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锻造的文化烙印,余杭这里迎来美丽蝶变
瓶窑古称亭市,宋代亭市山南麓建窑烧制陶瓶,因此得名。
5300年前,这里便适宜人类居住。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建起了6.3平方公里的城市和影响范围为100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一水利工程,创造了灿烂辉煌的良渚文明。
良渚文化、苕溪文化、陶窑文化、非遗文化、蚕桑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它们共同构筑了瓶窑发展的文化基底。瓶窑,也因千百年锻造而成的文化烙印别具韵味。在这里,你能读出老镇深邃、厚重、独特的灵魂和精神。
力彑
-❶-
文化,是老街独一无二的印记
夂 小
一直以来,
瓶窑老街的变革发展
都离不开“三件宝”:
一座山,一条溪,一条街。
一座山——窑山。
瓶窑在历史上窑址最集中、规模最大的当数窑山宋代窑址,现已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点。陶窑文化也与瓶窑人的生活紧密相连,成为当地特色文化。
窑山宋代窑址出土的古代陶器
窑山一带,还流传着“十八条弄、十八口井”的故事。相传,窑山的十八口窑连接十八条弄,每条弄还有十八口井。变迁至今,沿窑山保完好的还有三口井与十五条弄。
一条溪——苕溪。
苕溪是浙西北重要水道,也是瓶窑的母亲河。南苕溪、中苕溪、北苕溪“三苕之水”在瓶窑汇合,被称为“东苕溪”。
苕溪哺育着历代瓶窑人民,也孕育出苕溪文化。繁华的码头及水运贸易往来,让瓶窑的水运文化逐渐繁荣。守护杭嘉湖平原的西险大塘、北湖草荡与当地百姓的奉献精神成就了瓶窑的水利文化。
一条街——里窑街。
以里窑街为核心的老城区曾是瓶窑最热闹繁华的地段,这里保留着“老底子”的风貌。关帝庙、官口桥、桥上桥讲述着历史的变迁,茧站、电影院、瓶窑供销社、图书馆凝结一段时光,大鹏馆、遥香楼、瓶窑旅馆展示着一个时代的繁华。
力彑
-❶-
文化,是老街新生蝶变的根与魂
夂 小
“传承历史文脉,留住老街记忆。”
瓶窑镇打造出一个融合地方特色、
彰显文化内涵的文旅老街。
挖 掘
瓶窑老街在启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之际,特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老照片,查阅大量书籍与文献,对原有的传说、故事进行考证,深入当地采访居民,全面收集信息资料……致力于深入挖掘老街的文化内涵、保留老街韵味。
塑 造
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重点开展了对老电影院、茧站、供销社、旅馆、水渠等一批保存完整的建筑和重要文化节点的复原提升。
同时,通过窑山公园等景观打造及多样化的业态招引进一步丰富老街的文化内涵。
呈 现
“瓶窑老街”试运营以来,多种多样的活动不断开展。电影院每周向公众免费开放观影、非遗文化体验活动精彩纷呈、民俗美食展吸引游客无数、戏曲踩街表演轮番上演……一个业态完备、文化生活多姿多彩的魅力老街已显露雏形。
力彑
-❶-
文化,是老街兴盛发展的不竭动力
夂 小
文化融入产业与生活,
承载着瓶窑人民的愿景,
决定着老街发展的厚度。
“文化带动旅游”使老街产业新生。
以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报世界遗产为契机,主动对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实现“古城联动古镇”。
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将老街的文化内容转化为旅游产品,将老街的文化内涵转化为旅游体验,将老街的文化特色转化为旅游品牌。
“文化赋能产业”使老街充满想象。
老街已成功申报余杭区第三批众创空间,成功引入良渚玉雕、风筝灯彩、余杭纸伞、陶艺制作等非遗项目。
文创街区内合理规划、重点培育,以现有入驻项目招引更多更好的创意人才来到老街。
发挥“良渚文化”效应,创建省市级产、学、研营地,打造文化传承及创意基地。
“文化融入生活”使老街宜居宜业。
如今,老街内各类文化相互碰撞、竞相溢彩,老街百姓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幸福感与文化自信都不断增强。文化日益兴盛,百姓安居乐业,老街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内容支持/瓶窑镇
摄影/施振东 编辑/一聪
Hash:a7418325dcce26bfe51631fb2dd864cae636a211
声明:此文由 余杭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