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故里

路遥故里

清涧县王家堡村是文学家路遥的出生地,正是幼年和青年时期在这里的艰苦生活,磨砺了他的性格和意志,而黄土地丰彩的人文氛围,也赋予他丰盈的创作灵感,从而写出了巨著《平凡的世界》,成就了他骄人的文学业绩。

为纪念一代文豪而建立的路遥纪念馆也成为清涧县对外交流的一张靓丽文化名片。走进路遥纪念馆,真切地感受他“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创作精神及其作品史诗般品格的艺术魅力……

“风韵枣都、石板之乡、英雄故里、山水清涧”,数不完的美景佳画,道不尽的缱绻舒意,这里是清涧。

在这里,能聆听豪放粗犷的信天游,能欣赏雄奇又不失俊美的自然美景,能见证气吞山河的红军革命历史,能够在纷繁有趣的历史长廊中品味文化的独特魅力……

李华 : 路遥故里思路遥

路遥故里思路遥

李华

我是在品读路遥作品中长大的,对路遥是十分崇拜的。路遥那神奇的文笔折服了我,路遥作品中的人物感动着我,路遥那博大的思想震撼着我,路遥的精神鼓舞着我。可以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在路遥的引领下成长起来的。阅读路遥也就是崇拜路遥,热爱路遥也就是学习路遥,路遥之后,跟随着一批热爱文学的青年人,续写着他那未完成的文学梦。

出于对路遥的崇拜与敬仰、怀念和追思,金秋八月,我们社促会的几位朋友、路遥族的仰慕者在张理事的带领下,驱车北行,前往路遥的故里清涧县的王家堡瞻观路遥纪念馆,实现我们早已酝酿好的陕北文旅之行。

天高云淡,热浪袭人,我们就这样上路了。

汽车在210国道上奔驰,我们的心儿也在忘情忘境的跳跃着。人的内心一旦被某种渴望鼓满,似乎感觉路和两边的大山也飞翔起来。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谈路遥,谈文学,也谈我们身边的生活,谈人生的意义和追求……这是一条狭长的公路,汽车在沟底的黑色柏油路上飕飕飞驰,抬头所见到的都是两岸的厚重的黄土山山上不是很茂盛的树木,沟底却是羊肠子般细瘦的小河。我在想,路遥就出生在这样贫瘠厚重的黄土大山里,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黄土地作家,那么贫瘠的土地上培养出这么伟大的文学巨匠,真了不起啊!这也是千千万万黄土地儿女的骄傲呀!

不知不觉三个小时多过去了,汽车缓缓地停在清涧王家堡路遥纪念馆前,我们下了车。

走进大门,首先看见门房的玻璃窗上刻着两行红艳艳的极为引人注意的行书大字:“我和路遥很熟,当年住过一个窑洞,曾经深入交流过——习近平。”习近平主席的这行题词格外庄重、醒目,也让人感到格外亲切,引起了人们对路遥和习近平主席当年的一段交往的回忆与遥想。习近平对路遥是熟悉的,尊敬的。对已故的作家也是深情怀念的。这是对路遥的肯定也是对陕北人民的一种关爱和鼓励。望着这行大字,我对已故的作家更加尊敬了更加怀念了。

我怀着尊敬和久慕的心情迈着急切的步子进入馆内,只见馆内干净整洁,朴素大方,给人以一种肃静的感觉。从左边起,陈列的是路遥小时候和父母的一些相片,在校时期和老师同学的一些相片,还有他和爱人以及朋友的一些合影。柜台上陈列着路遥当年的一些文笔手稿和用品等。我认真地看了这些相片和遗物,慨叹他当年贫困的求学情景和苦难的生活状况,我深深感到:名人的成长不是在优越的环境下滋长的,他们吮吸的是贫瘠土地里的汁液。这又让我想到了《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上学的那段艰难岁月,其实,孙少平的情景也就是路遥当年的真实写照。

不知不觉电影《人生》中的刘巧珍剧照映入我的眼帘,令我怦然心动,驻足良久,默默沉思。多少年前,在我那豆蔻年华的岁月里,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人生》小说,一遍又一遍地听过《人生》广播剧,看过改编后的电影,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以及精彩的章句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如数家珍,并给同学、朋友们讲得头头是道,也让同学们赞叹不已,不时地夸我好记性。我是太喜欢他的那些作品了,百看不厌。如实的说,我也像小说里的人物一样曾经有过迷茫,有过彷徨。但更多的是和小说里的人物一样矢志不渝地对美妙爱情、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小说给人的是一种大气与正气,虽然面对贫穷面对艰难困苦,他们却志向不改,这种对人生的追求和奋斗,就是在我们今天看来也还是有它的积极意义,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岁月易逝,青春不再。而今,我已经是四十多岁半老徐娘了。当我再次看到刘巧珍剧照时,依然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捡起的是我对那青春年华无限的眷恋与回忆,刘巧珍依然活在千千万万人的心中。是啊,成功的作家是多么的伟大,优秀的作品是多么的神奇呀!路遥同样活在我们心中!再后来,我又拜读了他的《在困难的日子里》、《早晨从中午开始》《平凡的世界》等作品。我常常被书里的人物感动得泪流满面,引得妈妈心疼得责怪道:“我小娃儿又怎么了?谁惹斗了?”我笑了,笑得那么天真。“是书中的人儿感动了我,让我跟着他们一块儿笑,一块儿乐,一块儿流泪。”妈妈笑了,笑我是个疯疯傻傻的女孩子。是呀,好的著作给人的是一种无穷的魅力,我佩服路遥把小说写得这样好!今春,我从头到尾观看了改编后的《平凡的世界》电视连续剧,虽然电视剧与原著小说差异不小,但我还是看得入情入境,知道哪些部分改编了,哪些部分缺失了,哪部分拍摄的好,哪部分相差甚远。可以说,我们这一代是在路遥热中长大成熟的。面对路遥和他的作品怎么能不寄于深厚的感情呢?可是,路遥他走了,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我心情沉重,步子也迟缓地挪移着,恍惚中我看的了路遥,他双臂抱怀,指间夹烟,身披灰色风衣,正气宇轩昂,风度翩翩地向我走来,我连忙紧走几步迎上去,好想和他握手寒暄,当我伸手之际,却被一根警绒线挡住了,我定神细瞧,才知道是一尊路遥蜡像。我感到自己满脸热辣辣的,害臊的脸直红到脖子根,好在朋友们没有看到我的窘态,不然一路又拿我逗乐了。但我暗暗赞叹艺术家那高潮的技艺,他们把这个蜡像雕刻得如此栩栩如生。

我缓缓地移动着脚步,在高大的《平凡的世界》的样本书前停下脚步,用手轻轻抚摸着它,并且合影留念。这本书是作家多少个日日夜夜呕心沥血的成果呀!我想象着作家伏着身子坐在案前,嘴上不停的吸着纸烟,他凝目思索,脸色紧绷,一个劲地沙沙地写下去的,书写好了,他却病倒了。他面容憔悴,奄奄一息,艰难地躺在病床上。看着护士扶着他的那张相片,我心如刀绞,泪如雨下,默默念叨着:路遥啊,你从苦难中来,又在苦难中长,最后在痛苦中离去。你是病逝的,更是积劳成疾累死的呀,你像黄牛一样奋蹄负重前行,最终却倒在犁沟里……路遥呀,你不能走,不能过早得离开这个世界!在物质生活充盈的今天,我们需要你这样伟大的作家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你的英年早逝是中国文坛和世界文坛的一大损失。

走出纪念馆,我们上坡来到路遥故居。只见高高的土崖下面有几孔破旧的黄土窑洞,院门紧锁,是极其普通的陕北农家小院,院墙上挂这一块茶色木牌,写着“路遥故里”几个黑字。院墙外守着几颗茂盛的小枣树,枣树在烈日的照耀下闪闪发亮,青色的小枣密密麻麻的,预示着秋天的红艳与香甜。我坐在院外的矮墙上,看看眼前的土窑洞,又望着对面的纪念馆,默默地沉思良久。路遥就是在贫穷陕北这普通的窑洞里出生成长的一个小毛孩子。但他又很不普通,这孔窑洞给他一个智慧的大脑,他却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在想:路遥要是活到现在,肯定会写出比《平凡的世界》更恢宏的作品来,他也许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其中之一。可是,他的生命太短暂了,只活了42岁,多么让人遗憾的呀!望着高高土崖下那几孔普通的土窑洞,我感到那么亲切,我只是想说:我对路遥很熟悉,我也住过这样的窑洞,我在书中和他深入交流过。他的生命是短暂,却又是永恒的。想想,其实人的生命不在于他的长度,而在于他的厚度。

路遥故里思路遥,思出的是对这位文学巨匠的追忆和怀念,思出的是对他的尊敬和崇拜,当然,思出的也有他那未尽的文学梦的继承和发扬,在他的身后,还有做着同样梦的一支文学大军。

我坚信:在陕北的深山大沟里还会诞生出路遥一样的文学巨匠的。

作者简介

李华,女,安塞王瑶人。2000年毕业于陕西教育学院汉语言本科班。长期在小学中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酷爱文学,曾多次在报刊杂志发表散文数篇并获过奖。

来源:微安塞-文苑漫步

路遥故里红枣飘香 清涧 北国风光黄土风情

清涧地处陕西北部榆林市南端。东临黄河,与山西石楼柳林2县隔河相望,西濒子长,南接延川,北靠绥德西北子洲毗邻。因“南通关洛、北连榆塞”,自古有“全秦要户”之称。

无定河、黄河在这里交汇,黄土高原、晋陕峡谷在这里绵延。县城处于三山环抱之中,西临深涧、秀延河,涧岸、河床有青色石板层层叠压,涧石青青、涧水清清,故名“青涧”,明洪武四年改为“清涧”。

沿黄观光路清涧段全长78.7公里,这里有令人神往的众多革命遗址、气象万千的黄河风光、特色鲜明的枣乡风情,是享誉全国的“红枣之乡”、“道情之乡”、“石板之乡”。

想要探寻《平凡的世界

看路遥纪念馆600余件馆藏

清涧是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县,迈步清涧县城,你会看到街道路面一律用方整的青石板铺地,既清洁又美观。在清涧,石板的用处很多,可以盖房砌窑面,做石案、灶台、石桌、石磨、石碾等生活用具,甚至能雕刻花卉、人物和动物,制成精美的石板画,清涧也被誉为“石板之乡”。而在当地流传已久的“清涧道情”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涧文化底蕴深厚,当代著名作家路遥就出生在当地一个普通农家,他的著作《平凡的世界》中,“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与奋斗”等激励人心的语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位于清涧县石咀驿镇王家堡村210国道东侧的路遥纪念馆,与路遥故居毗邻相望。著名作家冯骥才题写馆名,馆内展厅分为“困难的日子”、“山花时代”、“大学生活”、“辉煌人生”、“平凡的世界”、“永远的怀念”六个部分,共展出和收藏路遥生前生活用品、手稿、信函、照片、影像视频等珍贵实物及资料600余件(张),引得无数游客慕名前来。

清涧是世界红枣原产中心之一,植枣历史3000年以上,有6个品种群17个品种,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一,1995年就被农业部等六部委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清涧红枣个大、肉厚、丝长、味美,营养颇为丰富。近年来聪颖勤奋的清涧人相继培育出了牙枣脆枣梨枣、团枣等多个优质品种,既有宜于生吃的,也有可晾干煮熟做成枣泥糕点的,还可进一步深加工做成熏枣乌枣金丝蜜枣等枣类食品,这些枣产品远销日本泰国及欧美,已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产业。

清涧的小吃同样远近闻名,其中尤以烙饼最为出名,因其层多故又有“千层层”之称,而煎饼果馅油糕小吃也是各具特色。

从高家洼塬下塬行500米左转

就能到高家坬民俗文化村

黄河太极湾位于清涧县城东45公里处的玉家河镇赵家畔村东南角,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得黄河陡然向西,浑黄如浆的黄河以磅礴之势流入清涧,在这里转了一个360°的大弯,远眺其景甚为壮观,气势非凡。对面悬崖峭壁上坐落着净音寺,据《道光县志》记载,寺庙始建于元朝泰定三年,明清两代都有较大规模的扩建。

除了壮美的自然景观,清涧还是革命老区。1927年爆发的清涧起义打响了西北地区闹红第一枪;1936年,红军由此强渡黄河,拉开了全民抗战的序幕;毛主席曾在清涧战斗生活,召开了著名的“枣林则沟会议”,同时,率领中央红军东征到袁家沟村度过多日,发表了著名的抗日《东征宣言》。

位于清涧县城东55公里处的袁家沟,全村群山环抱、沟壑纵横,当地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很好地阐述了这个村落,“袁家沟,沟对沟,两条小溪当沟流,四百人口住两头,风水生成聚宝盆,世世代代出名流”。

而位于清涧县城东60公里处的高杰村山头的高家洼塬,是陕北高原群山中少有的一块高塬平地。海拔达千米之多,塬阔地百亩有余,登塬远眺,四周群山相连,晋陕大峡谷宛若巨龙盘旋蜿蜒在群山大崖之中。1936年,毛主席为了抗日东征,从驻地袁家沟出发登上此塬,观察渡河地形,恰遇连日大雪,被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所震撼,在此呵成雄视千古、气势磅礴的壮丽诗篇《沁园春·雪》。

下塬行500米向左转,就进入了高家坬民俗文化村,这里有全世界第一个开在窑洞的塬居美术馆、开在窑洞里的黄河奇石博物馆、农耕博物馆、老照片博物馆等。在这里不仅能感受充满农村气息的陕北窑洞、地道的陕北民歌,还能品尝陕北特色的农家美味、红枣酒,欣赏画家佳作,黄土风情尽显。 华商报记者 宋小雪

>>专家点评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副会长、青年作家 李玉和

所谓清涧

历史厚重人杰地灵

我的家乡坐落在陕北黄土高坡,是黄河与无定河交汇之处。在这里不仅能聆听到豪放粗犷的信天游,更能见证到气吞山河的红军革命历史……它的名字叫清涧,古称宽州。

所谓清涧,历史厚重,人杰地灵,它使我爱得那么自豪与深沉。当代著名作家路遥就出生于此,在这片土地的孕育滋养中,他为我们写就了“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精妙语句,及《平凡的世界》和《人生》这样的经典著作。更使我引以为荣的是,毛主席也曾在这里写下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著名诗篇《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当然,我们清涧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风貌,蕴藉着丰富多样的特产,诸如红枣、石板、粉条、煎饼、小米……尤其是石板,精致美观,名扬四海。这不,在陕北就流传着这样的一句顺口溜:“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提及清涧,总是勾起我对它的思念,我自知这种情绪是一种对家乡的眷恋与牵挂,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爱。

我的家乡清涧,犹如一位善良纯朴的美人,静默地守候在黄河岸边,凝视着山丹丹盛开的黄土坡……随着沿黄观光路的开通,家乡的交通更方便,沿路可尽情领略清涧的黄河峡谷风情和人文魅力!

路遥故里,中国红枣之乡!一县一品公益助农,清涧特色农产品红枣

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

清涧县古名宽州,位于黄河陕晋峡谷西岸榆林南部延安交界处及无定河、黄河交汇处。东临黄河与山西石楼柳林2县隔河相望,西滨子长,南接延川,北靠绥德西北子洲毗邻。清涧县是中国红枣之乡。是享誉全国的“红枣之乡”、“道情之乡”、“石板之乡”、“粉条之乡”。清涧历史悠久,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生息。唐贞观年间筑宽州城,宋康定元年改宽州为“青涧”,金大定22年改设为县,明洪武4年改为“清涧”。 1940年2月正式解放,成立清涧县人民政府。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的东征红军在这里战斗生活了19个昼夜,并留下了气壮山河、雄视千古的著名词章《沁园春.雪》。 

路遥纪念馆位于清涧县石咀驿乡王家堡村开馆,展厅分为“困难的日子”“山花时代”“大学生活”“辉煌人生”“平凡的世界”和“永远的怀念”6部分,共展出和收藏路遥生前的生活用品、手稿、信函、照片、音视频等珍贵实物及资料600余件,真实再现了路遥“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路遥原名王卫国,其最重要的作品是198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人生》及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百万字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这两部作品先后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等作品,影响了整整一代人。路遥,他在这个平凡的世界倒下,却留下了不平凡的声音,“这声音流传得比42年要长久得多,就像那块黄土地的长久,就像年年都要开放的山间的那一树繁花”。

一县一品(清涧红枣

清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干旱气候,土壤和气候形成了红枣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世界红枣原产中心的一部分。所产红枣个大、皮薄、肉厚、核小、甘甜爽口,可溶糖、维生素、淀粉等含量远远高于全国各产地。《诗经》“八月剥枣”;《战国策》“北有枣粟之利,民虽不细作,枣粟之利,足食于民”之记载,可见已有三四千年的栽培历史。至今,境内千年枣树依然可见。1995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首批百家中国名特产品之乡命名大会上,被命名为国唯一的“中国红枣之乡”。

皮酥香脆 盒馅鲜美——清涧韭盒

文章来源:中国农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