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独具特色的亭子,你知道多少?
翡翠文艺963
-听见城市的风景-
关注
镇江的亭子
你知道多少?
“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
亭(凉亭)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源于周代。多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用。亭一般为开敞性结构,没有围墙,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因为造型轻巧,选材不拘,布设灵活而被广泛应用在园林建筑之中。亭子不仅是供人憩息的场所,又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
镇江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城市的角角落落存在很多独具特色的“亭”。
北固山祭江亭
又名凌云亭、北固亭、天下第一亭,相传孙尚香知道刘备病逝白帝城后,曾在此祭夫投江,故称祭江亭。辛弃疾曾登此写下千古绝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北固山御制碑文亭
甘露寺院内有“御制碑文亭”,是皇帝御制碑文,两江总督刘坤一恭摹上石。
竹林寺挹江亭
由林公泉沿通道迂回曲折而至恶化山最高处有挹江亭,六角形,石柱上有联:“来时觉幽奥,到此豁心胸”。亭中小坐,可荡涤心胸,开阔视野。亭外松篁掩映,苍翠宜人。北望烟波浩渺的长江和雄壮秀丽的京口三山,令人心旷神怡。
西津渡京江亭
蒜山脚下,有一座精美的京江亭,亭旁池水里有一尊婀娜的美女塑像——杜秋娘(润州人)。杜秋娘的一首《金缕衣》,千百年来被人们传唱: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亭”作为中国园林建筑的文化符号,
流传千古,后世也在通过建亭立碑,
来保留下时代的记忆。
桓王亭
桓王亭是镇江为了纪念三国时期历史名人孙策所建,孙策是东吴历史名人,在奠定东吴的基业上做出了重大的功劳。亭仿汉制,是一座巍峨的石亭。
1842年镇江军民抗英保卫战,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重要一役。1842年7月21日上午7时,英军第三旅在北固山后峰登陆,越过中峰后,在英舰重炮掩护下攻打北门(即十三门)。守卫在北门的青州兵,立即用火绳枪猛烈射击,击中、击伤两名英军上尉,并拆掉城垛,临时架起大炮抵御侵略者。激战1个多小时后,旗兵的大炮炸裂,英军从侧面涌向城楼。守军在城楼上与英军进行肉搏战,宁死不屈,最终北门失守。原址位于北固山中峰镇江烈士陵园一带,现已无任何地面遗迹。2002年时值镇江保卫战爆发160周年之际,在十三门原址修建忠烈亭(位于镇江烈士陵园内),亭内竖有石碑。现为镇江烈士陵园红色教育景点之一。
宝塔山公园和亭
2002年为庆祝中国镇江市与日本过仓敷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五周年暨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建设。取名“和亭”意在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学子亭位于鼎石山东侧的岗巅,耸立于六层花岗岩基座之上。六柱飞角翘檐筒式琉璃瓦的亭顶,六个线型亭脊上雕有六条腾云的金龙,登临六层台阶,好似“书山”登之不易,而临之其上,视野开阔,心旷神怡。学子亭由驻镇六所高校共建,亭旁石碑刻有历史上镇江12位著名学者:祖冲之、刘勰、许浑、苏颂、沈括、米芾、计成、马相伯、刘鹗、柳诒徵、巴玉藻、茅以升的生平简介及建亭碑文。学子亭的挂匾由费孝通题写,与龚自珍诗碑遥相呼应。
在中国园林中,几乎都离不开亭。在园林中或高处筑亭,既是仰观的重要景点,又可供游人统览全景;在叠山脚前边筑亭,以衬托山势的高耸;临水处筑亭,则取得倒影成趣;林木深处筑亭,半隐半露,即含蓄而又平添情趣。
宝塔山公园喜雨潭凉亭
北固山临江亭
南山西入口亭子
本文特别感谢网友笑笑爷提供图片
来源:镇江综合广播阳光104
勘误声明
由于编辑、校对失误,在昨天发布的《镇江新地标诞生!两个月后将挤满人人人……》一文中,镇江火车站“镇江”二字应为萧娴所书。特此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歉!
Hash:627b9fc069dea0b3d7d4dff13e665f0cae9be4c7
声明:此文由 翡翠文艺963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