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林:古桥可寻门楼街昔日繁华

古桥可寻门楼街昔日繁华

作者|吴国林

2019年冬至的前一天,冒着绵绵细雨,在江西樟树市中洲乡教育干事熊秋萍引荐的汪斌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踏访门楼村,追寻门楼村老街曾经的繁华,感受三国时期建县的吴平县的悠久历史。汪斌老师是古文化的热爱者,对中洲等地的古建筑和古文化等都很熟稔,让我们的这趟踏访行程受益匪浅。

门楼村位于中洲乡解放西北1.9公里的山坡上。据《民国二十二年罗氏重修族谱》,始祖义立,于清乾隆年间,由当地塘里分居于此。取名罗家村,后村建一门楼,便改现名。

深冬的寒意没有挡住我们热情而执着的脚步。来到门楼村,我们巧遇罗斌老师。罗斌老师1983年退休,现年91岁,思维敏捷,身体康健。他说:“昔日,门楼村有一条非常热闹的街道,俗称‘蜜蜂街’,因集市人来人往,摩肩擦踵,人声鼎沸,以至于还人未到街上,便远远听到像蜜蜂‘嗡嗡嗡’的声响而得名。村庄旁边的一块山地作为吴平县县城遗址,现已被政府保护起来了。”

据《江西省清江县地名志》载,清乾隆时,有傅、邹、罗三氏在此开设店铺,以门楼罗家命名门楼街。曾经的门楼街市店铺林立,各类商品琳琅满目。每至集市,街道熙熙攘攘,十分热闹。村民把自家地上种植的农副产品和制作的手工艺品挑到集市交易,也有渔民把从旁边蒙河里打的鱼拿来售卖,还有人通过这条水道源源不断地把各类商品运到此处出售,又从这里采购大量的生活必需品……罗斌老师说,这条古街原来有理发店、豆腐店、煎饼店、药店、杂货铺、典当行等各类门店,仅典当行就有18家,从中可以窥见曾经的繁华。

站在门楼老街上,我们现在已经感受不到她原来的风华气色。以前的青石板街道如今已修建成了一条崭新的水泥路,路两旁的房子在风雨的洗礼下,已基本坍塌。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一些古街木料瓦片的遗迹,还有村民在原址新建了几栋小楼房。

2018年,罗斌老师家原来紧临街道的一栋老屋也已拆除重建。在他家对面,还残存着一栋老宅。这栋老宅墙体最下面一截是三合土,往上一段是青砖。再往上一段是眠空斗砖,在中空部分填充泥土等以改善热工性能,最上面是土砖。里面有楼板,因缺少维修,一切都显得破败不堪。这栋房子原来是一间店铺。

据罗斌老师说,门楼街走向衰败的主要原因是村庄间为争夺集市的械斗。中洲乡江边村是一个有近千村民的大村庄,很多村民在门楼街有店铺,收入颇丰。附近的中洲村也是一个有一千多村民大村庄,同样想在他们村建立街市。为争夺集市,两个村庄在历史上发生了多次械斗,村民死伤很多,且械斗也愈演愈烈。民国时期发生了最严重的一次械斗,最终,门楼街的所有店铺,被一把火烧了个精光,从此,门楼街走向没落。1949年,中洲村建街,取名新民街,1952年为纪念解放,改成解放街。

在门楼村旁边,唐初始建的金绳寺(“绳”后讹为“城”)僧人众多,最多时有超过300个僧人。如今庙宇早已不见踪迹,我们也听不到那悠长的钟声。在门楼街旁边,我们发现有高近2米的三合土方形墙体,里面生长了一些杂树。罗斌老师说,这是一座门楼村万寿宫的残墙。他还提到,在村庄旁边,有几座古桥。

听说有古桥,我们异常兴奋,或许我们可以从古桥上去追寻和印证门楼街曾有的辉煌。

我们沿着泥泞的田间小道,往前走了大概400多米,发现一座石拱桥。这座拱桥有五个栱,长度大约50米,宽大约3米,桥墩用三合土构筑,桥拱是青石叠成,桥面铺了三排青石板,两旁有青石栏杆。这个石拱桥设计精巧,结构坚固。远远望去,这座石拱桥像一条白玉腰带,系在蒙河柔软的腰间,她饱经风霜的欺凌,受到行人的碾压,历经各个时代的摧残,仍矗立不倒。如今留给我们的,是一座活的历史。走在这座石拱桥上,看着那被独轮车轧出一道道车辙的青石路面,仿佛看到了人们兴高采烈地走过石桥去门楼街赶集的场景。他们有的人推着满载着货物的独轮车碾过石桥,有的手牵着手,蹦蹦跳跳地走过石桥,还有的挑着沉重的担子,扁担一闪一闪、吱吱嘎嘎地经过石桥……

欧里村胡九根正好戴着斗笠,一手提着锄头,一手提着菜苗走过石桥,他与石桥形成了一幅唯美的图画。他今年72岁,身体很棒,依然可以去田间劳作。据他介绍,这座石桥叫欧里桥,全部是人工建造,有近四百年历史,每到赶集日,这座石桥就显得特别忙碌,人们纷纷经过石桥去门楼街赶集,可惜,这座石桥因缺乏保护,桥体已有破损,桥一旁有一段石栏已缺失,亟需保护。我路过石桥的时候,仿佛听到了石桥的叹息。

我们继续往前,发现前面还有三座拱桥。这三座拱桥像虹一样横跨在蒙河的支流上,曲线优美柔和,桥下的溪水,仍不分昼夜,往前奔流。

这三座拱桥都是一个拱,桥体全部用三合土筑成,只是弧拱用青砖砌成。上面还有碑刻,写着“皇清乾隆二十四年己卯洪岁八月罗克忠立”,清乾隆二十四年是公元1759年,距今260年。

据现年77岁的罗良裕老人介绍,罗克忠被称为世德老人,为人仗义,扶贫济困,慷慨大方。门楼街的十八年当铺就有他的一个,家底殷实。为证明罗克忠家的富裕,罗良裕老人还提到一个细节,说有一年道路泥泞不堪,罗克忠就用稻谷垫脚走路,这也太浪费了,但确实可以看出他家殷实。

中洲地处蒙河中段,中间有许多小溪。为了方便附近村民去门楼街赶集,罗克忠捐出大量银元兴建了这三座拱桥。这三座拱桥现在依然可用,在烟雨朦胧中,它们斑驳的灰影伫立在两岸之间,顽强的藤蔓在细雨中不时的摇曳着,柔软的身躯衬托出拱桥的坚韧。

最后,我们来到了江边村附近的江平桥。相比前面的四座古桥,横跨在古蒙河上的江平桥,显得更加雄伟壮观,有95米长,3.5米宽,共有7个拱,桥体全部用三合土筑造。这在古代,肯定是个重点工程项目,需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去建设。她的建成,也极大方便了两岸的群众生活。我们去的时候,正赶上江平桥改造,政府投资3.2万,对桥体进行加固加宽,并把桥面的青石板已换成了水泥面。

返回经过门楼街时,我感触良多。门楼街虽然不复存在,但她浓缩了狭长天地里的人间百态,弥漫着一股浓的化不开的人情味道。走进这条有故事的老街,追寻她的兴衰历程,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Hash:f86a6b4c4bb5243ca4a102f66ed0299e3447cb3f

声明:此文由 作家联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