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运史上的光辉篇章——记川陕省总工会二三事

川陕省总工会旧址

巍巍巴山,奇峰林立,重峦叠嶂,绵亘千里,红叶似火,层林尽染。在这片充满传奇的红色土地上,响彻过饥寒交迫的工农大众奋起抗争的震天呐喊,也弥漫过川陕苏区红军将士浴血奋战的冲天烽烟,无数革命先烈在这密林深山中冲锋陷阵,前赴后继,为建立新中国谱写出永垂青史的壮烈篇章。毛泽东同志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川陕苏区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的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

1932年底,徐向前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沿途浴血奋战,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后扩展为方圆4.2万平方公里、辖23县1市160多个区、990多个乡、4300多个村、600多万人口的红色苏区。12万多巴中儿女参加红军,浴血奋战,5万多将士血洒疆场。数万名来自工厂、雇工和手工作坊的优秀工人踊跃参军,奋勇作战,战功卓著,涌现了大批部队指挥官和苏区领导干部;10万余名工人参加运输队和担架队,冒着枪林弹雨拼命支援前线作战,为推进川陕苏区的创建巩固与发展壮大,成功粉碎蒋介石精心筹划的“三路围攻”“六路围攻”和“川陕会剿”,为顺利策应中央红军入川会师与北上作出重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出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

川陕省造币厂旧址

全面掀起工人斗争高潮

川陕苏区工会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掀起工人斗争高潮。1925年,中共四川地方委员会成立后,相继在达县经华丝厂、宣汉铁矿南部盐业等工厂秘密成立红色工会。1929年4月,李家俊在万源、宣汉等地组织领导铁矿工人起义,建立万宣游击根据地;1929年6月,邝继勋率领川军第七混成旅4000余名官兵在蓬溪县牛角沟起义;1932年11月,在红四方面军入川前,中共南充中心县委组织盐业工人发动升堡暴动,组建了数百人的红色游击队;同年,通江、巴中、苍溪等县相继爆发工农运动。与此同时,陕南也相继掀起工人、农民、学生运动高潮……在抗捐、抗税、抗租和反抗军阀豪绅压迫的斗争中,广大铁矿工人、盐业工人、手工业者与劳苦民众,在血与火的艰苦斗争中,深受革命洗礼,提高了阶级觉悟,为川陕苏区工人阶级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1933年初,川陕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和红军领导机关指定炮兵营政委赵炳润组织筹建省总工会,委托红军各级政治部建立基层工会。1933年3月,川陕省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在通江县城召开,到会代表400余人。会期半月,通过了《川陕省总工会成立告川陕工人群众书》《致全国总工会之通电》,颁布了《工人斗争纲领》《工会章程》《各级工会组织法草案》。大会通过的《会员条例草案》规定了对各行业工人的待遇,明确提出了增加工资、减少劳动时间、反对打骂学徒等口号。大会号召工人阶级讨论、拥护苏维埃政府颁布的《劳动法令》和本次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选举省总工会委员30余名,木工出身的王怀同志为省总工会委员长,船工出身的白文龙同志为副委员长,雇工出身的罗代舟同志为青工部长,赵建章同志为组织部长,童养媳出身的赵远清同志为女工部长,赵炳润同志为秘书长。会议决定编辑出版川陕省总工会机关报《斧头》。

巴山游击队纪念馆 资料图

川陕省总工会成立后,立即在全苏区组织开展革命工作。一是深入农村,领导贫农、中农进行土地革命,铲除封建残余势力,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豪绅、军阀、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和巩固苏维埃政权。二是发动和领导工人的日常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三是建立健全苏区各级工会组织,在大的行业、工厂、作坊单独建立产业工会与作坊工会,直属县工会管理。按每60人选举1名工会代表、每10人选举1名工会小组长领导开展生产。四是大力培养工人干部,健全工会生活,加强共产主义教育。各级工会先后创办了工人干部训练班、工余学校、工人子弟学校、识字班、读报班、讨论会等学习阵地,以提高工人的政治文化水平。五是广泛动员工会会员和工人群众参加红军,切实建立白区的工会组织,领导白区群众斗争,扩大巩固苏维埃政权。六是号召与动员工人群众为武装拥护苏联、武装保卫中国革命而斗争,积极准备和帝国主义作战。七是输送积极勇敢的工人干部到苏维埃和红军、游击队中去,加强无产阶级的领导。八是帮助苏维埃收缴地方反动派的枪支、刀矛、梭镖、土炮、鸟枪等来武装工人;帮助工人学习打枪、上操、建立红场等工作,提高消灭敌人、拥护苏维埃的勇气与决心,时时刻刻与敌人作战,扩大革命战争,彻底推翻帝国主义与国民党。九是组织工人直接参加政府企业的经济管理,废除苛捐杂税和高利贷的盘剥,废除旧的学徒工制。在私营企业中成立特别机构监督生产,每个工矿企业都设立劳动保护特别委员会,监督《劳动法令》的贯彻,对工人的工资、工时、劳动保险都作具体规定,同时对女工和青工实行特别保护。

川陕省委党校旧址

全面促进苏区工人斗争蓬勃开展

川陕省总工会建立后,先后召开了三次全省工人代表大会和三次全省雇工代表大会,组建了23县1市2道160个区工会,建立健全了各乡分会及各行业工会小组,吸收了10多万行业工人到工会组织中来,全面促进了苏区工人斗争蓬勃开展。

川陕苏区工人阶级在工会引领下,英勇投身革命战争。苏区军工企业的广大工人夜以继日奋力苦干,有效地保障了军需物资生产运输。兵工厂工人发展到1000多名,有机床138台,努力克服缺少原料、条件艰苦等困难,先后制造子弹、手榴弹各100万发(枚),修好机枪200余挺、迫击炮200余门、山炮20多门,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1934年10月,红军攻克达县后,缴获了军阀刘存厚的兵工厂、造币厂的全套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以及枪械1万多支、子弹1000多万发、金银近百万……重达数万吨。部分物资通过船运,大部分物品靠人工运输。各级工会组织数千名运输工人日夜奋战,来往穿行于达县至通江县苦草坝300余里崎岖山路,经过1个多月艰苦运输,终于把战利品全部运回到通江县(川陕苏区首府),很快投入生产。1933年8月,红四方面军为了解决苏区军民食盐紧缺的问题,打破敌人对苏区的经济封锁和军阀田颂尧的反扑企图,集中兵力首先向田颂尧控制的仪陇南部县发起进攻,使根据地扩大到嘉陵江南岸,夺取了大批盐井,缴获食盐10万余斤,苏区工会组织搬运工3000余人的“运输队”,日夜兼程,历尽艰辛,把全部食盐运到通江、南江、巴中等县,有效地解决了苏区军民长期缺盐的严重困难,广大民众无不欢欣鼓舞。1935年初,为了配合中央红军在川滇黔边作战,有力地打击和牵制川陕敌军,红四方面军果断决定强渡嘉陵江。川陕省总工会副委员长白文龙率领水兵连和苍溪县王渡场的150多名造船工人紧急造船,通过20多天日夜奋战,新造木船200余只,架设猫儿跳渡口浮桥500米,帮助红军顺利渡过嘉陵江,一举粉碎了蒋介石精心策划的“川陕会剿”,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成功战略转移。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奋力推进苏区建设发展

苏区工人阶级在工会组织下,奋力推进苏区建设发展。川陕省总工会《红五月工作决议案》要求:各级工会每位工人要种五颗瓜,宣传鼓动苏区全体农民积极地耕种,工人要积极参加代耕班,领导农民帮助红军公田和红军游击队家属代耕,把豪绅地主反动家属组织成生产队。苏区各级工会组织行业工人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当时的民用工厂主要分布在陕南及川东北的一些县城和大集镇。如南部县的食盐厂、硝盐厂,江口县水烟和酒厂,旺苍县煤矿厂,通江、南江、万源县的煤铁厂、锅罐厂、铧厂,通江、巴中、宣汉、达县、营山、仪陇、苍溪等县的纺织厂、纸厂、墨厂等,各县还建起木工厂、草鞋厂、缝纫厂、篾工厂、织布厂、脚码子厂等小型工厂,工人总计近万人。这些工厂生产的产品既满足民用,也供给军需。截至1935年1月,苏区公营工厂发展到十多个行业,大型企业达到67个。通江县铁溪河铁厂共计8个分厂,有工人2000多名,两年时间生产铁近200万斤;长坪锅厂共有6个分厂,铸锅12300余件。为保障冶炼燃料供给,苏区调运广元县庙儿湾、旺苍坝3个煤矿挖出的煤,从东河用大船航行300多里水路,运到阆中、南部县熬盐,并解决了当地军民的生活燃料。通江县苦草坝被服厂90多名工人,操纵47台大机床加紧生产,日产棉布40多匹,另外还织毛巾、袜子和纱布,有效地保障了部队军备物资及苏区民用物品供给。

川陕苏区将帅碑林

川陕省工农银行造币厂有机器数十台,200余名工人艰苦奋战,精细加工,日产银圆700多枚、铜币5000余枚;石印局30多名工人操纵8台石印机,夜以继日,加紧印钞,日产纸、布币7万余张,工会组织带领全体造币工人为促进苏区金融发展与商贸流通作出了重大贡献。1933年,川陕苏区先后在南江、巴中、江口、苍溪等县建起造船厂,苏区工会组织了以3万石工为主体的治河大军,涉险滩,搏激流,炸石凿滩,战天斗地,历时3个多月,疏通了从巴中到江口,再从江口至通江县苦草坝全长300里的河床;同时整修道路数十条,架设桥梁几十座,全面促进了苏区运输业发展,奋力服务苏区革命战争需要。

苏区各级工会积极响应川陕省委“发展农业生产,开发苏区特产和手工业,发展合作社运动,对外贸易与自由投资,加紧执行统一累进税,节省经济与增加生产”号召。大力提倡“开垦荒地”“改良现有的灌溉制度,创立新的灌溉制度,实行凿井”“不让苏区有一寸土地放荒”,切实帮助民众解决劳力、耕牛、种子、水利等方面的困难,大力提倡合作互助,全面扩大粮食生产,着力培植经济作物,积极发展畜禽养殖……广泛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全面促进了苏区粮棉丰收,经济发展,到处一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繁荣景象。毛泽东同志在全国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川陕苏区的农业收成良好。

“铁血丹心”雕塑 资料图

川陕苏区的工人阶级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川陕边区创建、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的领导阶级和骨干力量,既是苏区革命战争的先锋队,又是建设发展的生力军,培养出大批优秀军工技术人才,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川陕苏区工运史上谱写出光辉篇章。

来源:四川工人日报、51网

文/图:张国先

编辑:李茹玉

审核:李仪涵

猜你喜欢:

国庆7天四川接待游客6782.28万人次 基本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 丨新闻早资讯

@新媒体从业人员们!舞台灯光已就位,等你来报名……

员工超时加班发生工伤,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单位是否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丨职工普法

电子邮件 | scghxmt@163.com

制作机构 | 四川省总工会新媒体中心

Hash:72c8fd272b5d76f4616814ecea227976ee041041

声明:此文由 川渝本地消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