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充满猜测的神秘之地,讲述张掖黑水河的前世今生

这是一个充满猜测的神秘之地,这里是张掖根脉起源的重要分支,他是华夏民族融合的见证者, 我们讲述这片土地的沧海桑田。

1941年9月,考古学家卫惧贤,带领的考古队伍来到了张掖,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也随他们踏上了甘州这片古老的土地。

对于黑水国遗址展开了全面的考察,临别之时于右任老先生留诗一首,沙草迷离黑水边,何王建周史无传,中原灶具长人骨,大吉铭文单粒砖。

此诗一经传开,便引发了考古界的巨大兴趣。在沙草迷离的戈壁边缘,怎样的河水,会被称为黑水,又是怎样的一座古城,被人称作黑水国。

黑水,黑河的古称,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流域,东与石羊河相邻,南以祁连山为界,西与疏勒河相接,北至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的居延海,他是一条古老而神秘的河流。

在不同时期曾称作弱水,张掖河,鲜卑水,覆袁河,副投河,和羌谷水,黑河流域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五帝到夏禹时期,张掖为西戎所居,已与中原发生广泛的联系,黑水国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城西15公里,就像一颗陨落在黑河旁的璀璨明珠,埋藏在黄沙之中,绵延六七百年,几经变化,只剩下古城大致的轮廓,和城墙一样高的黄沙。

穿过坍塌的城门,看到散落的陶片汉砖,城墙一角的角楼,还在风沙中守望着,空荡荡的城堡,夕阳散发着迷离的晕光,至今形体完整,默默耸立的城墙依旧肃穆,庄严,长长的影子映散在沙丘,又呈现出无限的孤独空寂。

黑水国这座丝绸之路上,曾经兵戈扬威,商贾云集,民族融合的塞北古城,就这样静静地展示着厚重的历史,辉煌的过往,昭示着沧桑的变迁,命运的无奈。

而这座被重重沙丘封锁的古城,伴随着许多传说神秘消失,留给后人无尽遐思,究竟他又是怎么神秘消失的呢?

河西走廊的历史上,黑水国遗址,是河西走廊中部,最早最大的原始部落居住地,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生产活动的不断加剧,这里的生态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土地沙化,日益严重,大约在距今3900年,张掖最早的先民,无可奈何地走出了黑水国,迁徙到沿祁连山一带的宽阔草原上。

黑水国第一次沦为绿洲中心的沙漠地,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间歇之后,黑水国恢复了旧日的葱茏,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进军河西,彻底荡清了河西匈奴,从此汉朝移民对黑水国区域,进行的一场空前浩大的开发,远远超出了这里生态资源的承受能力。

魏晋时期,黑水国完全失去了人类生存下去的条件,开始沦为沙漠区和墓葬区,第二次被人类遗弃。

到了唐代,在这里设置了著名的巩肇驿,人类开始第三次对黑水国的利用,至明代改制小沙河驿,并建常乐堡,对于黑水国的开发和利用,走进了历史的顶峰。

明代晚期,巨大的沙尘暴将人们赶出了这座古老的城市,城池,村落、田地,全被沙丘重重掩埋,黑水国第三次沦为无人区。

清人王学潜,弱水流沙辩云,今甘州之东,之西,之南,之北,沙埠崇隆,因风转徙,侵没田园,殷亚茹摄。

时至今日,这个关于黑水国神秘消失的谜团仍未解开,据李并成教授,在张掖黑水国古绿洲沙漠化,之调查研究中表明,黑水国在明代后期,和清代前期大规模土地开发,大量采伐沙漠,植被风沙之患,遂不断加剧。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易于风蚀起沙的黑水国,渐渐被流动的沙丘吞噬,整个黑水国彻底荒弃,20世纪70年代初,张掖地区开始快速发展,大量的开挖取土,也给这里的环境保护,敲起了警钟。

甘肃省诗词学会副会长邓明有诗云,黑河改道水西流,翰海飞沙引戍楼,谁解沧桑千古谜,赊田灆牧失芳舟。

因水而兴,因水而衰,黑水国在黑水河的中游,演绎着一个因果轮回,也宣示了水与万物,人与自然兴亡相依,同生共存的天地大道,毁灭一座城市,破坏一处环境,对一个群体或某一个体来说,继续赖以生存的家园的丧失,更是记忆的迷失,精神的流放,也即是某种文化的消逝,和文明的沦落。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汲取历史的教训,走进河流森林,抚摸山川的疤痕,感受自然的伤痛,我们才能更深切地领会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绝不是空泛地说教和时尚的口号,实在是民族兴盛的大义,国家发展的经略,文明传承光大的至要。

Hash:a0ad2305a41faa5fd9dce63f55d09c9c99c0b09f

声明:此文由 去西部旅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