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257窟南壁:僧人守戒故事画,附一则史传

敦煌石窟】北魏-257窟【4】南壁:僧人守戒故事画,附一则史传【高清大图】

----------------------------------------------------------------------------------

【1】【目录索引】(北朝各窟):

【敦煌石窟】北朝概述与目录【附:敦煌壁画“人物黑眼圈”涉及的西域晕染】

文末附有:【敦煌石窟】所有连载的——总目录索引。

----------------------------------------------------------------------------------

【2】【阅前重要提示:】

(1)本文有许多超大图(图下会注明尺寸,如【2300x1600】);每张超大图会有提示;

(2)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就可查看超大图。

----------------------------------------------------------------------------------

【敦煌石窟】北魏-257窟【4】南壁:僧人守戒故事画,附一则史传【高清大图】

257窟南壁下部是连环画:沙弥守戒故事

7.1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全幅,分段)(此外还有最后一个场景)【1118x1600】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上图是此故事全幅的大半部分,此外还有最后一个场景;

最后一个场景,如下图:

7.1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全幅,分段)(最后一个场景)【702x519】

7.1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全幅,临摹)常沙娜临摹,63×598厘米【700x105】

257窟南壁依据《贤愚经》所绘的沙弥守戒故事,是佛教戒律画代表作之一。按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共包括七个情节:1、长者送子出家剃度为沙弥。2、老僧吩咐小沙弥乞食。3、小沙弥在长者家门口遇到他家女儿,少女强拉沙弥,欲行鸳鸯事。4、沙弥守戒,坚拒自毁,少女哀痛。5、少女向父亲陈述事由。6、少女之父向国王陈述事由、缴纳罚金。7、火化小沙弥,将小沙弥尸骨起塔供养。

分段综览:

7.1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1、2【1119x522】

上图场景:1、长者送子出家剃度为沙弥。2、老和尚吩咐小沙弥乞食。

7.1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2、3、4、5【1120x522】

上图场景:2、老和尚吩咐小沙弥去一长者家乞食。3、小沙弥在长者家门口遇到他家女儿,少女强拉沙弥,欲行鸳鸯事。4、沙弥守戒,坚拒自毁,少女哀痛。5、少女向父亲陈述事由。

7.1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6、7【1118x528】

上图场景:6、少女之父向国王陈述事由、缴纳罚金;7、火化小沙弥、将小沙弥尸骨起塔供养。

7.1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7、8【702x519】

------------------------------------------------------------------------------------------------

【提示:】

北朝时期的敦煌壁画,由于日久年深,人物多已晕染变色;这涉及“西域晕染”画法。详情可查阅本文开头处的链接。

------------------------------------------------------------------------------------------------

说明:这组壁画原是依据一则佛经故事所绘,本文摒弃原故事,为其配上一则十分近似的真实历史故事(因为原壁画故事,其实是有违佛门宗旨的;而本文配的这则高僧真实事迹,其身世经历则令人感触万千)。

(以下所配故事,出自古代典籍:《太平广记 卷九十四·异僧八》,原文献引自:《纪闻》)

----------------------------------------------------------------------------------------------

下面分场景依次来看:

7.2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1:小沙弥剃度【3078x2336】【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下面是本文为其配上的真实历史故事:

仪光禅师原本是大唐皇室子弟,他的祖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八子越王李贞,父亲是琅邪王李冲。武则天当政以后,瑯琊王与越王唯恐大唐江山易主,便联合其他皇室诸王起兵勤王,可惜由于准备不充分兵败而亡。武则天下令将他们全家诛灭,不留一个活口。仪光禅师当时正在襁褓之中,被奶妈抱着趁乱跑掉了,奶妈把他带到了岐州,靠卖女工把他养大。

过了几年,武则天听说瑯琊王有个儿子还活着,便悬赏捉拿,想要斩草除根。此时仪光禅师已经八岁了,他天资聪明,相貌俊朗,气度出类拔萃,在人群中显得特别出众。奶妈见他如此优秀,不但不高兴反而非常担忧,唯恐他的身份泄露。有一天她听到消息说,郡府的差役正在挨家挨户地搜查,便给仪光禅师做了套新衣服,又给他腰里放了二百个钱,带着他来到荒郊野外,把事情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都告诉了他。最后奶妈哭着对他说:“我带着你东躲西藏到现在已经八年了,如今实在躲不过去了,我害怕事情败露之后,咱们俩都得死。幸好你已经长大又聪明过人,可以照顾好自己了,现在你赶快逃走,以后是生是死听天由命吧。”说完丢下仪光禅师流着眼泪回去了,仪光禅师知道了自己悲惨的身世,唯一的亲人现在又离他而去,不由得悲从中来,止不住地嚎啕大哭起来。

哭了很久之后,仪光禅师不知道自己应该往何处去,于是就信步而行,碰巧来到了一家客店,见到有几个小孩正在院子里兴高采烈地玩耍,他便暂时忘记了烦恼与他们一起玩了起来。这几个孩子都是一位郡守的孩子,他们跟着郡守夫人从家乡赶赴郡守任职的地方团聚,路上在这家客店休息。夫人见仪光禅师相貌不凡,非常喜欢他,把他叫到面前问道:“你家住在哪里?为什么独自一个人来到了这里呢?”仪光禅师不敢说出实情,于是就撒谎说:“我家离这很近,就在旁边的村子里,我平时总喜欢到这里来玩。”夫人就给了他一些吃的东西,又送给了他五百个钱。仪光禅师道谢后接过钱,把钱小心翼翼地放到了腰间,与夫人告辞后离开了客店。

仪光禅师沿着大路漫无目的地往前走,走着走着天慢慢地黑了下来,他心里有些害怕,想找个人家借宿一晚。正在这时一位老僧从后面赶了上来,老僧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问道:“小伙子,你现在孤身一人,已经没有家了,不如出家为僧吧,出家之人无忧无虑,悠闲自在,而且以后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仪光禅师见这位老僧知道自己的秘密,又见他慈眉善目十分可亲,就立即对他产生了一种信任感,于是回答说:“好吧,我愿意出家为僧跟您走。”老僧见他同意了,便领他来到一棵桑树的下面,令他向十方诸佛行礼,又给他剃光了头发,然后从自己的行囊里拿出一领袈裟,告诉他穿着的方法让他穿上,仪光禅师接过袈裟很快就穿好了。老僧见仪光禅师熟练自如,就像以前穿过一样,十分高兴地说:“看来你还没忘记多年的生活习惯,孺子可教啊。”说完不顾一头雾水的仪光禅师往前便走,仪光禅师自然而然地跟在他的后面。不久他们到了一个岔路口,老僧指着东北方向说:“离这里不远有座寺院,你到那里去直接拜见寺里的住持,就说我让你给他当弟子的。”说完转眼就消失了。仪光禅师心知是遇到得道高僧了,就非常高兴地按照他的吩咐来到了寺院。住持听了他描述老僧的相貌后十分惊讶,原来这位老僧就是创建此寺的祖师,几十年前就已经圆寂了,住持心中暗想,看来这个孩子必有非凡的资质,否则祖师不可能现身点化他,于是就把他收留在了寺里,并给他取了一个法名叫仪光。

7.2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1:小沙弥剃度特写【690x1032】

7.2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1局部1:贵族长者合十特写【1257x1121】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上图右边画的是小沙弥的世俗父亲,送子出家。这位长者穿着典型的汉装——头戴合欢帽,穿交领宽袖袍服,腰束带。257窟建于北魏统一河西后,北魏虽是鲜卑族,但尊崇中原文化,穿汉装。)

(下面是本文为其配上的真实历史故事。接上文:)

从此仪光禅师就在寺里广修佛法严持戒律,不出十年便已通晓了各种经律,对佛法的理解十分深刻,就连一些修行了一辈子的僧人都赶不上他。他又能够进入长时间的禅定状态,每次入定短则几天,长则十几天,出定之后往往神色喜悦,面带奇异的光辉。到了武则天退位,李唐皇室重掌大权之后,中宗皇帝和玄宗皇帝多次派人寻找瑯琊王的后代,仪光禅师这才将自己的身世公之于众。同为李唐宗室的岐州刺史李择言得知了这个消息以后,便把仪光禅师接到了家里,同时向玄宗皇帝奏报了这个喜讯。

刺史有个女儿,年纪与仪光禅师相仿,生得貌美如花,可却被父母娇惯得无比任性。她见仪光禅师相貌英俊举止脱俗,顿时就喜欢上了他,多次向他表白心意,一定要以身相许。仪光禅师百般推脱,始终也没有答应。有一天,趁着刺史夫妇外出,这个女子便盛妆打扮,叫来许多仆人逼迫仪光禅师与她举行婚礼。仪光禅师坚决不肯就范,但架不住这些仆人一拥而上,强行扒掉他的僧袍,给他换上了礼服,草草行完礼后又把他与这个女子锁在一个房间里。仪光禅师万般无奈之下,谎称要沐浴之后再从命,女子一见有回旋的余地便立即同意了他的要求。仪光禅师趁女子出去吩咐仆人准备沐浴用具的时候,迅速在屋里把门锁死,女子回来准备亲自伺候他沐浴,没想到门怎么也推不开。于是她就扒着窗户往里面看,只见仪光禅师手里拿着一把削发刀,回头看着她说:“只因为有了这个祸根,才导致你苦苦相逼,现在我就除掉这个祸根,看你还逼不逼我了!”说完撩起衣服,一刀就把自己的男根砍断了,狠狠地摔在地上,随后疼的昏倒在地。

女子见状吓得大叫一声就扭头就跑,正好撞上刚刚回来的刺史与夫人,女子连忙把事情的经过给他们讲述了一遍。刺史顾不得教训女儿,立即命人砸开房门,火速请来当地最有名的医生。医生叫人用火把地面烧红,又浇上一大桶苦酒,把仪光禅师扶坐在上面,蒸熏了一会之后,又给他敷上药膏。过了很久仪光禅师才苏醒过来,又过了好几个月伤口才慢慢地痊愈了。

7.4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2、3【3079x2212】【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7.4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3、4、5【临摹线描】【1574x830】

【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在图片上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7.4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3局部1:沙弥遇少女【1043x1639】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小沙弥在长者家门口遇到他家女儿,少女强拉小沙弥,欲行鸳鸯事。

7.4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3局部1:沙弥遇少女特写【584x443】

7.4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3局部2:少女逼迫沙弥出事后惊恐嚎啕【540x715】

7.5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3、4、5:沙弥在门口遇少女、少女逼迫沙弥出事后惊恐嚎啕、少女向父哭诉【张大千临摹作】

7.5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4、5、6【3091x2200】【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7.5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5:少女向父哭诉【768x1024】

7.5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5:少女向父哭诉【1436x1600】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7.6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5、6:少女向父哭诉、少女之父向国王陈述【982x636】

7.6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5、6与7:少女向父哭诉、少女之父向国王陈述、火化小沙弥【980x331】

7.7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6、7:少女之父向国王交罚金、火化【3082x2157】【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7.7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6:国王【768x1024】

这是一座比较有规格与身份的“双阙殿堂”(即:殿堂两侧墙外各有一座单阙),殿堂为歇山顶,檐下悬挂帷帐。

殿堂里面是坐着的国王与侍从(上图是特写);跪在国王面前的是少女之父。

7.7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6:少女之父向国王交罚金【1955x2020】【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7.7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6【临摹线描】【991x817】

7.8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3、4、5、6【临摹线描】【1551x549】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7.8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7 之前的所有场景【临摹】80cm×300cm【6171x1077】【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下面是本文为其配上的真实历史故事。接上文:)

后来玄宗皇帝看见了刺史的奏章,得知仪光禅师就是瑯琊王的儿子,于是敕命仪光禅师入京觐见。仪光禅师到了京都,玄宗皇帝亲自接见,殷勤慰问厚加赏赐,又想让他继承父亲的爵位。仪光禅师推辞说:“因为父祖死于非命,我的身体又残缺不全,所以早已看破红尘,于情于理都不可能还俗为王了,请陛下成全我修习佛法的心愿。”玄宗皇帝于是降旨,令仪光禅师进驻终南山兴法寺,又为他在各处建造了多处寺庙,允许他广招弟子。此后前来跟随仪光禅师学习佛法的僧人和居士多达几千人,每当开法会的时候,前来听讲的人都把讲坛围得水泄不通。

仪光禅师不久就证得道果,经常预言一些未来的事情,开元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傍晚,仪光禅师告诉弟子,自己将在酉时三刻示寂,希望他们在少陵原的南面挖一个墓穴,把自己安葬在里面。说完之后便躺下摆出狮子卧的姿态,酉时三刻一到仪光禅师果然没了呼吸。弟子们悲痛欲绝,按照他的遗愿挖好了墓穴,送葬的那天,灵柩刚要出发,仪光禅师的遗体忽然散发出一股浓郁的香气,远处飞来几百只白鹤,盘旋在灵柩的上空不停地飞舞悲鸣,随后又飘来几十朵大小不一的彩云久久不散,还有人隐隐约约地听见有音乐声响起。后来弟子们在仪光禅师的墓地旁边,建起了一座寺庙,世世代代在那里守护着他。(此文 完)

7.8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7:火化小沙弥【1396x1600】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7.8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7:火化与起塔供养【3081x2224】【超大图】

7.9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7【临摹】常沙娜临摹【1872x775】【大图】

7.9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7旁边是另一个故事【1100x519】

上图右半部分(即南壁西段)紧接沙弥守戒故事的是弊狗因缘故事画,画面已被烟熏。

上图右半部分:一位行旅者卸下鞍具在树下纳凉歇晌,树木高大,枝叶繁茂。

【最后再来看一下这面壁画的所有场景:】

【提醒:这四幅图皆为较大图,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7.10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场景【1】【1024x633】

7.10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场景【2】【1023x612】

7.10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场景【3】【950x585】

7.10北魏-257窟南壁-沙弥守戒故事场景【4】【1024x617】

【小结:】

出家人被世俗人强逼去做一些违反修行戒律的事情,万般无奈之下而被迫采取一些极端行为,这些极端行为是否合理,其是非曲直,我们今天就不去讨论了;重要的是,我们看到:古时出家人把“守戒”当成第一要事、当成命根子的那种心情,可谓“生命诚可贵,戒律价更高”。

对于古时的僧人来说,戒律,是修佛的基本与核心要务;不严格遵守戒律,就不是佛家弟子。

戒律,是佛陀为了弟子修行而亲自制定的种种规则。一般来说,佛教戒律最基本的是五戒:(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妄语,(5)不饮酒。

为什么戒律如此重要呢?——释迦牟尼佛将入涅槃时,弟子曾提出“佛不在世之后,以谁为师”的问题,释迦的遗训就是“以戒律为师”。

对于释迦所说的“以戒为师”,《遗教经》记载(白话译文):“在我离开以后,你们应该尊重戒律,如同黑夜遇到光明,如同贫穷的人得到宝藏。应该知道戒律是你们伟大的老师,就如同我住世教导一样。”

《四十二章经》则记载(白话译文):佛教导弟子们说:“弟子们!你们离我几千里,只要遵守我所制的戒律,必定能证果。反过来说,在我身边,虽然时常见我,但不遵守我制的戒律,永远不可能证果 。”

此外还有《涅槃经》(白话译文):要想明心见性,证入涅槃境界,必须至诚受持清净戒律。如果不守戒律,是魔的眷属,不是我的弟子。

----------------------------------------------------------------------------------------------

以上所配的历史故事,出自《太平广记 卷九十四·异僧八》(原文献引自:《纪闻》)

在这里再完整地登载一遍:

【译文:】

仪光禅师

仪光禅师原本是大唐皇室子弟,他的祖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八子越王李贞,父亲是琅邪王李冲。武则天当政以后,瑯琊王与越王唯恐大唐江山易主,便联合其他皇室诸王起兵勤王,可惜由于准备不充分兵败而亡。武则天下令将他们全家诛灭,不留一个活口。仪光禅师当时正在襁褓之中,被奶妈抱着趁乱跑掉了,奶妈把他带到了岐州,靠卖女工把他养大。

过了几年,武则天听说瑯琊王有个儿子还活着,便悬赏捉拿,想要斩草除根。此时仪光禅师已经八岁了,他天资聪明,相貌俊朗,气度出类拔萃,在人群中显得特别出众。奶妈见他如此优秀,不但不高兴反而非常担忧,唯恐他的身份泄露。有一天她听到消息说,郡府的差役正在挨家挨户地搜查,便给仪光禅师做了套新衣服,又给他腰里放了二百个钱,带着他来到荒郊野外,把事情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都告诉了他。最后奶妈哭着对他说:“我带着你东躲西藏到现在已经八年了,如今实在躲不过去了,我害怕事情败露之后,咱们俩都得死。幸好你已经长大又聪明过人,可以照顾好自己了,现在你赶快逃走,以后是生是死听天由命吧。”说完丢下仪光禅师流着眼泪回去了,仪光禅师知道了自己悲惨的身世,唯一的亲人现在又离他而去,不由得悲从中来,止不住地嚎啕大哭起来。

哭了很久之后,仪光禅师不知道自己应该往何处去,于是就信步而行,碰巧来到了一家客店,见到有几个小孩正在院子里兴高采烈地玩耍,他便暂时忘记了烦恼与他们一起玩了起来。这几个孩子都是一位郡守的孩子,他们跟着郡守夫人从家乡赶赴郡守任职的地方团聚,路上在这家客店休息。夫人见仪光禅师相貌不凡,非常喜欢他,把他叫到面前问道:“你家住在哪里?为什么独自一个人来到了这里呢?”仪光禅师不敢说出实情,于是就撒谎说:“我家离这很近,就在旁边的村子里,我平时总喜欢到这里来玩。”夫人就给了他一些吃的东西,又送给了他五百个钱。仪光禅师道谢后接过钱,把钱小心翼翼地放到了腰间,与夫人告辞后离开了客店。

仪光禅师沿着大路漫无目的地往前走,走着走着天慢慢地黑了下来,他心里有些害怕,想找个人家借宿一晚。正在这时一位老僧从后面赶了上来,老僧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问道:“小伙子,你现在孤身一人,已经没有家了,不如出家为僧吧,出家之人无忧无虑,悠闲自在,而且以后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仪光禅师见这位老僧知道自己的秘密,又见他慈眉善目十分可亲,就立即对他产生了一种信任感,于是回答说:“好吧,我愿意出家为僧跟您走。”老僧见他同意了,便领他来到一棵桑树的下面,令他向十方诸佛行礼,又给他剃光了头发,然后从自己的行囊里拿出一领袈裟,告诉他穿着的方法让他穿上,仪光禅师接过袈裟很快就穿好了。老僧见仪光禅师熟练自如,就像以前穿过一样,十分高兴地说:“看来你还没忘记多年的生活习惯,孺子可教啊。”说完不顾一头雾水的仪光禅师往前便走,仪光禅师自然而然地跟在他的后面。不久他们到了一个岔路口,老僧指着东北方向说:“离这里不远有座寺院,你到那里去直接拜见寺里的住持,就说我让你给他当弟子的。”说完转眼就消失了。仪光禅师心知是遇到得道高僧了,就非常高兴地按照他的吩咐来到了寺院。住持听了他描述老僧的相貌后十分惊讶,原来这位老僧就是创建此寺的祖师,几十年前就已经圆寂了,住持心中暗想,看来这个孩子必有非凡的资质,否则祖师不可能现身点化他,于是就把他收留在了寺里,并给他取了一个法名叫仪光。

从此仪光禅师就在寺里广修佛法严持戒律,不出十年便已通晓了各种经律,对佛法的理解十分深刻,就连一些修行了一辈子的僧人都赶不上他。他又能够进入长时间的禅定状态,每次入定短则几天,长则十几天,出定之后往往神色喜悦,面带奇异的光辉。到了武则天退位,李唐皇室重掌大权之后,中宗皇帝和玄宗皇帝多次派人寻找瑯琊王的后代,仪光禅师这才将自己的身世公之于众。同为李唐宗室的岐州刺史李择言得知了这个消息以后,便把仪光禅师接到了家里,同时向玄宗皇帝奏报了这个喜讯。

刺史有个女儿,年纪与仪光禅师相仿,生得貌美如花,可却被父母娇惯得无比任性。她见仪光禅师相貌英俊举止脱俗,顿时就喜欢上了他,多次向他表白心意,一定要以身相许。仪光禅师百般推脱,始终也没有答应。有一天,趁着刺史夫妇外出,这个女子便盛妆打扮,叫来许多仆人逼迫仪光禅师与她举行婚礼。仪光禅师坚决不肯就范,但架不住这些仆人一拥而上,强行扒掉他的僧袍,给他换上了礼服,草草行完礼后又把他与这个女子锁在一个房间里。仪光禅师万般无奈之下,谎称要沐浴之后再从命,女子一见有回旋的余地便立即同意了他的要求。仪光禅师趁女子出去吩咐仆人准备沐浴用具的时候,迅速在屋里把门锁死,女子回来准备亲自伺候他沐浴,没想到门怎么也推不开。于是她就扒着窗户往里面看,只见仪光禅师手里拿着一把削发刀,回头看着她说:“只因为有了这个祸根,才导致你苦苦相逼,现在我就除掉这个祸根,看你还逼不逼我了!”说完撩起衣服,一刀就把自己的男根砍断了,狠狠地摔在地上,随后疼的昏倒在地。

女子见状吓得大叫一声就扭头就跑,正好撞上刚刚回来的刺史与夫人,女子连忙把事情的经过给他们讲述了一遍。刺史顾不得教训女儿,立即命人砸开房门,火速请来当地最有名的医生。医生叫人用火把地面烧红,又浇上一大桶苦酒,把仪光禅师扶坐在上面,蒸熏了一会之后,又给他敷上药膏。过了很久仪光禅师才苏醒过来,又过了好几个月伤口才慢慢地痊愈了。

后来玄宗皇帝看见了刺史的奏章,得知仪光禅师就是瑯琊王的儿子,于是敕命仪光禅师入京觐见。仪光禅师到了京都,玄宗皇帝亲自接见,殷勤慰问厚加赏赐,又想让他继承父亲的爵位。仪光禅师推辞说:“因为父祖死于非命,我的身体又残缺不全,所以早已看破红尘,于情于理都不可能还俗为王了,请陛下成全我修习佛法的心愿。”玄宗皇帝于是降旨,令仪光禅师进驻终南山兴法寺,又为他在各处建造了多处寺庙,允许他广招弟子。此后前来跟随仪光禅师学习佛法的僧人和居士多达几千人,每当开法会的时候,前来听讲的人都把讲坛围得水泄不通。

仪光禅师不久就证得道果,经常预言一些未来的事情,开元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傍晚,仪光禅师告诉弟子,自己将在酉时三刻示寂,希望他们在少陵原的南面挖一个墓穴,把自己安葬在里面。说完之后便躺下摆出狮子卧的姿态,酉时三刻一到仪光禅师果然没了呼吸。弟子们悲痛欲绝,按照他的遗愿挖好了墓穴,送葬的那天,灵柩刚要出发,仪光禅师的遗体忽然散发出一股浓郁的香气,远处飞来几百只白鹤,盘旋在灵柩的上空不停地飞舞悲鸣,随后又飘来几十朵大小不一的彩云久久不散,还有人隐隐约约地听见有音乐声响起。后来弟子们在仪光禅师的墓地旁边,建起了一座寺庙,世世代代在那里守护着他。

【原文:】

仪光禅师

长安青龙寺仪光禅师,本唐室之族也。父瑯琊王,与越王起兵,伐天后,不克而死。天后诛其族无遗。惟禅师方在襁褓,乳母抱而逃之。其后数岁,天后闻瑯琊王有子在人间,购之愈急。乳母将至岐州界中,鬻女工以自给。时禅师年已八岁矣,聪慧出类,状貌不凡。乳母恐以貌取而败,大忧之。乃求钱为造衣服,又置钱二百于腰下,于桑野中,具告以其本末。泣而谓曰:“吾养汝已八年矣,亡命无所不至。今汝已长,而天后之敕访不止,恐事泄之后,汝与吾俱死。今汝聪颖过人,可以自立,吾亦从此逝矣。”乳母因与流涕而决,禅师亦号恸不自胜,方知其所出。乳母既去,师莫知其所之。乃行至逆旅,与诸儿戏。有郡守夫人者,之夫任处,方息于逆旅,见禅师与诸儿戏,状貌异于人,因怜之。召而谓曰:“郎家何在?而独行在此耶?”师伪答曰:“庄临于此,有时而戏。”夫人食之,又赐钱五百。师虽幼而有识,恐人取其钱,乃尽解衣,置之于腰下。时日已晚,乃寻小径,将投村野。遇一老僧独行,而呼师曰:“小子,汝今一身,家已破灭,将何所适?”禅师惊愕伫立,老僧又曰:“出家闲旷,且无忧畏,小子汝欲之乎?”师曰:“是所愿也。”老僧因携其手,至桑阴下,令礼十方诸佛已,因削其发。又解衣装,出袈裟,令服之。大小称其体,因教其披著之法。禅师既披法服,执持收掩,有如旧僧焉。老僧喜曰:“此习性使之然。”其僧将行,因指东北曰:“去此数里有伽蓝,汝直诣彼,谒寺主云,我使尔为其弟子也。”言毕,老僧已亡矣。方知是圣像也。师如言趣寺,寺主骇其所以,因留之。向十年,禅师已洞晓经律,定于禅寂。遇唐室中兴,求瑯琊王后,师方谓寺僧言之,寺僧大骇。因出诣岐州李使君,师从父也,见之悲喜。闵舍之于家,欲以状闻,师固请不可。使君有女,年与禅师侔,见禅师悦之,愿致款曲,师不许。月余,会使君夫人出,女盛服多将使者来逼之。师固拒万端,终不肯。师绐曰,身不洁净,沐浴待命。女许诺,方令沐汤。师候女出,因之噤门。女还排户,不果入。自牖窥之,师方持削发刀,顾而言曰:“以有此根,故为欲逼,今既除此,何逼之为。”女惧,止之不可。遂断其根,弃于地,而师亦气绝。户既闭,不可开,女惶惑不知所出。俄而府君夫人到,女言其情。使君令破户,师已复苏。命良医至,以火烧地既赤,苦酒沃之,坐师于燃地,傅以膏,数月疾愈。使君奏禅师是瑯琊王子。有敕,命驿置至京,引见慰问,赏赐优给,复以为王。禅师曰:“父母非命,鄙身残毁,今还俗为王,不愿也。”中宗降敕,令禅师广领徒众,寻山置兰若,恣听之。禅师性好终南山,因居于兴法寺。又于诸谷口,造禅庵兰若凡数处,或入山数十里。从者僧俗常数千人,迎候瞻侍,甚于卿相。禅师既证道果,常先言将来事,是以人益归之。开元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无疾而终。先告弟子以修身护戒之事,言甚切至。因卧,头指北方,足指南方,以手承头,右肋在下,遂亡。遗命葬于少陵原之南面,凿原为室而封之。柩将发,异香芬馥,状貌一如生焉。车出城门,忽有白鹤数百,鸣舞于空中,五色彩云,徘徊覆车,而行数十里。所封之处,遂建天宝寺,弟子辈留而守之。(出《纪闻》)

有关仪光禅师,古书记载还有另一则奇异故事:

【译文】:

青龙寺禅师仪光,佛法修为非常的高深。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当地有个朝士的妻子去世了,就请了仪光禅师到他家修福。

仪光师傅在他家住了几天,住在厢房,大加供养。

当时民间的百姓风俗,是都要去拜问巫师,巫师就会推算“回煞”的日子,防止对生人有所侵害,而死者亲属也要去外边暂时躲避,不能回家。

到了算好的这天夜里,这家人都从北门出去了,竟然忘了告诉住在客房的禅师。

禅师按照惯例就在正屋里点灯念经,忽然出现两个人站在旁边侍奉他。

到了半夜时分,又隐隐听到正屋里有人站了起来,穿衣服开门的声音,不久见一个妇人从正屋走出来,径直到了厨房,打水升火,像是在做饭。

禅师以为是这家中的主人,就继续念经,并不在意。

快天亮的时候,妇人将做好的食物送来,端着盘子放在桌子上,只是戴着黑面纱(前几天的文章中介绍过,古代民间风俗,去世的人要罩上面巾),而且是光着脚,又拜见禅师说:“烦劳师傅诵经,现在家人都已出去,恐怕斋粥已经没有了,所以弟子只好亲自起来给师傅做了一顿饭。”

禅师这才知道她是去世之人,欣然接受她的供养。

再次开始祷告,还祷告完毕,听到正屋北门有开门的声音,这妇人就慌忙告辞说:“儿子回来了。”接着就跑到正屋内。

随后听到她家人的哭声传来,等到哭声停止,他们又拜见禅师,问他是否安然无恙。

这家人看到盘里的粥,非常奇怪,问禅师:“弟子们昨晚离家躲避灾祸匆忙,忘记跟师傅说了,可是家里没人,这粥是谁给您做的呢?”

师傅笑而不语。

这时在正堂的婢女惊讶地说:“女主人的遗体怎么横卧了?而且手上还有面粉,脚上还沾有泥土,怎么回事?”

师傅就指了指桌上的粥,这家人都觉得这件事很奇异!(出自:《纪闻》)

后记:民间故事中有很多的古代习俗,在现在偏远的乡村中还有沿用,有的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已经失传。

原文献出自:《神僧传》卷第七

【原文:】

仪光禅师。住青龙寺。行业至高。有朝士妻丧请师至家修福。师住其家数日。居于庑前大申供养。俗每人死谒巫。巫即言。其杀出日必有妨害。死家多出避之。其夜朝士家皆出北门。潜去不告师。师但于堂前明灯读经。弟子十一人侍之。夜将半闻堂中人起取衣服开门声。有一妇人出堂便往厨中营食汲水吹火。师以为家人。不知怪也。及将曙妇人进食捧盘来前。犹带面衣。徒跣再拜。言曰。劳师降临。今家人总出恐斋粥失时。弟子故起为师造之。师知是亡人。乃受其献方祝。祝未毕闻开堂北户声。妇人速曰。儿子来矣。因奔赴堂内则闻哭。哭毕家人谒师问安否。见盘中粥。问师曰。弟子等夜来实避殃祸。不令师知家内无人。此粥谁所造。师笑不答。堂内青衣惊曰。亡者夜何故横卧。手即污面足又染泥。何谓也。师乃指所造粥以示之。举家惊异焉。

------------------------------------------------------------------------------------------------------

【本文图片与文字解说,部分参考资料:】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01.敦煌北凉.北魏》(段文杰,樊锦诗主编;中国敦煌壁画全集编辑委员会编)

北京服装学院2014特色资源库-丝绸之路的美术之旅河西段(里面的敦煌专题资料)

------------------------------------------------------------------------------------------------------

【257窟,上几篇:】

【敦煌石窟】北魏-257窟【1】窟内概貌,绘塑一览【高清大图】

【敦煌石窟】北魏-257窟【2】西壁与北壁:佛弟子出行,天马行空【高清大图】

【敦煌石窟】北魏-257窟【3】西壁:九色鹿连环画——救人与良心【高清大图】

说明:本系列连载——【敦煌石窟】(各朝代、各窟的详细图文,高清大图),

▼所有连载文章,目录索引:

【敦煌石窟】连载,目录索引(可链接到每一篇)

------------------------------------------------------------------------------------------------------

Hash:248c7d9b96f0ed02e291fb557c6f04e1dfbb643f

声明:此文由 在经典艺术中升华自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