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相约博物馆 | 宁夏博物馆:历史因他们更生动,文物因他们更清晰!

2019年8月27日,来自西夏区实验小学的小小讲解员安然 正在宁夏博物馆红色漫卷展厅为游客做讲解,她的讲解吸引了很多游客关注。整个假期活跃在宁夏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们结束当天的工作后,就要回家准备开学了,但是快十岁的安然还会再来工作一天,因为一个假期都在给来宁夏博物馆参观的游客做讲解,出差半年的爸爸还没看到自己的表现呢,这次讲给爸爸听。妈妈认为这是让孩子有更好的锻炼。

宁夏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与一件件历史厚重的文物相伴的,就是滔滔不绝思路清晰的讲解员,讲解词里生僻、拗口的内容在孩子们的嘴里却显得生动,而聆听的游客也更加专注,社教部田老师介绍说小小讲解员活动从2011年就开始,每年寒暑假都会进行,今年暑期还为孩子们设计了情景剧的表演以及其他丰富的社教活动。

小小讲解员的工作除了能够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让孩子们了解历史,了解文物,更了解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这是文化的深度释放和传承,孩子们虽小,但是讲解员的工作却将一段段历史印刻在了心里。

展厅里展出的文物在灯光和讲解员的介绍下既古老又充满故事,而它们展出之前却要经历复杂漫长的修复,2016年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带领我们揭开文物修复的神秘面纱,年轻文物修复师的身影也受到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 他们热爱并执着,想更多了解这些年轻的文物工作者,宁夏博物馆文保中心也成为了我采访的第二个部分。

位于博物馆负一层办公区域的文保中心,要经过一条带拐弯的长走廊才能找到。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宁夏博物馆将文保中心划分出来单独形成一个部门,专门负责馆藏文物和收集文物的修复,文物修复师在这里的责任便是最大程度的还原历史留下来的信息。这里没有《我在故宫修文物》里古朴的味道,准确来说更像是实验室,白大褂就是工作服。

文保中心主任马文婷是80后,化学专业毕业,在宁夏博物馆修了快10年的文物,在文物修复的过程中化学知识相当重要,也算是专业对口工作。马文婷和她的同事们就像文物医生,修复一件文物,首先需要判别病症,再想办法治病,最后放在一个安全的环境。文保中心除了办公室还有不同的“科室”,修金属的、修书画的、修瓷器的······文物类型不同,办公室的氛围也不同,在所有修复工作开始之前,检验科通过不同的仪器来了解文物本身的信息,判定年代、质地等等,为修复师更加精准的工作打基础。

经过了安静的字画修复室和检验室,略显刺耳的声音越来越近,这个听起来很刺耳的声音就来自正在埋头工作的年轻修复师,他正在给一件巴掌大小的青铜器除锈,而刺耳的声音来自他的工具——洁牙仪,乍一听就是声音有点大没什么,多呆一会儿耳朵就会不舒服,而他们已经习以为常。正在工作的三位年轻的修复师都是95后,大学时期学习历史专业,毕业后就在宁夏博物馆文保中心工作,他们对文物修复工作却说的轻松,就是因为喜欢,工作之余也有这个年龄应有的放松方式,但工作时一定是那个距离历史最近的人。

短暂的参观采访结束后,宁夏博物馆里的一切工作照常进行,但厚重的历史因为小小讲解员而生动,枯燥的文物修复工作因为年轻修复师的坚持而轻快,台前幕后,他们始终保持敬畏,用真诚的讲解和细致的动作为游客呈现最完整的历史。

Hash:5bfb69f458210e4cf1d446a061ddcf2d12e89c37

声明:此文由 宁夏旅游广播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