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城一块石头,记录港人基因里华夏民族不屈气节

今天,我去看一块石头,一块有字的石头,一块历尽磨难却尚未湮灭的石头,一块记录了华夏民族被游牧民族打断了自信脊梁这段悲惨历史之一个片段的石头,一块标记了被蛮族击溃的先进文明走向衰落而信心从此再未复原这条屈辱道路的石头,这是华夏族历史的一个标点,沉甸甸坐落在近二百年来华夷碰撞的最前沿。

这块石头上刻有“宋王台”三个大字,坐落在香港九龙城宋皇台道边。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

1267年,蒙古合汗忽必烈发兵攻打襄阳,蒙古灭南宋之进程开始。

襄阳守将吕文煥,守城六年,艰苦卓绝。为避免宋军利用汉水将物资兵员源源不断送至襄阳,元军在襄樊之战后期以铁链封锁水面,欲使守军困绝。

1272年5月,张顺、张贵兄弟带宋军敢死队三千人,以轻舟承载物资,逆汉水而上,援救襄阳,一路斩断元军木桩铁索数百处,血战一百二十里,于25日到达襄阳。其间,张顺阵亡,身中四枪六箭,尸体顺水漂流,其面目狰狞,元军见之胆寒。入城后,张贵率军突围,兵败被俘,不降而死。

此战之后,襄樊再未有援军到来。南宋五年八次先后十五万士兵,前仆后继投入襄樊,最终未能解围。

1273年正月,元军以七万兵力对襄樊水陆夹击,又有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所制回回炮攻城,樊城破,樊城守将范天顺自缢,牛富率众巷战,伤重不支,投火自尽。襄阳吕文煥见元军屠樊城,绝望号哭,为保襄阳军民性命,与蒙军统帅阿术谈判,阿术允诺保全襄阳军民,吕文煥开城投降。

襄樊保卫战失败,元军突破长江,从此势如破竹。1275年丁家洲会战,因宰相贾似道战前逃走,十三万宋军覆灭。元军南下,宋人拼死抗击,忠臣良将相继阵亡,朝廷无人可用,号召天下勤王,张世杰、文天祥等人在此时带兵援救朝廷。

1276年2月,元军攻陷南宋首都临安,恭帝被俘,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等人立赵昰(端宗)为帝,在元军的不舍穷追下,不断向南逃亡。

在逃亡过程中,南宋小朝廷曾在九龙官富场(今香港九龙城)建立行宫。在九龙的短暂时光里,年仅九岁的端宗皇帝曾在九龙湾边的巨石之间休息,他曾休息的石阜,被后世称为“圣山”,圣山上有一可容50人站立的巨石,被后世称为“宋皇台”。

端宗在九龙驻扎不久,元军追至,宋人经浅湾(今荃湾)等地逃亡,途中赵昰遇台风落水患病,不久去世,他的葬身之地至今众说纷纭,只因当时知情民众至死不肯把端宗下落告诉元军。

端宗去世后,陆秀夫立赵昰之弟赵昺为帝,逃亡至新会一带,1279年3月19日,宋元两军在崖山决战,宋军覆灭,陆秀夫背负幼主赵昺跳海自杀,至此,宋帝国彻底终结。

崖山一战,皇族八百人随幼主跳崖,宋人殉国者十万余人,海面铺满尸体,海水为之变色。

龙湾边圣山上的巨石,在元代被人镌刻“宋王台”三个大字,蒙元钦佩宋人气节,所以此石刻得以保存,又因蒙元统治者不肯承认宋国主是真命天子,所以此处称“王”而不称“皇”。

时至清代,石上文字渐趋磨灭,嘉庆丁卯年有人重修,于是三个大字右面多出了七个小字,甚是多余。

1899年,在九龙城居民保护宋王台的呼声之下,香港立法局通过《保存宋王台条例》,禁止在宋王台圣山采石。

20世纪初,华商捐款,在巨石周围建立石垣,此处成一花园

日军占港时期,扩建启德机场,将宋王台巨石爆破瓦解,但巨石尚未移除,日本已战败投降。

战后,港英政府继续扩建启德机场,把圣山夷平,在九龙街坊福利会的请求下,政府把巨岩残骸切割成方形运到现在的地方,建成宋王台花园,旁边的道路被命名为“宋皇台道”。

从这块石头的经历,我看到了港人基因里华夏民族不屈的气节。这块石头,虽然历尽人祸,越变越小,却因华夏族人在宋代的坚贞、在元代的悲悯、在清代的缅怀、在现代的不懈努力而变得更加意义非凡,如果今天它还以完好无损的魁伟身躯屹立海边,我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深切体会到它的悲壮魅力!

宋王台花园中《九龙宋皇台遗址碑记》:

宋皇台遗址在九龙湾西岸,原有小阜名“圣山”者。巨石巍峨,矗峙其上,西面横列元刻“宋王台”榜书,旁缀“清嘉庆丁卯重修”七字。一九一五年,香港大学教授赖际熙吁请政府划地数亩,永作斯台遗址,港绅李瑞琴赞勷其事,捐建石垣缭焉。迨日军陷港,扩筑飞机场,爆石裂而为三,中一石摩崖诸字完整如故。香港光复后,有司仍本保存古迹之旨,在机场之西南距原址可三百尺,辟地建公园,削其石为长方形,移寘园内,藉作标识,亦从众意也。

考台址明、清属广州新安县,宋时则属广州郡东莞县,称“官富场”。端宗正位福州,以元兵追迫,遂入海,由是而泉州潮州惠州之甲子门,以景炎二年春入广州。治二月,舟次于梅蔚,四月进驻场地,尝建行宫于此,世称“宋皇台”。或谓端宗每每憩于石下洞中,故名,非所知矣。其年六月,移跸古塔。九月如浅湾,即今之荃湾也。十一月元兵来袭,乃复乘舟迁秀山。计驻于九龙者,凡十阅月焉。有宋一代,边患迭兴,西夏而外,抗辽、抗金、抗元,无宁岁。洎夫末叶,颠沛蒙尘,暂止于海澨一隅,图匡复兴。后此厓山,君臣所践履者,同为九州南尽之一寸宋土,供后人凭吊而已。石刻宜称“皇”,其作“王”,实沿元修宋史之谬,于本纪附二王,致误今名。是园曰“宋皇台公园”,园前大道曰“宋皇台道”,皆作“皇”,正名也。方端宗之流离播越也,宗室随而南者甚众,后乃散居各邑,赵氏谱牒,彰彰可稽。

抑又闻之圣山之西南有二王殿村,以端宗偕弟卫王昺同次其地得名。其北有金夫人墓,相传为杨太后女,晋国公主,先溺于水,至是铸金身以葬者。西北之侯王庙,则东莞陈伯陶碑文疑为杨太后弟亮节道死葬此,土人立庙以祀昭忠也。至白鹤山之游仙岩畔,有交椅石,据故老传闻,端宗尝设行朝以此为御座云。是皆有关斯台史迹,因幷及之,以备考证。

一九五七年岁次丁酉冬月,新会简又文撰文,台山赵超书丹。而选材监刻,力助建碑,复刊行专集,以长留纪念者,则香港赵族宗亲总会也。

一九五九年香港政府立石

本文全部图片及文字版权归属『张云开』

【三喵流浪记】旅行文化原创自媒体

扑捉一个国度、一座城池、一条街道、一间店铺、一件物品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分享一段旅程、一个故事、一种心情、一瞬感悟、一片情怀。活在当下。

Hash:7ffa458ffabed69f7b72049909a449a715b21f20

声明:此文由 三喵流浪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