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神武古郡:带你走进北魏城池,诱你探寻古郡之“谜”
9月18日这天,风和日丽,秋光山色,我县“探寻古村落”文化采风团一行15人,走进神武村、里湾、石门村,对尖山村的历史沿革、庙宇保存、人文故事、民居保护以及历史名人等进行了深入的挖掘。
神武古郡的历史源流,富商古民居的开发保护,古村历史文物的维修,以及里湾手工蔴纸作坊、石门砂锅制作工艺等等,一系列濒临失传的民间文化遗产,被列为一个个深入采访研究的课题。2018年,神武村入选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神武古城 几经衍变
神武古村的沿革变迁,在《寿阳县志》有记载:“(神武古城)在县城北二十里,今名尖山村。民国前为神武村,北魏时侨置神武郡,领尖山、殊颓二县,周废。”“殊颓县,后魏侨置,在本县北境。”可见,神武村早在北魏时就因民族迁徙而侨置神武郡。当时的尖山为县郡的建制,下辖殊颓、尖山二县。村人是这样解释:当时尖山村面对神山,尖山即神山,神山即尖山。尖山、河底、里湾、东索马、西索马五村统称神五村,后改为“神武”村。
神武古村位于寿阳北境尖山岭上,北靠解愁,南望神山,西倚宗艾,东邻石门。扼宗艾古丝路与平定盂县商道要口,踞石门河流与方山河水交叉之地。土地肥沃,位置优越,人文积淀,历史厚重。在神武村,过去的岁月里,最多的古建筑就是庙宇戏台了。
据村里老人傅以谋(80岁)、傅嵩洲(72岁)、傅宝亮(79岁)讲述,神武村过去为出人才之地,村子布局为“官帽翅”形状。东头高崖和西头校场为官帽两翅,村中南场和村顶山峁为“官帽顶”和“帽花”,原准备盖庙装点“帽花”,后时局动乱未能完成。
记忆中似乎有着数不清的大小庙宇,有三座观音庙,七座五道庙,还有五龙圣母娘娘寝宫,以及二郎神庙等等。有道是:“三观音,七五道,寝宫二郎虼蚤庙。”据说当年东头崖的二郎神庙巍峨高峻,煞是威风。有年他要伸腿解乏,大脚一伸,脚下的石门河被迫改道,神武村的土地增多了,下游的上曲中曲村土地减少了。下游的村民怨声载道,祈求神山龙王惩罚二郎神。龙王遂趁着夜里,向二郎神射出了暗箭。连夜发大洪水,冲毁了二郎神庙,庙上的砖石木料冲到下游,落在中曲,中曲村民才在对面石崖上修建了“石岩寺”,其庙极其宏阔,香火十分繁盛。原先石崖上镌有摩崖石刻,非常珍贵,可惜在“文革”中被炸毁修了水库。
现在留在村中的庙就剩关帝庙和对面的古戏台了。关帝庙是清代建筑,近年集资重修,但是庙前面的两条蟠龙石柱相当美观。石柱是白砂石料,瓜棱八面,两条威武虬曲的蟠龙,生龙活虎地盘旋在石柱上,雕刻工艺精美,龙的造型形神毕肖。门前两边的石碑也竖立起来,庙内新造了塑像,算是得到了一些保护。对面的戏台石条台基,砂石立柱,卷棚屋顶,木雕石雕精美华丽,可惜屋脊漏水,筒瓦破败,摇摇欲坠,亟待抢救。
古街古院 风韵犹存
漫步神武古街道,条条街衢四通八达,大街小巷互相连同。层层石条铺就的古街道车辙深深,两侧商铺摊点密集繁华依稀辨认。走在上面,耳边仿佛听得见隐隐的市声叫卖和车马粼粼。据说当年这里每年的集市相当繁盛,集市分片,各有特色。村中传有“南市牲口集,北头猪羊市,街上农贸吃,村中唱大戏”的说法。即便今天,早年商铺的砂石台基、拴马桩、饮水石槽都可不时遇到。
村里的古宅院原先不在少数,现在虽然改建不少,但仍然留有五六套像样的古宅院。
一是傅必威的楼院。现后人有傅子平、傅子君所有。这是一家三进院,一进院内是马厩、柴房、小菜园;二进院内有东西厢房各六间,二院石阶砖垛,尖顶屋脊,前后流水,典型的北方门楼。三进院内仍是东西厢房各五间,正面二层楼院,可惜抗日战争中烧掉了二层,留下一层依然住人。上下院内屋内收留了几乎全套的农家耕作农具和家用器具,一应俱全,应有尽有。此外后院原有小杏林。
二是傅必宏的小南院。傅必宏曾在太原食品三厂工作。该宅院与傅必威楼院斜对面,因为临街,坐南朝北。砖砌门楼,高大坚固,门墩石狮,魁伟凛凛,极尽豪华。进门后,有过厅,槅扇门,两侧是伙房、醋坊、家什储藏。院内东西两侧厢房各五间,中间是大厅,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据看护人说,主人在外地居住,院内依靠本家邻居照看。除重要物件带走外,中庭内收留了家中所有家具器具,但是仍然有被盗贼开挖的小洞。后院建筑基本倒塌,现在种着菜园玉米。
三是傅尔岐的大南院。该院位于傅必宏小南院东南侧,早年颇具规模。近年倒塌加上改造,仅仅留下正房五间,住着一对老人。
四是傅以诫的楼窑院。其弟有傅以谦、傅以新、傅以诠、傅以诚、其妹是寿阳晋剧团主演傅果仙,艺名“尖山红”。该院为坐西朝东。门厅偏右,进入门厅,为东西南北四合院。西面为上楼下窑的结合院。老大现在上海居住,1985年自愿将该院捐献给寿阳一中,但至今未得到任何保护和维修。
除此而外,在西头还有几座院落,古风犹存。
武备带兵 叱咤乡里
历史上还出了阎姓明代武举人称“阎兵备”,就任山西省“兵备”一职,相当于省人武部或省军区之职。他在尖山村修建大量古军事设施,曾带回兵器用以自卫。私设练兵校场,重修通往教场沟的兵道,并在街口处修建月亮门,从城中往出走,下坡前额雕“秀尔辂”,寓意由此登临科举之路(辂);从校场回城后额镌“云路街”,形容登云踏雾而归。而在阎武备回太原府值班时,路经解愁所走之马道山,称作“马道”,现为马道村。当时民间纳粮进贡都来尖山,饮马放马的地方就叫做“放马沟”,屠宰杀马的地方叫做“索马”。
早年这里富商云集,曾为繁华市贸集镇,后因阎兵备嫌集市嘈杂,出面官方干预,强行将集市迁至宗艾,而宗艾商人极其精明,给每个来宗艾赶集的人一个红烧饼,用以招揽商客。自此才有了明清以后的繁华的宗艾古镇。千年过往,风雨沧桑。但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青砖墨瓦、高门大院的豪华民居、古老沧桑的石砌街巷、直陡冲天题名“云路街”的花墙隘口,和十多处古庙古阁的遗址散碑等散落于村落的街头巷陌,昭示着神武村昔日的辉煌。
峪口村是吴氏一族的发迹之地,在本村建有极为阔绰的老坟地。其中最为显赫、政绩卓著的算是明代吴玉和他的儿子吴成美,两代监察御史,可谓政声斐然。或许是对于神武村阎兵备的叱咤乡里有所不满,启动官法状告阎家,因阎家强势地头,并未奏效。吴氏便专门选中神武村采坟落户,与阎家作对,遂采定一处好穴地,即靠近河底村叫做“石冲”的洼地采穴,阴阳认为是“砚瓦穴”,此穴可出一斗芝麻的官。偏偏阎兵备根本不吃这一套,叫了风水师看了,便在神武村村口修了一座砖塔,称作“铁笔塔”,算是镇住了那座“砚瓦穴”。两家强势你争我斗,只有百姓遭殃。有一年暴雨突发,洪水泛滥,冲走了半个尖山村。于是民间认为阎兵备和吴玉两家,一文一武,文不敌武,吴家输给阎家,自此留下“一笔勾倒吴家坟,河刮尖山半个村”的说法。
吴玉父子 两代清官
除阎兵备外,又有明代文士吴玉在此多有遗迹。他原本寿阳峪口人氏,官至监察御史。到发家后,看好神武村的风水宝地,选择墓地埋葬于此。近年出土墓碑,记录此事。可见其历史悠久,人文古老,人杰地灵,民风醇厚。
据《寿阳县志》载,吴玉(1586~1642年),字和璞,寿阳县峪口人,明代天启年间壬戌进士,任知县时政声大著,授广西道监察御史,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明代时,监察御史分道而称,如在山西任职便称山西道监察御史。专门负责建言、监察与弹劾。崇祯即位,诛魏党,开言路。吴玉应诏慷慨陈奏,皇上嘉嘉奖并采纳。又弹劾辅臣刘鸿训接纳贿赂而擅增税赋,查得实据,据理查办。敕书诏对文华殿,虽抗词狡辩不少,然终究使“鸿训之初终易辙也”。皇上感叹说:“真铁面御史也。”吴御史去世后,存有奏议十余篇。清代道光十六年,时任户部左侍郎的祁寯藻为追念乡人,继承遗志,特请张穆将吴玉遗留奏稿校订,于道光十七年出资刊行。此事在祁寯藻的《观斋行年自记》和张穆的《殷斋文集》中均有著述。
清代编撰的《四库全书》中,有《吴侍御奏疏》一卷(山西巡抚采进本)注明:“《吴侍御奏疏》,明吴玉撰。玉,寿阳人,天启壬戌进士,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吴玉的父亲吴成美,嘉靖辛酉年生,崇祯己巳年殁,享年六十有九,万历年间贡生。一生生有四子,曰吴玉、吴升、吴堡、吴塾。他被敕封监察御史,也是一位清官。在宗艾他的墓志铭铭文中,碑名即是“明封文林郎广西道监察御史吴公墓志铭”。可见,吴成美的监察御史是皇上所封。皇上为什么要封他与儿子吴玉一样的官职呢?一方面,碑铭中说:“吴世居太原寿阳之峪口村,历宋、金、元,代饶賦仕,更多隐君子……蝇蝇不绝,号望族也”,他“封公(成美)摅素养以匡时,而长公扩纯忠以全孝。一室渊源,半生靡厉”的为国分忧、匡正时弊的无畏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此碑先前在宗艾,后至平舒。前不久,位于宗艾镇尖山村东北“十字坡”地段,又发现3块墓碑,碑文清晰可认,保存完整,均是明代崇祯年间御史吴玉和其父的墓碑。详看三块碑文,一为吴玉父吴成美的墓石,上刻吴公与配偶及子女的名字;一为吴成美的墓志铭,明崇祯二年十月立石,由当朝太子太保、建德殿大学士韩爌(蒲州今永济人)撰文,记述了吴公的生平;一为吴玉的墓志,康熙三十一年立石,碑文记载了吴玉任御史时,因劾刘鸿训等,直声大著,崇祯皇帝面以“忠谠”。吴玉卒于崇祯辛巳十四年,享年五十六岁,葬于尖山村之东北地名“十字坡”。由此证明“十字坡”确为吴玉之墓地。当然,民间还传说,吴玉葬于尖山。葬前被人砍去脑袋,墓内所葬只是用金子铸就的一个人头和无头肉体。这说明,吴成美、吴玉父子,皆是光明磊落,正直不阿,敢于谏言揭露时弊的御史清官,其死后被人加害也是有可能的。这为我们研究明代寿阳的历史、民俗和人物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孙钟秀民俗画展馆
2016年10月20日这天,在一片喜庆欢乐的音乐声中,宗艾镇神武村乡土艺术大院开发暨孙钟秀民俗画展馆正式开馆。晋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晋中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 梁燕玲、副县长马继和、宗艾镇党委书记史敬海、县文化局局长陈文君为孙钟秀民俗画展馆揭牌。
民俗画展馆的作者是孙钟秀、朱翠秀老两口。孙钟秀 1939年出生于山西省寿阳县宗艾镇尖山村,寿阳民间文化艺术家。爱好“根雕”“泥塑脸谱”“葫芦画”等艺术创作,潜心于漫画、民俗画的创作研究。早年中学毕业后就职于山西省建设厅科研所。1962年,国家号召国家机关干部支援农业生产第一线,集多才多艺于一身的孙钟秀满怀热情回到家乡,劳动之余,制作昆虫标本、引导农民认识益害虫、保护农作物、增长粮食产量。为活跃农民文化生活,三分钱自制幻灯机,赴全县各村放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受到省、市、县领导表扬。花甲之年,茶余饭后,开始了漫画、民俗画的创作和民间文化艺术的研究,创作了大量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的作品。
朱秀兰,女,1944年生于寿阳县温家庄乡朱家沟村。从小爱好书法、创作,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初中毕业后任小学教师,以文会友、以艺结缘。1962年与孙钟秀结婚,成家生子、操持家务、生产劳动,始终不忘书写创作,丈夫的每一幅民俗画作品都有她的诗文相配。创作路上,夫唱妇随,比“艺”双飞。
孙钟秀与朱秀兰夫妇,笔耕不辍,他们的作品《尖山造纸业,辉煌三百年》《新二十四孝》《祁隽藻的传说》《老寿星的故事》《朱元璋与马娘娘》《方山故事》《寿阳茶食》等40多件300幅民俗画作品,先后在《山西日报》、《山西青年报》、《晋中日报》、《寿阳家》、《文化寿阳》等刊物上发表、展出,大力推动了当地民间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保护工作。2014年分别由晋中市人民政府、寿阳县文化局颁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证书。
还在1975年,县里组织美术作者参观户县农民画,我与孙钟秀有幸被邀请。30多年后,孙钟秀、朱秀兰夫妇先后创作了300余幅民俗画,120多件根雕工艺作品和泥塑脸谱、葫芦画等作品进行集中展出,这些独特的艺术作品记录了一对耄耋老人追求艺术的漫漫历程。当即我决定在《文化寿阳》刊物每期辟出专栏,刊登他的作品,并引导他朝着乡土民俗画这个方向发展。同时又建议、敦促宗艾镇党委书记史静海、镇长张素梅和神武村党支部、村委会干部付志刚,专门辟出村委会文化室,为孙钟秀开办民俗画展馆。
开馆仪式上,神武村党支部书记、漫画家孙钟秀、县作家协会主席白长生向到场人员介绍了民俗画展馆有关情况,《寿阳家》杂志社、寿阳县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的书画家们为孙钟秀民俗画展馆赠送了书法、绘画作品;寿阳县文化局向孙钟秀民俗画展馆赠送书籍并奖励1000元;宗艾镇副镇长高泰生宣读了《关于开发宗艾镇神武村乡土艺术大院的招标策划方案》。宗艾镇镇长张素梅宣布民俗馆正式开馆。副县长马继和说:宗艾镇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明清时期晋商中的具有强劲实力的一支艾商队伍,它前后绵延数百年,积累和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和诚信精神,锻炼和培育了一大批经济、文化人才,成为宗艾的坚实的文化根基。数百年过去,在这种传统文化即将失传的时候,宗艾镇党委政府抢抓机遇,着力实施文化战略,从抢救、保护当地文化遗产做起,抓文化产业,抓旅游开发,以文化带动经济发展,这一思路的转变,恰好顺应了中央“一带一路”的方略部署,恰好顺应了当前生态寿阳建设的发展趋势,很值得提倡。
人杰地灵 才俊辈出
神武村以阎、孙、傅三大姓为主,后迁来赵姓、陈姓等,俗称“阎孙傅子三辈子,剩下来都是外来的”。傅姓傅彦才,在洪武年间由寿阳移民之忻州,传25代,人口达2万之多,至今约645年。
古代神武村出了三位举人。两个“文举人”,一为傅英,后人傅以谋,曾任洪洞县令。一为傅基仁,曾任荣国府政务。一个“武举人”,姓孙,人称孙武举,小名“年八”,因大年初八出生而名。到了民国,18世孙傅崇、傅尔越曾在阎锡山部下任军长等要职。
到解放初期,出了山水画家傅以新。傅以新1943年生,山西寿阳人。196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导师李可染、李苦禅、李斛、宗其香。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其文学修养造诣颇深,他写的古体诗,格律严谨,诗味淳厚,写景寓情,读之如入画境中。正如他的画中诗句所写:“塞外寻春笔底迟,坠崖得句有谁知,丹青一梦诚如海,功在铁鞋磨碎时。”著名评论家郎绍君称他的诗有“青莲遗意”,可见其诗家之气质。毕业后曾任天津美术学院教授,1994年任中央民族大学文艺研究所教授。现为博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傅以新幼承家学,受过严格的传统书学训练。其祖父是清朝末年的举人,父亲则是国民党时期的地方盐运兼财政局长。他们两个人后来又都弃官转而从事教育事业。傅以新的祖父和父亲的书法都比较好,所以从小我就被他们‘逼’着练书法。其实傅以新一直喜欢画画,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傅以新终于如愿以偿地跨入了通往艺术的大门,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傅以新绘画淡雅空灵、雄浑苍厚,法书灵动飘逸、依势而取,都有一种感人的情绪渲染和宏大气势,折射着人生哲理和美学理念,体现出了文人所具有的深厚内涵。
(本文吴玉、傅以新部分内容采自弓有芳和网络,致谢)
图文来源 |白天
本期编辑 | 潘福明 潘丽霞
Hash:46af7db7f070b04cf98490b927105dea2f2110ad
声明:此文由 寿阳文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