们身边的生活,谈人生的意义和追求……这是一条狭长的公路,汽车在沟底的黑色柏油路上飕飕飞驰,抬头所见到的都是两岸的厚重的黄土山山上不是很茂盛的树木,沟底却是羊肠子般细瘦的小河。我在想,路遥就出生在这样贫瘠厚重的黄土大山里,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黄土地作家,那么贫瘠的土地上培养出这么伟大的文学巨匠,真了不起啊!这也是千千万万黄土地儿女的骄傲呀!

不知不觉三个小时多过去了,汽车缓缓地停在清涧王家堡路遥纪念馆前,我们下了车。

走进大门,首先看见门房的玻璃窗上刻着两行红艳艳的极为引人注意的行书大字:“我和路遥很熟,当年住过一个窑洞,曾经深入交流过——习近平。”习近平主席的这行题词格外庄重、醒目,也让人感到格外亲切,引起了人们对路遥和习近平主席当年的一段交往的回忆与遥想。习近平对路遥是熟悉的,尊敬的。对已故的作家也是深情怀念的。这是对路遥的肯定也是对陕北人民的一种关爱和鼓励。望着这行大字,我对已故的作家更加尊敬了更加怀念了。

我怀着尊敬和久慕的心情迈着急切的步子进入馆内,只见馆内干净整洁,朴素大方,给人以一种肃静的感觉。从左边起,陈列的是路遥小时候和父母的一些相片,在校时期和老师同学的一些相片,还有他和爱人以及朋友的一些合影。柜台上陈列着路遥当年的一些文笔手稿和用品等。我认真地看了这些相片和遗物,慨叹他当年贫困的求学情景和苦难的生活状况,我深深感到:名人的成长不是在优越的环境下滋长的,他们吮吸的是贫瘠土地里的汁液。这又让我想到了《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上学的那段艰难岁月,其实,孙少平的情景也就是路遥当年的真实写照。

不知不觉电影《人生》中的刘巧珍剧照映入我的眼帘,令我怦然心动,驻足良久,默默沉思。多少年前,在我那豆蔻年华的岁月里,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人生》小说,一遍又一遍地听过《人生》广播剧,看过改编后的电影,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以及精彩的章句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如数家珍,并给同学、朋友们讲得头头是道,也让同学们赞叹不已,不时地夸我好记性。我是太喜欢他的那些作品了,百看不厌。如实的说,我也像小说里的人物一样曾经有过迷茫,有过彷徨。但更多的是和小说里的人物一样矢志不渝地对美妙爱情、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小说给人的是一种大气与正气,虽然面对贫穷面对艰难困苦,他们却志向不改,这种对人生的追求和奋斗,就是在我们今天看来也还是有它的积极意义,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岁月易逝,青春不再。而今,我已经是四十多岁半老徐娘了。当我再次看到刘巧珍剧照时,依然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捡起的是我对那青春年华无限的眷恋与回忆,刘巧珍依然活在千千万万人的心中。是啊,成功的作家是多么的伟大,优秀的作品是多么的神奇呀!路遥同样活在我们心中!再后来,我又拜读了他的《在困难的日子里》、《早晨从中午开始》《平凡的世界》等作品。我常常被书里的人物感动得泪流满面,引得妈妈心疼得责怪道:“我小娃儿又怎么了?谁惹斗了?”我笑了,笑得那么天真。“是书中的人儿感动了我,让我跟着他们一块儿笑,一块儿乐,一块儿流泪。”妈妈笑了,笑我是个疯疯傻傻的女孩子。是呀,好的著作给人的是一种无穷的魅力,我佩服路遥把小说写得这样好!今春,我从头到尾观看了改编后的《平凡的世界》电视连续剧,虽然电视剧与原著小说差异不小,但我还是看得入情入境,知道哪些部分改编了,哪些部分缺失了,哪部分拍摄的好,哪部分相差甚远。可以说,我们这一代是在路遥热中长大成熟的。面对路遥和他的作品怎么能不寄于深厚的感情呢?可是,路遥他走了,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我心情沉重,步子也迟缓地挪移着,恍惚中我看的了路遥,他双臂抱怀,指间夹烟,身披灰色风衣,正气宇轩昂,风度翩翩地向我走来,我连忙紧走几步迎上去,好想和他握手寒暄,当我伸手之际,却被一根警绒线挡住了,我定神细瞧,才知道是一尊路遥蜡像。我感到自己满脸热辣辣的,害臊的脸直红到脖子根,好在朋友们没有看到我的窘态,不然一路又拿我逗乐了。但我暗暗赞叹艺术家那高潮的技艺,他们把这个蜡像雕刻得如此栩栩如生。

我缓缓地移动着脚步,在高大的《平凡的世界》的样本书前停下脚步,用手轻轻抚摸着它,并且合影留念。这本书是作家多少个日日夜夜呕心沥血的成果呀!我想象着作家伏着身子坐在案前,嘴上不停的吸着纸烟,他凝目思索,脸色紧绷,一个劲地沙沙地写下去的,书写好了,他却病倒了。他面容憔悴,奄奄一息,艰难地躺在病床上。看着护士扶着他的那张相片,我心如刀绞,泪如雨下,默默念叨着:路遥啊,你从苦难中来,又在苦难中长,最后在痛苦中离去。你是病逝的,更是积劳成疾累死的呀,你像黄牛一样奋蹄负重前行,最终却倒在犁沟里……路遥呀,你不能走,不能过早得离开这个世界!在物质生活充盈的今天,我们需要你这样伟大的作家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你的英年早逝是中国文坛和世界文坛的一大损失。

走出纪念馆,我们上坡来到路遥故居。只见高高的土崖下面有几孔破旧的黄土窑洞,院门紧锁,是极其普通的陕北农家小院,院墙上挂这一块茶色木牌,写着“路遥故里”几个黑字。院墙外守着几颗茂盛的小枣树,枣树在烈日的照耀下闪闪发亮,青色的小枣密密麻麻的,预示着秋天的红艳与香甜。我坐在院外的矮墙上,看看眼前的土窑洞,又望着对面的纪念馆,默默地沉思良久。路遥就是在贫穷陕北这普通的窑洞里出生成长的一个小毛孩子。但他又很不普通,这孔窑洞给他一个智慧的大脑,他却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在想:路遥要是活到现在,肯定会写出比《平凡的世界》更恢宏的作品来,他也许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其中之一。可是,他的生命太短暂了,只活了42岁,多么让人遗憾的呀!望着高高土崖下那几孔普通的土窑洞,我感到那么亲切,我只是想说:我对路遥很熟悉,我也住过这样的窑洞,我在书中和他深入交流过。他的生命是短暂,却又是永恒的。想想,其实人的生命不在于他的长度,而在于他的厚度。

路遥故里思路遥,思出的是对这位文学巨匠的追忆和怀念,思出的是对他的尊敬和崇拜,当然,思出的也有他那未尽的文学梦的继承和发扬,在他的身后,还有做着同样梦的一支文学大军。

我坚信:在陕北的深山大沟里还会诞生出路遥一样的文学巨匠的。

作者简介

李华,女,安塞王瑶人。2000年毕业于陕西教育学院汉语言本科班。长期在小学中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酷爱文学,曾多次在报刊杂志发表散文数篇并获过奖。

来源:微安塞-文苑漫步

Hash:1ad66c60c56043dcee1a8b18ab3ab352451f8833

声明:此文由 微安塞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