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武汉之根,盘龙城的前世渊源

人类逐水而居。这就决定了武汉城史的开篇是水的故事。

1997年年初的一天,武汉市汉南区奇石爱好者毛凑元,在纱帽山长江边青沙中拨拉出一件头骨化石。经湖北考古研究所专家及中国科学院院士贾兰坡教授等鉴定,认为此头骨为女性个体,年龄在30岁左右。其形态特征比北京猿人头骨更接近现代人,可能处于晚期智人比较早的阶段,与山顶洞人和资阳人的时代相当。因此地原属汉阳县,故该人头骨化石命名为“汉阳人”。

就是这么“无意中的弯腰一捡”,从此,在已发现的中华民族古人类祖先中又添了一名新成员——“汉阳人”。尽管它有点模糊飘渺,但武汉值得谈论的起源故事最远可以推向距今约1万至5万年,有人类濯足于江汉之滨,留下清晰的足迹。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历史上许多东西都消失了,最顽强的惟有地名。它们以活化石的身份存在,像历史的星空落下的殒石,见证着人类的活动和城市的过往。武昌东湖西岸有个放鹰台,传说因李白在此放鹰而得名。它的土台曾发掘出羼合稻壳的红烧土、石斧、陶鼎等,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与屈家岭文化与龙山文化大约同龄。说明距今一万年至四千年,这里就生活着我们的祖先。远古的历史并非孤证,像洪山区老人桥、许家墩及棋子墩、东西湖区马头潭、汉南区金竹岭、江夏区潘柳村……显示原始聚落在武汉周围上百处繁衍生息过。

湖北省博物馆和武汉市博物馆,可以从灰陶器皿与穿孔石铖中看到莽莽洪荒中的英雄群像,那是四千年前的江汉曙光;可以从红陶坩埚与涡纹铜鼎中,看到周代的“汉阳诸姬”与南方楚人,一同在时空中消长……

然而,我对古老武汉地平线上最远的瞩望其实是一个老鸦窝。

那是一个冬天,阳光下的盘龙城一片乡野气象,湖边芦花飞白,田里稻棵刈尽,地表上的构筑惟有那棵杨树上的老鸦窝了。若果没有专家指点,你想象不出在遥远的商朝,这里曾有一座640平方米的泱泱城池,而大地上的一切物象都是3500年的延续和传承。

树上落叶光光,就剩下一个老鸦窝。当时我有无比的激动,就像在山西洪洞看到了那棵大槐树及树上的老鸦窝时那样。我的思绪漫漫,好像会晤到了遥远的祖先,他们是武汉最早的城市居民。

1954年是解放后遭遇的第一场大洪灾,对这座城市是极大的考验。府河泛滥,黄陂人采先民之土护我堤防,取土中发现了一些青铜器,从而叩响了沉睡多年的商朝南土之都。啊,盘龙城,祖先的命名很早就赋予了这片土地的神奇,等待着后人来揭示这千古之谜。经专家现场调查,发现了一处夯土城墙,它的东西北三面已经挖掉,仅剩南面一段。由此而发现“商代南土”的盘龙城遗址。后来经俞伟超、李伯谦等专家进行考古发掘,大量青铜器如龙披黄鳞横空出世,震古铄今,一段辉煌的城邑文明抖落尘土,与现实的阳光历史性地握手。

历史学博士程涛平先生认为,盘龙城的主人不是江汉土著居民,而是商王朝的派遣者,盘龙城是中原商人势力扩张南渐的一级管理机构所在或大本营。盘龙城“前朝后寝”式宫殿基址,有人认为是一个方国都邑或大型军事城堡,具有早期城市的特征。它是迄今为止所知的长江流域惟一商代古城,是武汉城市之根,也是长江流域城市之始。

盘龙城的存在和消失都没有史书记载,留下还未“出土”的历史之谜。但就是凭着这一实证,武汉是全国建城最早的特大城市,比北京、西安广州上海天津分别要早400年至2900年。武汉的城邑文明,自“商代南土”盘龙城为端始,就这样一步步走过来,踏着3500年的漫漫风尘。

备注:( 文章由罗时汉老师执笔,授权不懂哥、泽攀说编辑整理并首发,如有转发此文请备注出处)

罗时汉 原籍湖北沔阳,1950年代生于汉口。曾作为“老三届”下放农村,供职过《武钢文艺》和《长江日报》,60岁前足迹到达全国所有行政区。大专学历,主任编辑、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中篇《翻身农奴把歌唱》《英雄和他的塑像》《与你同行》等;长篇《白沙洲芦家》《城市英雄——武昌首义世纪读本》《大路朝天——穿越汉口中山大道》《十八芳华——与武汉同行》等;另有散文集《孤云独去》《一意孤行》《孤帆远影》问世。)

Hash:eb09e950fba9b18bf9bba4842b84ddd512ca05a7

声明:此文由 泽攀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