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这个工程为北方调来一条黄河!

一项史无前例的水利工程,改变了1.4亿人的生活、优化了40多座大中城市的经济发展格局——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7周岁“生日”。7年来,工程累计调水约494亿立方米,其中,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441亿立方米,东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入山东52.88亿立方米。

494亿立方米是什么概念?按照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估算,南水北调工程相当于为北方调来一条黄河!厉害了,咱的大国重器!

数字不只是数字,这条“黄河”可是切实改变了北方的供水格局和生态环境

全面通水7年来,南水北调水已成为不少北方城市供水新的生命线:北京城区7成以上供水为南水北调水;天津市主城区供水几乎全部为南水;东线工程在齐鲁大地上形成了“T”字型“动脉”。随着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正式通水,天津河北等地的水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局面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全面通水7年来,调来的优质好水让受水区水质明显改善。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输水干线水质持续稳定保持在地表水水质Ⅲ类以上;丹江口水库和中线干线供水水质稳定在地表水水质Ⅱ类以上。在北京,自来水硬度由过去的380毫克/升降至120毫克/升;河北省黑龙港流域500多万人彻底告别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

全面通水7年来,沿线河湖生态焕然一新。东线沿线受水区利用抽江水及时补充蒸发渗漏水量,湖泊蓄水保持稳定,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中线已累计向北方50余条河流进行生态补水70多亿立方米,推动了滹沱河、瀑河、南拒马河、大清河白洋淀等一大批河湖重现生机;2020年,华北地区浅层地下水水位较上年总体回升0.23米,持续多年下降后首次实现止跌回升;北京市平原地区地下水位连续6年回升,2020年末较2014年末,北京市浅层地下水水位回升2.37米。工程沿线曾经干涸的洼、淀、河、渠、湿地重现生机。

全面通水7年来,工程累计向北方调水近500亿立方米,以2016年—2019年全国万元GDP平均用水量70.4立方米计算,有效支撑了受水区7万亿元GDP的增长,增强了北方地区经济发展后劲,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通水七年,成就满满,但也不能忘了背后的不易。

从设想提出到开工建设,工程历经约50年论证,近百次国家层面会议,50多个方案科学比选,110多名院士献计献策。

工程建设十余年,产生了110项国内专利,数十万建设者奋战一线,攻克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东线为实现“水往高处流”,建起世界最大的泵站群;中线有国内最深的调水竖井、国内穿越大江大河直径最大的输水隧洞、国内水利工程最深的盾构始发等科技创新成果。

为了一渠清水北上,沿线关闭了上千家化工企业。

为了一渠清水北上,丹江口库区34.5万移民和中线干线9万征迁群众,告别祖祖辈辈生活的故土……

南水北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滴滴南水,来之不易,还请珍惜!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李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Hash:4572a6b8d1d3513db290261d59c2ee603a0edb77

声明:此文由 东方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