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草原 草长花似海—生态嬗变看盐池
5月草长花似海,8月盛绿惹人醉,10月山山飘黄叶……四季有景的盐池草原复活了。“美丽草原的重现,封山禁牧功不可没。”盐池县干部群众如此评价。如果说,上世纪长达数十年的抗击沙害、顽强植绿,彰显的是人类坚不可摧的伟大意志,那么生态修复理念的重建,则是对一味战天斗地“改造自然”思维定式的自我反思与突破,体现的是认识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大智慧。
禁牧,告别千百年来的“信天游”
2003年5月1日,宁夏在全国率先实施全境禁牧封育,全区近300万只羊全部下山,实施圈养。作为先遣部队,盐池县2002年即拉开全域封山禁牧大幕。禁牧伊始,一切顺利得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饱受风沙之苦的村民们积极响应,全县86万只羊一夜之间全部被“禁足”。
然而,“排异”反应也很快显现。羊在圈里咩咩叫,只吃青草,不吃干草饲料。料咋拌?羊咋养?放了一辈子牧的“羊把式”困惑了。加上禁牧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饲草料储备等一些配套措施还未跟上,一时间,质疑、矛盾四起,困难、阻力重重。有人开始零星偷牧。管不好羊,生态修复就无从谈起。盐池县委随后将禁牧作为乡镇干部考核“一票否决”的硬指标,被群众戏称为“干部的官帽戴在羊头上”。
苏步井乡是盐池县封山禁牧的主战场。
“不到一个月锁了100多户人家的羊圈,矛盾一度激化。”时任苏步井乡乡长的盐池县档案局局长施原明回忆,当时,个别激愤的村民一看见禁牧干部的车,二话不说抄起家伙就砸。一位名叫张发的禁牧干部,因为锁了村民的羊圈,被村民们扬言“一人一百,打死张发”;一天夜里,禁牧干部在滩上发现一群羊,偷牧者是位70多岁的老人,看见来者,老人血气上涌,栽倒在地再没起来……
改革,必然伴随着阵痛,最终能否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取决于这项决策的前瞻性、人民性和生命力。“说来也怪,禁牧半年后,荒滩上便冒出星星点点的嫩草芽,第二年雨水出奇得多,草原一下子缓过了劲儿。”施原明说,看到效果后,村民们逐渐平了心气。
禁牧的同时,盐池县多策并举做好盐池滩羊保护、种草养畜等一系列文章。全县滩羊由2002年的86万只增至目前的320万只,增长了4倍;舍饲圈养后,盐池滩羊打破了一年一胎、一胎一羔的生殖习惯,出现了两年三胎、一胎双羔的现象。“只有顺应自然、善待环境才能换来长久富裕。”冯记沟乡黑土坑村70多岁的老支书张普深有感触。
黎明村,在人地和谐的生态链条上“淘金”。冯记沟乡马儿庄村黎明自然村,曾因三件事出名:万亩优质甘草被毁,村庄被黄沙吞噬,依托滩羊产业“翻身”。一院砖瓦房,五辆不同用途的车,数百只滩羊,几十万元的年收入和偶尔外出旅游,是黎明自然村44岁村民王新福幸福生活的“标配”。他说自己的家境在村里只能算中等。黎明村建在高台地上,远远望去500米开外的一处深窝子,是老村遗址,如今覆满林草。
王新福说小时候老村子曾被万亩甘草包围。他至今犹记当年村民挖甘草的疯狂:每年3月大地刚一解冻,村上但凡能拿动铁锹的人都倾巢而出,在草原上一字排开,掘地三尺。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数千挖甘草大军从外地呼啦啦赶来,支灶架锅,争夺械斗,甚至闹出人命官司。对甘草“斩草除根”似的疯狂挖掘,再加上漫山遍野逐年狠命地增加的羊只,老庄子很快被黄沙吞噬。
沙化日益严重。开着拖拉机往地里送羊粪,烧3箱油才能送7趟,而往往一场沙尘暴,又把一年的辛劳付之东流。王新福家里的70亩地,被沙子“吃”得入不敷出,只能拆东墙补西墙,用养羊的盈余补种地的亏空。随着滥牧滥挖的加剧,草原植被日益稀疏,放羊赚钱越来越难,又过了10年,王新福和同村人的日子几乎没往前挪步。
1998年,村子被黄沙“吞噬”,村民陆续弃村迁至梁上。变化,始于封山禁牧。盐池县率先禁牧后,村民有的将羊寄存到外地亲戚家,更多的人则将羊只关进圈棚后,却不知道咋养、咋经营。一个偶然机会,王新福听说灵武市有人舍饲养殖育肥羊,便偷偷去观摩。回来后,他和村民商量一次性把乏羊全卖掉,搞舍饲养殖,大家却认为这是个“馊主意”,全投了反对票。2002年秋天,王新福把百余只乏羊卖到涝河桥,回家后开始着手搞舍饲养殖。村上一个圈棚补助500元,还“附赠”粉碎机、铡草机等一应设备,当年底,王新福便赚到了商品羊的“第一桶金”。
原来,羊可以这么养,这么卖!一时间,王新福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羊明星。随着大机械补助和政策倾斜力度的加大,王新福成立合作社,建设养殖园区,越干越有劲。“2010年后,生态明显好转,土地种一亩收一亩。草原上,又见到了野木耳、地软、长尾野鸡等,春风吹来,草浪翻滚,美得很!”王新福说,如今,自己仅种地一年就收入10万元。
在成千上万个“王新福”的加盟下,盐池滩羊完成了从信天游到舍饲养殖的历史性转变,从养家糊口的家畜“变身”为支撑一方经济、闻名全国的特色支柱产业;黎明村村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发生了逆转,开始在人地和谐的生态链条上“淘金”。生态脱贫,绿色草原的馈赠,草原复活了。它慷慨地予以人类丰厚的馈赠。
1983年至今,盐池县造林面积达425万亩,草原面积235万亩。为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盐池县投巨资在沙泉湾、二道湖至柳记窑头一带补植樟子松,与宁夏龙头企业合作,大量引进乔灌木和珍稀草种,在保护稀疏草原特征的基础上,丰富物种的多样性,探索用经济效益可观的乔灌木逐步“替岗”沙柳和柠条。旅游产业,亦是小荷已露尖尖角。去年,一场航空嘉年华盛宴,短短三天时间吸引近10万游客涌入盐池,县里大小宾馆一床难求;“十一”小长假,哈巴湖、明长城、十里红柳长廊游客如织,客流量日以万计;不到两年时间,盐池县冒出30多家农家乐,其中投资百万元以上的两家。花马池镇四墩子行政村曹泥洼自然村全民发展农家乐,去年村里接待游客4万人次,旅游收入400多万元。
“生态立县,让盐池劣势变优势,经济发展新动能日益蓄积。”盐池县县委书记滑志敏说。昔日被沙子逼走的“甘草大王”高广明重返故里,建起甘草城,引进商户近200家,全力打造甘草全产业链,并与南京知名企业合作搭建起网上商城;一拨又一拨的企业家主动走进盐池,寻找绿色商机……
生态文明建设,打通了盐池县发展的“任督二脉”,其生态的衍生效益正深刻影响并改变着盐池。
昔日河山叹荒凉,
沙尘飞扬愁断肠。
数年光阴弹指飞,
山乡披绿换新装。
林深草茂缚黄龙,
枝头红杏落山梁。
这首流传于盐池草原上的新歌谣,不再有昔日“信天游”的苍凉悲郁,抒发的是中国西部革命老区群众脱贫奔小康的豪迈。
-END-
Hash:11f39e3ead1bcbd6d45576e7c1c2f1fab4d03cf7
声明:此文由 宁夏百姓生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