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普普通通的石桥,来历竟然不凡

岁月悠悠,流水潺潺。像这座普普通通的石桥,在涵江各地都比较常见。由于位置比较偏僻,这座斑驳的古桥,多了几分沧桑,向过往行人展示着它的故事。其实它的来历确实不凡,因为它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尚书桥”。

尚书在古代是高官名称,相当于现在各国部委的部长。据说,村里并没有出过尚书,那么为什么还叫“尚书桥”?原来在明朝时有一个马尚书,他少时曾在赤石村亲戚家寄读,每天上学都要经过山溪。晴天的时候沿途风光秀丽,不失为一块风水宝地。但是如遇雨天,洪水暴涨,便不能过溪,常常耽误读书。为此,他就许愿,若功成名就将在此地建一座桥,以解乡民涉水之苦。

后来,他果真高中进士,一路直步青云,官至尚书。于是,马尚书特地回到山溪建桥还愿,并亲自设计督造。尚书桥高约10米,全长25米,宽2.5米,设有3座菱形石墩,共有4个桥孔,每孔距离约6米。桥面由十二块长约6米的巨石铺盖而成,桥的两边牵着一米高的护栏杆,桥头与桥尾的两边柱头,皆雕刻一对石狮,成为永恒的守卫者。桥头又恰好有亭社古树相衬,勾画出一幅恬静的风光胜景图。

因马尚书曾经历洪水之苦,因此这座桥修得非常牢固。500多年来,它经受了无数次洪水冲击,依然岿然不动,至今保留完好,古韵犹存。据悉,1958年山区暴发特大山洪,萩芦溪上游的庄边大桥、宝洋大桥以及十多个堤坝几乎都被冲毁,唯“尚书桥”安然无恙。这样良心工程,堪称“尚书桥”。

据说,单单桥面那6米长的巨石,重达数十吨,当年是如何运上山的,这些都是待解之谜。在这个风水宝地,如有神助也不稀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古桥所在的村庄,因桥得名,称为“尚书桥村”。此后,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村里也出了不少人才。

Hash:97abb9be124e1faa5530f0aa8f561edf06873a83

声明:此文由 看涵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