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关街往事(四):羊巷里的“领头羊”

东关街上,有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叫做羊巷。羊巷虽小,但里面曾经居住过一些领域的“领头羊”似的人物。

羊巷位于东关街东段的南侧,南接芍药巷,全长348米。巷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古代有羊姓居民住在这里,另一种说法是过去曾有回族人住在这,在家中养羊,由此得名。

扬州市收藏协会副秘书长陈晓友介绍,著名小说家李涵秋的《广陵潮》也提到过羊巷,羊巷比较有名,派生出的羊皮巷、大羊肉巷、小羊肉巷等都以羊巷为主,它是属于领头羊的作用。

陈晓友介绍,自己的父亲原来就住在东关街,他留下的老物件中,有一件和羊巷有关:1949年2月的一张“抄奉”,相当于现在的发票。票的正面是一个日杂五金店,叫赵福兴,上面写着“扬州东关街羊巷口”。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没有成立,所以当时法定的邮票、税票全部用的中华民国,反面是中华民国的贴花税票。

一张尺寸不大的纸张,上面既有店铺的地点、经营项目,又有售出货物的信息,具有发票和广告的双重作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收藏品。在羊巷中,最有名的一处地方,是位于羊巷23号的“金粟山房”,这是清代道光年间江西布政使陈仲云的家宅。

陈晓友介绍,“一门三进士,父子双传胪”讲的就是陈仲云、陈六舟父子两。当时金殿上唱的时候,除了一甲状元、榜眼、探花之后,二甲第一名就是传胪,也就是说,他在全国考的是第四名,而且父子两个同时中了第四名,为这个巷子增色不少。

陈仲云的儿子陈六舟曾担任内阁学士,后兼礼部侍郎,陈六舟的儿子陈重庆是扬州大名鼎鼎的书画家,再下一代陈含光也是著名书画家。“金粟山房”由陈仲云始建,后由陈重庆扩建,昔日有“苍松合抱,翠竹成林,花日争妍,画廊相接”的胜景,可惜现在仅存八字门楼和两进老屋,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晓友介绍,陈仲云家占地比较大,尽管羊巷不是很大,但是很长。以前,扬州市一中东北的后部分一直到观巷都是他家园林的胜地,可惜现在再也找不到当年的设计图纸了,只能依稀回忆起,当年是一个什么样的盛况。

羊巷25号现在是一处大杂院,据老人们回忆,这里之前是陈家佣人居住的地方,里面也有一段不可磨灭的往事。

陈晓友介绍,抗战期间,日本人占领了扬州城之后在这里有个机构。陈含光喜欢书画、各种古玩,奇品比较多,当时日本人就想要他的东西,他坚决不给。但日本人不停纠缠,陈含光心想,这个事情总归不是个办法,于是他就想赶快搬走,但这些东西带不走怎么办呢,他就在这个地方挖了一个大窖子,把东西都埋在里头,上面还砌个房子,做得看不出来,然后他就搬走了。这个都是有据可考的,当地的老人都知道,后来这里挖出来很多东西,包括清朝为官的朝珠、礼器、供器、金玉铜器等。

看上去平平无奇的羊巷里,居然曾经孕育出一个绵延几代的官宦世家和书香门第。在书画领域,陈家几代人也都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几件和他们有关的藏品。

陈家第三代陈重庆是晚清名士,既是一位书画家,也是楹联家和诗人。扬州市收藏协会书画专委会的倪刚老师,就收藏了多件陈重庆的书画作品。

倪刚介绍,陈重庆字顨卿,号默斋,他的书画作品“仲屏姻世兄鉴,顨卿时年七十六”是写给他的舅爷的,出自二王,很有自己的个性,整个章法非常严谨。还有一样东西,当时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成扇,一面字、一面画,上面有“顨卿再写”字样,就说明这边写过字后,这边再画个画。画中山水采用白描,画得非常精彩,而且笔笔到位,整个山峦起伏,一个人坐在小亭子里面,整个构图,虽然是墨笔的,但是让人感觉到非常有层次、非常好。

倪刚介绍,这两幅作品是多年前他在扬州文物商店购买的,由于很多人不知道陈重庆字顨卿,所以他以很便宜的价格就买下了,可谓是一次成功的“捡漏”经历。而另一幅藏品,是陈重庆的练习手稿,虽说就是平常练习的作品,但还是写得很漂亮。从瘦西湖的南门进去,“长堤春柳”这几个字就是陈重庆题的,陈重庆的书法,对于扬州的后人有一定的影响。

陈家第四代陈含光,是被称为“诗书画三绝”的大家,16岁时就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了秀才。

倪刚介绍,晚清时,陈含光被推荐做内阁中书,但他厌倦官场,就没去,因为他本身有钱,也无所谓。他就呆在扬州,直到后来抗战的时候,日本人来了,陈含光做了个举动,就像当年梅兰芳拒绝给日本人演出,留胡子一样,陈含光摔砚、裂纸、毁笔,坚决不写不画。

字如其人,陈含光的书法和他的性格一样,刚正不阿,秀劲挺拔,具有浓厚的文人气质。倪刚介绍,陈含光的字和陈重庆的字,几乎就像一个人写的,他们都有很深的唐楷功底 ,陈含光的章法是写得非常严谨,比陈重庆又多了几分碑文风格、多了几分厚重。

陈含光还是晚清时期扬州文人组织“冶春后社”的核心成员。倪刚介绍,羊巷是他的祖父陈仲云买的房子,其实陈含光自己住在石牌楼七号“黄家大院”。黄家是扬州著名的篆刻家黄汉侯,陈含光当年活动就在这个地方,而且冶春后社当时好多诗人、文人墨客在此聚会、雅集,陈含光这个人虽然官很大、家里很有钱,但他从不吝啬,而且很喜欢提携后人,所以他当时身边聚集了很多的书画家。

东关街上故事多,哪怕是一条不起眼的支巷,里面都走出过如此众多出类拔萃的人物。扬州的街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它们承载着历史,记录着时光,也凝结着乡情,传承着文脉。

来源丨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丨王嘉楠、朱蒋慧

Hash:035d75eec67c18381419f028c64e7491b0308046

声明:此文由 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