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我与时代同行之榆林相册 | 榆林民航:飞翔中的“榆林速度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建国后的中国带来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一年,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四十年来,在改革的浪潮中,我国城乡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一步步迈向小康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榆林传媒中心对榆林这40年来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成果展开了全方位报道,电视栏目《榆林零距离》推出大型系列报道《我与时代同行之榆林相册》,翻开那些泛黄的老照片,带您一起聆听榆林改革发展的故事,感受榆林民航发展速度。

(本台记者 郝宇嘉 祁晓坤 贺源 张馨尹)在陕西省第二大航空港——榆林榆阳机场,每天有60多架次航班、6000多名旅客从这里往返于全国各地。

而正在建设的榆林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将在2019年年底建成投用,开启榆林航空发展的新篇章。

今天,在这个承前启后的地方,让我们翻开榆林航空发展的记忆相册。

改革开放以前,坐飞机曾经是很多普通人不敢奢望的事情,而建机场、通航班更是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

这张照片是1959年榆林开通第一条航线时拍摄的,当时的机场位于榆林城南郊,所以人们通俗的叫它南郊机场,这也是榆林境内的第一个民用机场。收藏这张照片的人叫王保林,是一位老民航人,而他的父亲就是南郊机场最早的服务保障人员,从小听着父亲的讲述,他对南郊机场的记忆非常深刻。

榆林机场公司基地办副主任王保林:南郊机场最早的时候是1957年组建,现在的肤施路就是当时的主跑道,跑道只有800米,当时飞的机型是运五,只能坐10个人,那个时候属于计划经济所以不讲究经济效益,只是为了政治服务,那个时候叫不定期航班,飞得特别少,有的时候一星期一班,偶尔飞两班。

在那个年代,中国民航隶属于空军,南郊机场对于客运的作用微乎其微,直到1988年全国第一座沙漠机场——西沙机场建成,榆林才有了固定的航线和航班,但在当年想要坐上飞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必须要凭单位提供的介绍信才能购买机票,而且价格也十分昂贵,所以当时能够乘坐飞机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王保林回忆,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后,榆林的机票一票难求,而且票价相当高。

据榆林机场公司航务部党支部书记薛亚军介绍说,那会儿社会平均工资大概是三百多元,而机票是五十多块钱,到了2007~2008年时最贵达到了千元左右。2008年转场到榆阳机场后,引进的航空公司多了,航空公司之间有了竞争,机票也有了折扣票。

薛亚军不仅看到了机票价格的变化,更是亲身经历了榆林机场的发展。二十多年前他进入机场从事航空管制工作,在机场的塔台上,薛亚军见证了西沙机场从年吞吐量700多人发展到了10万人的历程。

在他多年的工作中,让他记忆最深刻的是拍下这张照片的日子:2008年4月9日,当天下午在他的调度下,最后一架飞机平安降落,从此西沙机场结束了二十年的使命,而新的榆阳机场也将榆林民航发展由一个小航空站转向中型机场。

“转到榆阳机场一年一个样,那种发展特别快,我们自己感到工作状态或者任务的压力时觉得特别兴奋,像打了鸡血一样,尤其是出去以后别人一提榆林今年又翻了几番,整个民航业都开始关注榆林了!”回忆起刚转到榆阳机场的日子,薛亚军依然很兴奋。

如今,飞机已经成为老百姓出行最快捷舒适的选择,榆阳机场的年吞吐量从60万、100万,到现在即将突破200万,成为西北地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百万量级的支线机场,用突破常规的速度搭载着榆林向前飞翔。

王保林说,他经历了榆林三个机场不同的发展时期,回头看这几十年,榆林民航的快速发展和榆林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成果和见证。

薛亚军也感慨道,榆林机场突破100万的时候大概在全国排名50多位,除30多个省会机场以外支线机场能突破100万的寥寥无几,当时榆林机场就是发展最快的机场,在民航业有一个说法就叫榆林速度,其实说的就是榆林这几年的民航发展,同时也是咱们榆林地方经济的榆林速度的发展。

记者手记

合上榆林民航的记忆相册,我们觉得正如薛亚军所说的那样,“榆林速度”就是对这段历程最好的注解。从榆林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到定边府谷等机场被纳入规划发展蓝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更加快捷、完善的航空交通网络,将会给榆林提供更多发展的机遇,而我们现在记录的这些故事也将成为榆林相册中的一页,见证着这座城市改革发展的脚步。

Hash:15d0121ca826a1d9b5a7259f46db3794ccec40fd

声明:此文由 榆林旅游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