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上央视了!39分钟聚焦仪征!满满的自豪感......
3月5日CCTV-10大型纪录片
从地名追寻仪征的前世今生
一探这个古老的城市
全程39分54秒精彩来袭
“仪真来往几经秋,风物淮南第一州。”
——宋 刘宰《送邵监酒兼柬仪真赵法曹呈潘使君》
仪征,曾以“真州”之名在中国漕运历史上闪耀光彩,它扼守大运河的入江口,自隋唐始,便是漕运、盐运的中转之地;宋朝时更有“真州转运半天下”之美名。
公元709年,有一位高僧为了镇住江潮,庇佑行船,便在此处修建了一座七级佛塔,这就是天宁寺塔。
千年漕运古镇
天圣中,鉴真州排岸司,右侍禁陶鉴,始议为复闸节水,以省舟船过埭之劳。
——沈括《梦溪笔谈》
这是宋代科学家沈括对大运河仪征段复闸的记载,当时为提升漕运总量,政府在这里修建了复闸。
复闸通过在河段上设置两个或更多的组合闸门来调节水位,让船只顺利地从长江进入大运河,提高船只通过的效率,这一技术比欧洲最早出现的荷兰船闸早了约400年。
复闸建成后,运输效率大幅提高,使得北宋时仪征码头粮食的年运输量占全国漕运总量的四分之三,有“真州转运半天下”之美誉。
茉莉花
充满民族特色的歌曲《茉莉花》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仪征月塘镇民歌队表演《鲜花调》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的前身是一首叫作《鲜花调》的民间小调,仪征的月塘镇就是它的流传地区之一。
清代出版的戏曲作品集《缀白裘》中就出现了《鲜花调》,这说明在清代《鲜花调》就已经广泛传唱并被融入了戏剧。
军旅作曲家何仿
1942年,军旅作曲家何仿在月塘、金牛山一带采风时第一次听到《鲜花调》,1957年他将其改编为《茉莉花》
从此这首歌传唱全国,乃至世界。如今它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
营造精巧的园冶园
公元1631年,仪征大盐商汪士衡要建造一所私家园林,他邀请计成到仪征主持修建。
计成来到仪征后,惊讶于此地丰厚的造园传统。
宋代时,仪征的东园就曾名闻遐迩,欧阳修为之撰文,蔡襄题字,王安石作诗,人称“真州东园三绝”。
不久,计成主持设计的园林和书全部完成,园林定名为寤园,书定名为《园冶》。
在朝代的更迭与历史的变迁中,寤园最终损毁;但《园冶》这本书却辗转流传了下来,成为后人了解古代园林美学、继承造园传统的重要凭借。
园冶园总占地面积为6万平方千米,其中的人工建筑只有1千平方千米米,北接铜山,西接枣林湖,借着这一山一湖的美景,园冶园真正了实现《园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理念。
化纤汽车工业崛起迸发时代活力
2009年港澳珠大桥动工建设。其岛隧工程海底隧道的最终接头,需要将重约6000吨的钢结构混凝土预制件吊装下沉,并进行精准对接。它要求吊装缆绳承受相当于22架空客A380的重量,还要在整个吊装过程中保持绝对的平衡。
港珠澳大桥的吊装带用的就是仪征化纤生产的“力纶”,一根直径0.5毫米的纤维,能承受超过35公斤的拉力。
2012年,上汽大众落户于仪征汽车工业园内。作为上汽大众在中国的第一个标准化工厂,上汽仪征用60秒一台车的成绩有力地体现了“分钟工厂”的实力。而仪征也以此为依托,努力打造全新的“汽车城”。
仪征,昔日因江河交汇、漕运发达而成为中转枢纽,又因丘圩交错、天开图画而成为文风鼎盛、民俗醇厚之地。
仪征,这座滨江活力新城,伴随改革开放走过40年,终不负时代所托。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来源:央视教科
Hash:b7d610f95b0b11e88bd4d8b09f27bebd605ca9c1
声明:此文由 仪征微生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