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萧山丨有一种情怀叫“城河老街”(一)
8000年文明,星光璀璨
萧然山传奇,星火绵延
带着乡愁的频频回眸中
遇见你的前世今生
——《这里是萧山》
《这里是萧山》开播啦!
诚挚邀请您和我们一起向所有人介绍
“这里是萧山”!
参与方式
1.发送 “这里是萧山+联系方式”到 “FM1079萧山人民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 XSFM1079
有一种情怀叫
“城河老街”
(一)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本期《这里是萧山》节目
本期嘉宾
李维松
浙江省历史学会会员
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萧山历史学会理事
每个城市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老街,每条老街都有自己说不完的故事。
老街之所以有韵味,在于老街厚重的历史感和当地人身上那种质朴的年代感。
一个城市还是需要有这么一个老街,它是过去历史的见证者,也是现在乃至未来城市发展的参与者,有了它,这个城市就更有底蕴。
沈童:每个城市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老街,每条老街都有自己说不完的故事。老街之所以有韵味,在于老街厚重的历史感和当地人身上那种质朴的年代感。一个城市还是需要有这么一个老街,它是过去历史的见证者,也是现在乃至未来城市发展的参与者,有了它,这个城市就更有底蕴。
今天, 《这里是萧山》节目,我们邀请: 浙江省历史学会会员,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萧山历史学会理事,李维松, 带我们走进城河老街,从对话中去品尝记忆里老街的味道。
旧时的城河街
李维松:说城河老街,先得说两个关键词: 城和河。 城,指萧山县城;河,指萧绍运河。
选自1408年《永乐大典》中的《萧山县图》
萧山自西汉初至元始二年(前206——前2年)始建县,称余暨,县治在长兴乡,即今滨江区浦沿街道一带。
三国•吴黄武初(222)改名永兴县,县治所在地移至“山负北干,河俯菊花,西南距萧山(今西山)二里许”的地方,就是今城厢街道。
李维松:历隋、唐、宋、元、明、清、民国时期,作为县治、县府1700余年不变,俗称县城。民国23年(1934)始称城厢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
萧绍运河形成于六朝时期,西晋惠帝永康元年(300)前后,由会稽内史贺循主持开凿。据南宋嘉泰《会稽志》载:“运河在府西一里,属山阴县,自会稽东来经县界五十余里入萧山县。”
萧绍运河也叫浙东运河,是浙东运河的西段,又叫西兴运河,俗称官河,长50余千米。
李维松:从今滨江区西兴街道,流经萧山区北干、城厢、新塘街道和衙前镇入绍兴市钱清镇,在萧山境内21.6千米(含西兴段)。
古纤道中唯一留存的“水官道”2007拍摄于新塘街道境内
萧绍运河流经萧山老县城的一段叫城河。
狭义的 城河指明嘉靖间知县施尧臣筑城墙后的县城范围内,从西门至东门长约1.5千米。清代至民国时期,尤其城墙拆除后,县城范围扩大,街市依城河向东西两端延伸,加之县府所在地城厢镇属地变迁,所以城河又有广义的说法。
《萧山城厢镇志》称,“运河流经本镇的一段叫城河,西起老岳庙前的庆胜闸,东至回澜桥,全长约4千米,宽10米左右。”(《萧山城厢镇志》第41页)东至回澜桥是20世纪80年代城厢镇属地的东界,如果从历史上交通和水利的视角看,明万历间邑令陈如松在转坝筑坝,同时“掘通双河塍,折运河水使南注”,那么,说城河东至转坝,似乎更恰当。
我们说的城河街,指西起今永兴桥西的西门,东至回澜桥,沿城河两岸开设的长约2.5千米街市。在城河南面的叫上街,城河北面的叫下街(今文化路)。
民国时期,上街又分若干段,各有名称,为老县城主要商业街;下街主要为步行街,以住宅为主,也间隔着一些店铺。
城河老街伴随着县城的扩大和运河的繁盛而发展壮大。
繁荣的城河街
开挖运河的初衷是为了灌溉。
嘉泰《会稽志》引用《旧经》云:“ 晋司徒贺循临郡,凿此以溉田”。
运河的开挖,贯通了鉴湖与萧绍平原诸多河流,起到了调节水利的纽带作用,促进萧绍平原的农业发展。
李维松:在以舟为车、以楫为马的古代江南,浙东运河从开凿之日起,一直是浙东地区的重要航道。运河流经萧山县城,带来人流、物流,促进了县城的兴旺和街市的繁荣。
旧时繁荣的萧绍运河
唐代,萧山县治已具一定规模,有衹园寺、竹林寺、萧山庙等宗教建筑。唐代诗人踏上浙东唐诗之路,多在萧山县治落脚,留下诸多吟咏萧山诗篇。
其中诗人方干与萧山陈姓长官一起登上县楼,俯瞰萧山县城景观,写下 《萧山陈长官县楼登望》云:“坐看南北与西东,远近无非礼义中。一县繁花香送雨,五株垂柳绿牵风。” 但,少见记述萧山县治街市的文字。
在唐代萧山有三市之说,其中县市在运河边的江寺前,有谚语称: “江寺山门对官河,梦笔桥头卖鸡鹅”,当时的梦笔桥头已成集市。
宋代,县治人烟稠密,市面兴隆。南宋嘉泰《会稽志》记载萧山县城为“周一里,二百步”。其时,县治有驿站等公共设施和公共建筑。梦笔驿,在县东北一百三十步。临川亭,在县西北九十步。萧山馆,在县西北一百二十步。候春亭,在县之东门。 (嘉泰《会稽志》第65页)有清风、招贤、通阓3坊,“清风,以许询宅名;招贤,以江淹宅名;通阓。” (嘉泰《会稽志》第64页)宋人莫济在《重建儒学记》中称:“萧山人徒之众,甍宇之壮,舟车之杂,集大矣哉!”南宋陆游《雨中泊舟萧山县驿》描写饭店和挑担贩卖莼菜情况:“店家菰饭香初熟,市担莼丝滑欲流” (杜永毅选编《萧山古诗五百首》第 81页),说明餐馆和小贩已成当时县城一道风景。宋代,始用西门外金泉井水酿酒,时称萧酿,与越酒并重,酱酒业在县治兴起。嘉泰《会稽志》卷五“课利•税”记载萧山征税情况,全县“务租(税)额三千五百七十一贯三百一十文。递年趁(增)到五千七百九十五贯七百一十八文。”(嘉泰《会稽志》卷五课利•税第81)同期全县酒务征税“一万七千二百九十六贯五百十九文。递年趁(增)到九千五百四十一贯二百四十文。”(嘉泰《会稽志》卷五课利第83)从全县税务、酒务征收数额,可以想见宋代县治街作为全县商贸中心的规模。
元代,萧山县治街增至共8坊。元赵子渐《萧山赋》称,“若乃县署爽垲,市井周匝,车马骈阗,纵横阡陌。上下之岸人烟嚣杂,东西之桥盘贩云集。”(民国《萧山县志稿》卷三十二)县城范围比宋代扩大,民居环绕,街巷纵横,车马喧闹。商贸中心主要在市心桥一带,城河两岸上街、下街格局初步形成,东门、西门集市盘贩云集。盘,原指市场买卖的价格(如开盘、收盘),这里指小贩及买卖双方。
明代,县城有崇儒等12坊和尉司、秦君等巷。洪武十七年(1384), 惠民药局在惠民桥西南创设,施医施药。
《萧山县志》
嘉靖 《萧山县志》载,县治街市居萧山“三市”“三镇”之首,另2市为临浦市、长山市,3镇则是西兴镇、渔浦镇、钱清镇。
嘉靖三十二年( 1553),知县施尧臣重建县城城墙。城周9里,呈口字形,“东尽民居,南包黉校,西倚西山,北依北干”。
李维松:万历间,邑令陈如松掘通新河后,陈公桥一带形成集市(详见后面),城河街得以向东延伸,东门一带商铺得到较快发展。原米市街米行亦东移至陈公桥一带。陈公桥上街开设虞家酱园,用九华桥东后浜兜的优质水源酿制酱醋,产品畅销。外地渔民在陈公桥附近聚居成村,后人称渔家浜,渔家浜地名沿用至今。
沈童:感谢您收听这期 《这里是萧山——有一种情怀叫“城河老街”》。 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儿时的家园在变迁中悠悠远去
梦中的故乡在追寻中浮出水面
……
——《这里是萧山》
本期节目音频也欢迎锁定
FM107.9萧山人民广播电台收听
播出时间
首播
本周三(1月27日)
下午13:30
重播
本周日(1月31日)
上午8:00 ;下午15:00
Hash:3ceea10055a73d8abd04197c9b1aef17da93796e
声明:此文由 FM1079萧山人民广播电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