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山背古道及石刻

猴山亦作侯山,位于临桂东部,最高峰海拔581米。碑文云:环桂诸峰,以猴山为最高。临桂镇塔山村委各村居猴山以西,故统称之为猴山背,该村有一条至桂林甲山的古道,称之为猴山背古道。古道始建年代已无法考证,据相关石刻载,清乾隆年间至民国历来皆有修缮。

古道于塔山村委诸村后蜿蜓而过至桂林甲山,呈西北一东南走向,是桂(桂林)灵(灵川)义(义宁)龙(龙胜)交通之要道。古道以大块料石铺成,最窄处约0.6米,最宽处1.5米。古道沿牛栏塘(长700米,最窄处50米,最宽处200米)蜿蜒穿行于平坦的山谷中。

此段古道一侧石灰岩山峰对峙,另一侧水塘清澈见底,山脚处草地宽阔,一路风光秀丽,景色怡人。东行至猴山脚拾级而上,过猴山隘下行500米出军事管理区即到桂林甲山。古道总长15公里,为目前已知临桂境内保存最好最完整的古道。沿途不仅风景优美,而且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古道存留多方石刻,是先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古道旁咸丰元年(1851年)春立的路碑《重休路碑》载:楼里、大宅里村、炉家头、马埠江村、熊家村、苍头村、安山底村捐资添补鸡扒【】路一带至黄泥坪捌丈。为当地村民当时捐资修路的历史记录。

据史料记载,1944年10月,日军向桂林进犯,11月对桂林城形成包围圈,11月8日,日军开始攻击,并得日空军协助,桂林德智中学以西山地,除侯山隘及德智中学外全部被敌攻占,守备军仍守侯山隘及德智中学据点。9日桂林失守,10日侯山隘被敌占领。桂军仍守侯山坳突围,被敌阻击,双方激战,炮火连天,桂林城防司令部参谋长陈济桓中将于突围中受伤,为免遭被敌俘虏,自杀殉国。军部参谋长吕旃蒙、参谋龙祖德及团长吴展、营长甘若丹、梁胜周、团副江有涛均于是役阵亡。11月11日上午8时,桂林守备战结束。

有碑载:抗战结束后的1948年6月,桂林举众之力将兵燹后的猴山道路凉亭进行建设。此碑为记录抗战的实物资料,可惜已残断,字迹风化模糊。

猴山隘口往西半山腰并排有两块碑刻,宽1.3米,高0.7米,厚0.2米,字为楷体,字径2.5厘米。其一为侯山亭施茶记。与“侯山施茶亭记”碑刻并排立有“侯山慈善会施茶部收支捐款题名碑”,碑之大小尺寸与“侯山亭施茶记碑”相同。侯山隘口东行下到甲山路,有一方乾隆四十五年修路碑刻。

猴山背古道至今,还不时有村民从桂林赶往这条路回家,由此可见古道还在方便着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

文章摘自《临桂文史》

乡土临桂整理

01

02

03

04

Hash:228d6af4926a635decf0423a7fba8398b44e4a26

声明:此文由 乡土临桂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