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白果村:俯拾皆是最“乡愁”
“暖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古村落被喻为“空间说书者”,穿越千百年,这种鸡犬相闻,炊烟袅袅的乡村美景,至今仍是许多都市人走不进去的画面。
早就听过白果村的美:那是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好去处。时值冬月,特与新景政府约定采访时间,从乌江之滨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出发,行程120公里,穿过巍峨的群山,遂与白果村紧紧拥抱……
走进白果村,阵阵鸡鸣,鸡犬相闻,让寂静的小山村增添了几分热闹。阳光洒在这片绿的海洋里,五彩斑斓,赏心悦目;千年的金丝楠木树下,几个忙完手头农活的村民聚在一起吸着旱烟聊着天,偶有鸟儿飞来,落在枝头。这一幅幅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画卷,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新鲜的空气和美丽的景色,还有厚重的乡土文化与浓浓乡愁。
陪同采访的村干部张胜万引领着记者揭开她的神秘面纱。白果村位于新景镇东北部,海拔高度698米,距乡政府驻地11.5公里,已有300多年历史,主要为土家族,90%为牛姓。
村中古树参天、林深树密、山峰峻峭、竖石林立,古树围绕着农田,掩映着村舍,宁静而安谧。
这哪是一个村寨,明明是神仙居处!同行记者一边拍照一边感叹。
移步换景,穿越醇厚古今时空。古寨、古树、古桥、古井、古碑、乌江古纤夫道、石雕、古学堂等历史文化遗产保存完好,蛮王洞摩崖石刻、姚溪贡茶……使其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也为发展乡村旅游积累了丰厚的资源。
村中老幼津津乐道者,当属古学堂。相传在清同治丁卯年间出过一名叫牛武学的秀才,当年就有人赠送牌匾《泮水生香》表示恭贺,牌匾至今悬挂在古私塾院内堂屋的门牌上方。这所私塾沿用至2012年,随着最后一位老师牛光荣退休才中断教学。
挪步来到村中古私塾前,一条出黔入渝古道,演绎着光阴故事;一棵千年金丝楠木王,见证了沧桑巨变;经历脱贫攻坚战,踏上乡村振兴之路,白果村变了模样,一个古老而又朝气蓬勃的山村走入人们的视野。
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白果村把环境整治与发展旅游产业结合起来,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把土家民居,金丝楠木古树群、古柏群、特色农产品和历史文化底蕴结合起来统筹打造“最乡愁”地。
2013年8月,该村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和财政部列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2019年8月成功申报为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后又被纳入乡村振兴示范村。
据介绍,该传统村落现有68栋木房,全用石板铺路,石巷相连,民居多为三合院、“L”形、“一”字形三种造型。三合院由正房、厢房构成,布局合理、紧揍,浑然一体,正房多为三个开间,房屋通常为两层,中间有“吞口”,外设有一个外廊,出檐较远,通常被人们称为“亮三间”,院内种植绿篱,给人以幽静古朴之感,为土家传统民居。古建筑群掩隐在古树林中,山石与房屋前后相连,树与房左右顾盼,港中连横,曲径通幽,既相映成趣,又独立成章。
漫步村前林荫古道,阵阵清风沁人心脾。放眼四周,绿树成荫,景色优美。村落周边古树成群,古柏树群、金丝楠木群、杉树、核桃、梧桐等三十多个品种交辉相应;古树根蜿蜒数米,千姿百态,挺拔耸立,直插云霄,树上钩藤交错,萝蔓拂地。
村里的蛮王洞位于乌江西岸岩壁,洞下是奔腾的乌江,这里是堪称乌江第一险滩的龚滩,隔江相望的是重庆市酉阳自治县龚滩镇。蛮王洞因洞内供有“蛮王”神像而得名,相传古代有一位蛮王藏兵于此,后人为纪念他的历史功绩,在洞内建庙塑像,安置住持僧,常年焚香膜拜。
寺庙和神像建于何时已无可考,当地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为朝拜蛮王日。这一天,香客云集,游人如织,香烟缭绕,方圆几十里的土家、苗、汉各族群众前来焚香献贡,祈祷蛮王保佑平安。
从前,白果村守着好山好水却只能过穷日子,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如何“变现”?近年来,该村立足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痛点问题入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目前,全村有集中式安全人饮供水点11个,覆盖全村10个村民组所有农户。完成农电网全面改造,实现组组通硬化水泥路,连户路硬化率100%。全村实现移动、电信信号和4G网络无盲区全覆盖,户户实现100%安全住房,全村拥有农民文化综合广场3个,已安装太阳能路灯110盏,建有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村卫生室1个,拥有300平米的村级活动室……
该村还努力打造传统村落生态旅游示范景点,实施“古村落文化”和“乌江文化”一体推进,加快实施传统村落生态建设和土家民风建设,实施传统村落“古私塾”文化发掘建设,让“古私塾”文化与“乌江文化”比翼齐飞。
与此同时,白果村还积极深挖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与相关专家深化合作,加强保护和开发利用,积极与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对接,带动当地古茶、土家腊肉、土家小锅酒等特色产品生产销售,推动民宿发展,助推群众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该村已投入资金近千万元,用于古建筑的修缮、保护、石板人行步道进户和消防等项目。当地政府立足该村生态条件融入土家民族民俗文化等内容进行科学开发及提质增效,将桃山、水井湾组打造成为沿河土家生态博物馆。
“如今,村民把树木当庄稼管,不仅护好了‘绿宝山’,也逐渐挑上了‘金扁担’。”张胜万说,古村落的保护,只有让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让村落景观与人文内涵共生,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共鸣,才能赋予古村落以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而让其与现代文明互融共生,让古老村落再青春。
穿林海、踏古道、钻古茶林、敲“石鼓”、观农舍……身在白果村,思绪千万里。
柴门犬吠清可辨,隔岸鸡鸣犹得闻。
农家闲时少忙碌,黄发垂髫饲鱼豚。
借的炊烟一袅袅,世外桃源又一村。
不远处,游客又在村民的房前屋后打量着土家腊肉、土家小锅酒、土蜂蜜与村民讨价还价着:
“品质好,但贵了点。”
“贵了点,但品质好!”
“请打好包,扫这二维码?”
“收款600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瀚泽
编辑 江佳佳
编审 文叶飞
Hash:bec609e8d6a2a8514679ef77edec1928374a9884
声明:此文由 天眼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