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对口支援西藏林周20周年综述 深耕雪域高原

林周县城,“苏州元素”随处可见,苏州路、太湖路、苏州小学、苏州新村、苏州宾馆……林周,位于拉萨市东北,藏语意为“天然形成的地方”。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战略决策,苏州市对口支援拉萨市林周县,从此,苏州与林周,这两个相隔数千公里的地方,便心心相连。

20年来,苏州共选派七批37名援藏干部(含17名专业技术援藏干部)赴林周,累计为林周引进援藏资金3.8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并坚持以“苏州理念”深耕雪域高原,为推动林周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数据显示,苏州对口支援林周20年来,林周县级年生产总值从5563.71万元增长到12.47亿元,年固定资产投资从300万元增长到13.42亿元,年公共预算财政收入从91.2万元增长到8226万元,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从862元增长到7896.72元。

“输血援藏”:3.8亿元援藏资金投入,优化林周县城功能设施

从拉萨市区出发,沿着盘山公路驱车前行,65公里路程开1个多小时,就到了林周县城所在地甘曲镇。7月底8月初,正好是当地的雨季,沿途不时能看到长势正茂的青稞、散放的牛羊,绿绿的草地,以及茂盛的行道树。

林周南北狭长,跨度达180公里,念青唐古拉山支脉——恰拉山将全县分割为南北两部,北部平均海拔4200米,年均气温2.9℃,南部平均海拔3860米,年均气温5.8℃。全县辖九乡一镇,总面积4512平方公里,有45个行政村、6.15万人,耕地18万亩,天然草场505万亩,人工草场8万亩,水域5.4万亩,是拉萨市所辖7县1区中的第一产粮大县、第二牧业大县。  虽然自然资源丰厚,但基础条件落后,县城功能设施欠缺,县域经济发展滞后。

援藏,就是要进行针对性地“输血”,其中,资金项目援藏是主要形式。截至2013年底,苏州对口支援林周累计争取并投入援藏资金3.8亿元,以资金项目的高投入,在最短的时间内优化了林周经济社会发展硬件环境,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28岁的藏族青年桑丹一直住在林周县城。说起林周这些年的变化,他最切身的感触是,县城里的道路越建越漂亮,老百姓看病、小孩上学、老人养老等条件也越来越好,“这一切都离不开苏州的援助”。

援藏以来,我市整合援藏资金,先后组织实施了林周县城行政管理、商务以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设施建设,实现了林周县城功能设施提升优化的历史性跨越。县城构架正式拉开,各项功能设施逐步配套齐全,同时,组织实施了部分县通乡、乡通村油路建设,完成了苏州路、澎波路、太湖路等县城主干道、机关大院道路建设及配套工程,南部7乡镇油路通达率100%,横贯南北的县域交通网基本形成。林周全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制度等公共服务体系达到100%全覆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走在西藏全区前列。同时,通过组织实施设施农业、青稞生产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改善农牧业基础条件,为现代农业、净土健康产业奠定基础。

“以前,林周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全部是乡村模样,通过这些年的努力,现在一个3平方公里的县城已经有模有样,不少学校、养老院等设施在拉萨乃至西藏地区都是数一数二的”,苏州第七批援藏干部、林周县委常务副书记王益冰说,按照“东控、北拓、西进、南展”的规划思路,到2020年,林周县城规模将达到7平方公里,比现在扩展一倍,届时,各项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将更加完善。

“造血援藏”:发挥林周资源优势,提振县域经济自我发展能力

今年6月16日,林周鹏博健康产业园和城投公司正式揭牌,翻开了林周工业园区建设的新一页。产业园以先进农牧业为基础,以食品加工业为支柱,以现代服务业、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食饮品制造业、高原特色手工纺织业为主导产业,将进一步拉长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实现农牧民增收和县级财力增长。

“这是林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起点,将充分发挥林周的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生产经营,增强县域经济自我发展的能力。”林周县委书记赵涛说。

目前,产业园已成功引进了一批企业,如,引进了西藏高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山泉饮用水,一期设计规模45万吨/年,既能提高县域经济实力,又能解决该县500余名农牧民就业。

随着援藏工作的深入开展,援藏正在从单纯的项目建设、投钱“输血”,向培植财源、增强造血功能转变。

“造血援藏是我们援藏工作的主攻方向。”王益冰说。

林周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南部土地肥沃、气候温润,农牧业资源丰富,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油菜土豆等,牦牛、山羊、藏猪、藏鸡等有30多万只; 北部属拉萨河上游及其源流区域,素有“三河一流”(即热振河、达龙河、乌鲁龙河、拉萨河流域)美称;境内还分布有黑颈鹤保护区、白唇鹿保护区,有寺庙38座,著名的藏传佛教寺庙热振寺距今已有千年,寺庙周围还有风景秀丽的热振国家级森林公园;此外,林周还蕴藏着铜、铅、锌、金、银、镍、钼等矿产资源。

苏州历任援藏干部形成的一个基本共识是,“增强林周自身‘造血’功能,就是要把这些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好、发展好”。

为此,林周提出了“一乡一品、八个片区”的特色农牧业发展思路,从援藏帮扶资金中专门筹资调整种养结构,修建农畜产品交易中心、设施基地等,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目前,西藏自治区级的林周现代农业示范区框架初步形成;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企2004年实现零突破,目前已有28家;编制完成《林周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开发利用热振国家森林公园、旁多水利枢纽、黑颈鹤保护区和寺庙文物古迹等自然、人文资源,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扎实建设鹏博健康产业园,分三期建设,今年启动4条道路和1个标准化厂房建设。

“目前,林周已到了一个转型升级的新阶段,未来,随着林周机场建设,以及林周至拉萨的山体隧道打通,林周的外部大交通格局将彻底改变,将迎来全新发展机遇”,王益冰说,为此,我们现在更要打好产业基础,为未来做好准备。

“立体援藏”:首创乡镇对口帮扶,用“苏州理念”全方位援藏

在林周县松盘乡,由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援建的乡政府办公楼,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办公条件。不仅如此,在花桥经济开发区的对口帮扶下,松盘乡还设立了“昆花奖学金”,帮助孩子上学,修建了通村公路、小型农用桥,建设了牦牛、黑白花奶牛养殖基地,帮助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乡镇对口帮扶,这是苏州在全国援藏工作中的首创。2003年,我市作出了加强对林周对口帮扶工作的决定,苏州所辖县级市、区与林周各乡镇结为友好乡镇。2013年,苏州市发改委又下发了《加强对西藏林周县结对乡镇帮扶工作机制》,要求每年帮扶额度不低于30万元,并逐年增长。乡镇对口帮扶工作还进一步延伸到村一级,如2009年起,昆山花桥下辖4个社区对口帮扶林周县松盘乡4个行政村,每年投入不少于5万元帮扶资金。截至2013年底,苏州各帮扶乡镇(街道办)累计投入对口帮扶资金1800余万元,为加强林周基层政权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林周目前最缺什么?”王益冰自问自答,“最缺的并不是资金和项目,而是人才、发展的思路和理念!”自援藏工作开展以来,我市不断创新援藏方式方法,破除“就援藏而抓援藏”的观念,把对口支援与全局工作有机融合,资金援藏、人才援藏、技术援藏、智力援藏、理念援藏等全方位、立体化“大援藏”工作思路逐步明晰。

据统计,20年来,累计有300多名林周干部赴苏州学习锻炼,同时选派林周医务人员赴苏培训学习,先后为林周县卫生系统培训医疗工作者4886人次。今年9月,林周县中学、苏州小学、各乡镇中心小学和完小将选派“学科带头人”10人赴苏州进行为期1个月的培训,全面提高林周县教育综合业务水平。同时,计划10月初选派10名科级以上干部赴苏州,进行为期3个月的挂职锻炼,学习借鉴苏州先进的管理模式、经济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方式等,今后,这一挂职锻炼形式还将形成常态。

“苏州援藏带来的不仅是大量项目资金和财力物力,还把先进的发展理念、干部队伍建设的好做法和工作上的好作风带到了林周。”赵涛说。

历任苏州援藏干部认识到,项目建设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有在资金项目援助的同时引进苏州先进发展理念和灵活使用的制度办法,才能真正带动林周全面发展。

多年来,林周很多的发展理念开创了拉萨乃至西藏的先河,如,坚持经营城市理念,在县城规划用地实施土地储备,2006年在拉萨市率先推出县城商业用地一律实行公开的“招、拍、挂”制度。在发展特色农牧业时,引入“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为当地群众指出了用现代技术合理利用现有资源致富的新路子,群众自身“造血干细胞”明显增多。正在建设中的鹏博健康产业园,则更是把苏州创办园区、开发区的经验做法“移植”林周。

20年来,历任苏州援藏干部努力克服高原工作的困难,以饱满的激情、高度的使命感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实实在在为藏族同胞谋发展。

雪域可见证,高原将铭记!

Hash:28413711efc6bdbc2d5f8e43f97e80f83da142d6

声明:此文由 看到苏州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