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笔下都江堰 | 王尔碑:蒲阳,现实生活里的桃花源!

遇见都江堰ID:‍‍yujiandjy

一直以来,都江堰都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着各界名家前来,小编也为小伙伴们搜罗了一些,来看看名家笔下的都江堰吧~

今天,是著名作家王尔碑笔下有关蒲阳的文章。

蒲阳半日游

蒲阳河依旧浩浩荡荡,波澜壮阔,只临江吊脚楼茶铺不见了,好不遗憾!我和许伽在废墟上拾起两小片残瓦,且留作纪念吧。蒲阳古镇,正在扩修马路,轰轰烈烈推陈出新。在废墟不远处,新建了一座水泥大桥,长约四十八米,只见桥上车如流水人如流水。桥边沙岸,又崛起一个大市场,面积宽,停车场也宽。环形走廊,像一个可避风雨的大花园,各式蔬菜水果百货争鲜斗艳。从此,人们赶集,免遭日晒雨淋了。正兴叹之间,许伽说起这两处新建筑的来历:许多年以前,蒲阳河畔有一所空军幼年学校,往昔的少年学子,如今已是远居异国天涯的老人,怀旧之情,与白发俱增。年复一年,他们当中都有人远涉重洋,来到这里寻访故地,寻找旧日的校园,寻找一口古井、一棵老树……可叹沧海桑田,往迹如烟,已无处可寻。但他们念念难忘曾经哺育过自己的这一片土地、河流与父老乡亲。于是,纷纷集资,协助镇上修起这座大桥和大市场……故事还没有说完,天涯游子的赤诚,对故土遥远的爱,已令人深深感动了。

我们一路赞叹着,不觉已行至绿野深处。一湾碧水,自远山峡谷而来,最清亮的流水没有声音。人到此处,宠辱皆忘了。见兴隆桥,此桥甚古,其造型与成都北门万福桥相似。远远看去,像一座长长的瓦房,可避风雨,民间又称它为“花子桥”,是昔时乞丐聚居之地。于今已是残存的古迹了。

在桥边坐一会儿,我们又寻到一处竹林小院,去访五妈(许伽的旧友)。半生坎坷之后,她才有了这两间属于自己的老屋。65岁了,却显得年轻。是苦难、勤劳,铸造了她的善良、美丽。一顿至诚的农家便饭,真胜过城市里的筵席。这顿饭吃得很久,摆不完的龙门阵,说不尽的酸甜苦辣,转眼之间已到下午,我们该走了。临别,合影留念,都说,大家都老了,见一面也真不容易呵!五妈送我们到车站,那紫玉色的脸,微笑中隐现的一丝忧愁,令我铭记。

幽居人家

七月的一天,我陪许伽去都江电厂访友。

这里,是一座花园工厂,车间在林荫深处。地面无尘,人们走路足步也轻,好一个清凉世界!经过喷水池,穿过花荫小径,我们走进一处职工宿舍,直上五楼,男主人叶华、女主人杨映,已等候多时了。这个家好清爽!不用开电扇,自有清风徐来。凭窗可见远山近树、田园风光、蒲阳河的白色波浪,涛声隐约可闻。可喜主人如此朴素,一点也看不出他俩都是高级工程师。退休了,三春过后,风景依然,一个画画,一个迷上佛学,有时又重操旧业,为左邻右舍义务修理电冰箱、电视机……忙得不亦乐乎。

这个家,安静,祥和,像磁石,总是吸引人。我们有幸目睹这一景象:大门是开着的,一会儿来了一个小男孩,张开双臂,像鸟,在地板上飘来飘去,天真地又唱又舞。他家在三楼,称呼他俩“五楼爷爷”、“五楼奶奶”。妈妈上班去了,是他俩给他洗澡;病了,又给买药、护理。一会儿,来了一位邻居老太太、一位年轻的母亲……像在自己的家里那样坐着,说话或不说话,总觉安然自在。女主人告诉我,春天,燕子也在她家晾衣竿尽头筑巢,那燕窝好圆!好精致!她常窥看燕子呢喃、飞进飞出……每当此时,她就屏住呼吸,生怕惊动它们。

这样的人家,款待我们也免了俗礼,一切顺乎自然。青韭杯盘之后,饮茶,聊天,观书,赏画,看电视,听佛乐……各自随便。临睡前,女主人捧出香炉,点起一炷兰香,青烟袅袅入梦。

早晨,鸟音唤醒了我们,卧看朝霞升起,燕子群群飞过……

久居闹市,在此小住两天,好像身在桃花源中了。而这个幽静的家,如同一本无字的书,值得我们细细去读,慢慢去回味。

(原载《黄河文学》1998年第五期)

王尔碑(1926— ) 当代著名女诗人、作家。出版过《美的呼唤》等诗集和散文集《云溪笔记》。散文诗集《行云集》、《寒溪的路》。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王尔碑与都江堰市感情极深,多次游历都江堰。

小编按:文据王尔碑,图据折耳兔、向力民、何勃、刘杰,阿一西等老师,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主编: 刘 忠

值班编辑:董 柳

编辑:代 阳、龙再兴、黄小洋

名家笔下都江堰,赞!

Hash:8161aeb4c83dcd6f17594a3d119ebefd72d45680

声明:此文由 遇见都江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