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见证宦海浮沉的一亭驿站
别说读书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三岔驿》
作者:(明朝)杨慎
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
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
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
【赏析】驿站是封建时代官员来往休息、信使饲马换乘的站点。“三岔驿”实有其地,但杨慎并未到过,诗中所写,当是泛指,不必坐实。
“北去南来”的“北去”,指升官北上京师;“南来”谓谪迁南返;“几朝暮”极言时间短暂,形容宦海升沉,变生瞬息。
“朝见”“暮看”两句说:当那些官员升官内调时,车盖如云,前呼后拥,意气扬扬,不可一世;不料很快又贬官南归,坐着车无声无息地回去。他们北去南来,都要经过驿站;这驿站便成了此辈宦海浮沉的见证人。
于是诗人无限感慨地说:“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意思是:古往今来,无数追名逐利之徒,升沉出没,荣辱变化,往往一梦醒来,黄粱未熟。但是这个驿站,这送别行人的短亭长亭,却仍然是旧时流水萦绕,当年绿柳依依。面对这变幻的人事与不变的景物,能不令人深刻思考人生的出处行藏吗?
杨慎的父亲杨廷和,曾身居宰辅,位极人臣;杨慎自己二十三岁以殿试第一名大魁天下,授官翰林院修撰,青年时代就位居清要,真可谓春风得意。不料三十六岁时因抗疏言事,耻与桂萼、张璁之流为伍,辞不就翰林学士任,惹怒了明世宗,下狱廷杖,远戍云南边陲,直到72岁老死。
因此,这首小诗,既写出了官场的悲喜剧,具有典型意义;也包含了诗人个人政治生涯的亲身体验。他被放逐投荒之后,多暇日,于书无所不览,写成诗文杂著二百余卷,其著作之宏富,记诵之博洽,明代推为第一人。这也可以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驿站兴感,本是老调。但前人诗词,写的多是个人的飘零蓬梗,失路天涯;杨慎却站得高,冷眼阅世,悟名利之误人,倒不如“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卢照邻《长安古意》)。
从诗的立意看,其识见已经高人一等。在复古主义笼罩文坛的明代中叶,杨慎是前后七子之外的著名诗人。他的诗“含吐六朝,于明代独立门户”、“随物赋形,一空依傍;于李何诸子外,拔戟自成一队”。从上述权威性的评语看,杨慎在诗艺上是很有成就的。
即以这首小诗而论,其选材构思之新颖,结构勾连之紧密,声情的契合无间,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先看选材构思。诗题《三岔驿》,诗用“三岔驿,十字路”发端,立刻使人联想到人生的三岔路口,十字街头,使读之者从一个小小的驿站推想到辽阔的人生旅途,具有深广的象征意义。
再看结构。落笔写“三岔驿”,眼前自然出现“十字路”;因为是“十字路”,便看得见“北去南来”的宦游者;这些宦游者浮沉变幻,朝升暮逐,下面便紧承“朝见”“暮看”两句,诗句似顶真续麻,一气贯串,勾连紧密。又由于一气贯串,勾连紧密,形成了一种快节奏,越发显得转瞬升沉,变生倏忽,加快了宦海浮沉的速度感。再看声情契合。
“扬扬拥盖来”“寂寂回车去”,形象鲜明,写出了“北去”时的得意与“南来”时的寂寞;而且,“扬扬”二字开口呼,发音响亮;“寂寂”二字齐齿呼,其声哀切,这就在词语意义之外,加了一层随采赋声的音乐效果,使声情配合,相得益彰。
这诗最成功的还在于最后一结:“今古销沉名利中”,从眼前的变化推及“今古”,宕开诗境;再用“短亭流水长亭树”作结,韵味无穷。这最后一句,除了前文说的以不变的流水绿树反衬瞬息变化的人事升沉一层意蕴外,又关合“今古”,显示出逝者如斯、悲剧不断一层意蕴。
从整首诗看,入笔两个三字句,平平而起,不露锋芒;接下去一句比一句精警,读到最后一句,更感余音缭绕,江上峰青,令人回味,引人深思。这些地方都可见出诗人的艺术功力。
本文作者赖汉屏。
本号是一个传播优秀文学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阅读是一件重要的小事,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Hash:db41b8fc8b757fa095e54268e2fb8569816984ed
声明:此文由 闲读与苦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