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侯氏秘闻

首届世界刘林刘侯氏宗亲恳亲联谊大会在南安市码头镇举行,来自台湾、印尼、新加坡等海外宗亲代表参加此次盛举。会上,宗亲代表们集体为码头镇的一所小学捐赠了300万元,用以支持学校建设。(东南网)

这是故乡的一次盛举。可惜的是,我没有能回去参加。从小耳闻的本族人的种种故事,长大了更有必要把这些掌故整理出来。也是作为南安刘侯氏子孙的义务。

一、关于刘侯同一宗

从小就听老人说,“刘侯同一宗”,祖屋的神主牌上都刻着“某某侯公(妈)”字样,山上的墓碑上也是“某某侯公(妈)墓”字样,祖父告诉我说,他四岁的时候修族谱,然后大家都改为姓“刘”,之前全村人都姓“侯”。所以“刘侯同一宗”。那时候就觉得很怪异。为什么要改?祖父也语焉不详。

后来,看到晋江刘炳火先生所写的《晋江刘姓源流》考证:刘氏世祖刘至敏的先辈与原浙江安抚使王锜镒因朝内斗争,祸延宗亲。当时朝廷派林将军包围刘家,林将军怜悯刘至敏年幼,将其藏于战袍之内,飞骑冲出重围后把至敏交托在朝的一位侯氏官员。为保刘、林后裔不受株连,林将军自杀,侯家以一孙顶替抵命,救了刘至敏,至敏遂改姓侯。宋景炎年间,元兵入侵,宋太常寺正卿侯宗贵及夫人杜端慈携九子扶幼主端宗入闽,先住泉州古榕境旧馆驿,后卜居南安十八都侯垵乡,随后把至敏和林将军的后裔也安置于侯垵乡,至敏恢复原姓刘。至敏后裔为纪念这段生死情谊,大门灯写上“刘侯”,祠堂门匾也写上“刘侯宗祠”。

从此,刘恒改姓为侯,隐居于侯府至成人。以后,刘恒迁居于码头乡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为纪念侯林两姓搭救之恩,此山村呼名为“侯林”后来又改为“刘林”。分出卢川一派,祖祠建于南安十八都侯垵乡九甲大宗。刘恒子孙遍及世界各地,人才济济,人丁兴旺。

又有《卢川侯氏族谱》记载:“七十八世中山靖王刘胜公传下至一百三十三世闽浙始祖极公,官居宋哲使,传子锜镒,武穆公爵封关王传数代,至敏公传下一百四十三世恒公,因被祸,自幼就养于侯林二家,及长,逐易姓为侯,开基南邑侯林,嗣分卢川一派。”宋哲宗年(1086年),敏公受奸党所害,遭满门抄斩。年幼的刘恒被林将军所救,飞骑冲出重围,后追兵赶到,林将军焦急万分,忽见侯府门口有一幼童在玩耍,情急之下,忙把刘恒放于其门口与侯府幼童做伴。在无退路的情况下,林将军自刎身亡。追兵包围侯府,见林将军已亡,又认不出哪是侯家幼子,哪是刘家幼子,于是迫使侯公只认其一。侯公为保刘家血脉,忍痛割爱,认下了刘恒为子,而自己的爱子却成了刀下之鬼。

以前,这一带刘氏其族谱封面名号为《侯氏族谱》,先祖神位其男性书“侯公”,女性书“侯妈”,坟茔墓碑也用“侯公”和“侯妈”为名号。

如今,南安罗东镇的维新村及新明村之间有一古庙宇呼“石码宫”,庙里供奉着一尊大将军佛雕,称为“林大将军”,在这众多的佛雕里头还有一尊“孩儿佛”,据说,这尊“孩儿佛”就是为纪念替刘恒而献身的侯家小孩儿。

为纪念这段血的情谊,我们这一支刘氏的大门灯写上“刘侯”,祠堂门匾也写上“刘侯宗祠”。但郡望还是遵从先祖的“彭城衍派”,不同于侯姓的“上谷”。

一段惊心动魄的生死情缘,造就南安刘侯氏的亲缘关系。侯氏对我们这一支刘姓不仅有救命之恩,还有养育之恩。这是要世代铭记的。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支刘姓是隐在南宋末侯宗贵一族入闽的,并随侯宗贵定居侯垵(南安罗东镇),然后迁居码头乡“侯林”(今刘林村和高山村)的。

由于侯宗贵是坚定的抗元派,元朝建立以后,蒙古朝廷禁锢打击这一支侯氏族人,将之定为奴隶,有元一代,都不准修族谱,这一段的族史至今还是空白。而本族人同样对蒙古族政权始终不予认同。

二、关于石码宫

刘侯氏族人聚居的地方都会建一座庙宇,叫石码宫,塑林元帅雕像。其实就是纪念当年林将军的救命之恩,将其奉为神明,据传当年建庙的时候,岩石上曾显现马的影像,遂取名“石码宫”。庙内还同时供奉着一尊“孩儿佛”,是为了纪念替刘家献身的侯家小孩儿。由此可见,这是有情有义,懂得感恩的一族人。一直以来,石码宫林元帅成为了族人的守护神,并随着族人迁徙的脚步传向四方。至今台湾嘉义县朴子市、马来西亚吉隆坡都有石码宫。而这也成为刘侯氏族人寻根的重要依据之一。(台湾嘉义石码宫)

三、族人现在主要聚居地

经过900多年的繁衍和播迁,刘侯氏族人现在足迹遍布全世界,可谓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据乡贤不断探索寻找,目前已知的族人比较集中的分布居住地有:南安碼頭鎮劉林村(有20个生产队,约3560人)、南安碼頭鎮高山村、南安梅山鎮明新村(有21个生产队,约3770人)、南安碼頭鎮美嶺村(有9个生产队,约2320人)、南安碼頭鎮碼四村(有7个生产队,800人)、南安碼頭鎮錦林埔村;南安梅山鎮演園村(有6个生产队,约1000人)、南安梅山鎮鼎誠村(有18个生产队,约4780人);南安羅東鎮維新村(有12个生产队,约4700人)、南安羅東鎮新明村(有23个生产队,约7200人);福清市镜洋镇馆口村、福清市镜洋镇东升村;闽侯县南通镇;浙江苍南桥墩镇(约1030人);臺灣嘉義樸子市雙溪口、臺灣嘉義樸子市溪口裡;还有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也有不少族人,设有馬來西亞南安劉氏公會、菲律賓菲華南安劉林宗親會。

四、宗亲名人

1、劉再複,男,1941年出生于福建省南安縣劉林鄉。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學術委員會主任、研究員,《文學評論》主編,中國作家協會理事。1989年出國後在芝加哥大學、斯德哥爾摩大學、卑詩大學、科羅拉多大學擔任客座教授和訪問學者。作品及成就劉再複既從事學術研究,又從事文學創作。他的文學理論著作《性格組合論》是1986年十大暢銷書,曾獲“金鎖匙”獎。他的《論文學主體性》等論文,曾在國內引起全國性的討論,改變了中國文學理論的基礎模式。他的學術著作還有《魯迅美學思想論稿》《魯迅傳》《文學的反思》《論中國文學》《傳統與中國人》《放逐精神》,以及與李澤厚先生合著的長篇學術對話錄《告別革命》。

二〇〇二年 《共悟人間》被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香港電臺評選為香港“二〇〇二年十本好書”。楊春時教授編選的《書園思緒──劉再複學術思想精粹》出版(天地圈書公司)。七月《閱讀美國》(《漂流手記》第七卷)出版(明報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再版《共悟人間》和《獨語天涯》增訂本。十一月,臺灣九歌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新世紀散文家-劉再複精選集》。

2、刘登翰,福建南安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福建台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作协顾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专家。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山海情》、《瞬间》、《纯粹或不纯粹的歌》,报告文学集《钟情》、《关于人和历史的一些记述》,散文集《寻找生命的庄严》、《书影背后》、《自己的天空》,学术专著《中国当代新诗史》(合作)、《台湾文学隔海观》、《彼岸的缪斯——台湾诗歌论》、《华文文学:跨域的建构》、《中华文化与闽台社会——闽台文化关系论纲》等十余种。主编《台湾文学史》、《香港文学史》、《澳门文学概观》、《双重经验的跨域书写——二十世纪美华文学史论》。

3、侯家斌,著名爱国华侨,早年族居新加坡。侯家斌家族在福清捐赠有:侯家斌小学、侯家斌中学、侯家斌医院、侯家斌大楼等,为家乡的贡献可与印尼福清籍巨商与林绍良媲美。

4、刘亨赙,菲律宾建国英雄。1872年生。西名何塞·伊格纳西奥·宝华(JOSE IGNACIO PAWA)。祖籍南安码头刘林村,是菲律宾独立战争中的一位华侨将军。亨赙18岁时(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因家中生活贫困,即随其伯父刘元系前往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谋生,初在伯父的铁铺里当学徒,后在马尼拉哈波内洛斯街经营铁铺。当时菲律宾人民遭受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和残酷迫害,1896年菲律宾爆发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亨赙立即响应,参加菲律宾的革命军,同菲律宾人民并肩战斗,初任革命军的步兵中尉。亨赙是铁匠出身,懂得制造刀枪。在面对着凶恶而又有精良武器的殖民军,更感武器的重要。因此积极建议革命军要自建兵工厂,自制土枪、土炮和土弹药。菲律宾革命军总司令阿奎那多接受他的建议,并任命亨赙为革命军兵工厂厂长,在伊穆斯创建了菲律宾革命军的第一个兵工厂,除了修理从敌人手中缴获来的破旧大炮和毛瑟枪等武器外,还自己制造了枪和弹药,以供应菲律宾革命军前线之急需,对菲律宾的独立战争做出了贡献。这个兵工厂建立一段时间后,由于前线局势吃紧,亨赙被调往前线打仗。1896年11月9日至11日,西班牙菲律宾总督拉蒙·布朗戈亲自率领殖民军围剿甲米地的诺维勒塔和比纳卡延地区,菲律宾革命军司令阿奎那多都指挥甲米地全部革命军抗击殖民军的战斗。亨赙在这次战斗中指挥战士沉着应战,频频出击,歼灭了许多西班牙殖民军,被提升为上尉。接着,又参加了袭击圣佛兰西斯科德马拉本、奈克、因当等地西班牙驻军的战斗。1897年3月,参加伊穆斯保卫战,又被提升为少校。1897年下半年,革命军处境恶劣,亨赙被迫退守比阿克纳巴多山区,进行游击战。不久,被提升为中校。1898年9月26日又被菲律宾共和国总统阿奎那多提升为准将。 1898年4月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逐步代替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菲律宾,因此,从1899年2月至1902年7月,菲律宾人民的独立战争从抗击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转入抗美救国战争。在抗美救国战争中,亨赙开始在马尼拉以北战场作战;1899年秋,被调到内湖省战线,并任命为革命军南线司令官。1900年1月23日,美国侵略军在威廉·科贝将军指挥下进攻马尼拉麻的重要输出港口——黎牙实比。在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亨赙指挥菲律宾革命军顽强抵抗,使美军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得以占领这个港口城市。黎牙实比失守后,亨赙采取游击战术,不断袭击黎牙实比、阿尔拜、达拉加等地的美国侵略军;并指挥革命军在圣克鲁斯一带同劳顿将军率领的美国侵略军展开了激战,使美国侵略军不断遭到伤亡。亨赙不仅亲自参加菲律宾革命军,与西班牙殖民军和美国侵略军英勇作战,还积极向菲律宾华侨筹集捐款,支持菲律宾的独立战争,仅在塔亚巴斯省,亨赙就发动当地华侨募集二十二万比索。 1902年7月战争结束,亨赙回到马尼拉市洲仔街开设源发布庄,后来交付其侄儿经营,而他本人则回比科尔经营农场和做买 卖。不久他被选为马尼托镇镇长。后来又被任命为菲律宾议会议员和退伍军人协会负责人。退休后,菲律宾政府每月都发给津贴。

亨赙是以华侨的身份献身于菲律宾民族独立事业的,他视菲律宾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因此获得了菲律宾人民的尊敬和很高的评价。菲律宾史学家雷戈里奥·赛德说:“何塞·伊格纳西奥·宝华(即刘亨赙)是菲律宾争取自由斗争的真正的英雄”。提奥多罗·阿贡西洛称:刘亨赙是“比许多菲律宾人更加菲律宾化”。克里梭罗戈·维拉卡洛斯在《何塞·伊格纳西奥·宝华将军》一文中写道:“何塞·伊格纳西奥·宝华(即刘亨赙)是菲律宾为自由而斗争的事业中的著名人士。他虽然是中国人,我国人民理应纪念他,因为在反抗西班牙和美国的战争中,他把他的命运同菲律宾起义者结合在一起了。”1926年5月24日,亨赙病逝于马尼拉医院,终年54岁。出殡时非常隆重,柩上复盖着菲律宾国旗,上下议院全体议员参加送殡,大约有五百名宪兵护送。菲律宾退伍军人协会会员和许多华侨参加送葬。

5、侯友宜(1957年6月7日-),台湾省嘉义县朴子市人,中央警官学校45期刑事系毕业,知名警官,早年曾负责策划一清专案扫黑行动,曾任警政署署长、国立中央警察大学校长,现任新北市副市长。

6、侯崇文(1954年1月3日-),台湾社会学学者,美国柏林林州立大学社会学博士,曾任国立台北大学校长。侯教授不仅是社会学者,同时亦是犯罪学者。其于担任国立台北大学教务长任内时,由于有感台湾犯罪问题之严重性,故提案成立全国第3所犯罪相关之研究所,即国立台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其并特别邀请许春金与周愫娴两位学者共同投入犯罪学之研究与教学。

说明:“侯氏一家亲”微信公众平台为侯氏宗亲联谊交流、重大活动、重要信息、修谱建祠、宗族文化、学术研究交流公益性发布平台。支持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征稿邮箱:956713696@qq.com,电话微信:13787269345。谢谢关注,欢迎转发!

扫一扫,获取最新资讯

Hash:ef3c2af4add102afeb7646c9e6773caf2673042e

声明:此文由 侯氏一家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