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朝阳赵尚志纪念馆、赵尚志烈士陵园——家乡人以这种方式纪念英雄
尚志乡、尚志村、尚志小学、尚志桥、尚志柳……在抗日英雄赵尚志的家乡朝阳,经常见到“尚志”的字样。家乡人以这种方式表达对赵尚志的怀念和对尚志精神的崇敬。
赵尚志在朝阳生活的11年时光里,跟着父亲念书识字,懂得孝道,伸张正义。随着父母流离失所的经历,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革命的火种。
在之后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涯中,他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对党的无限忠诚,被后人传颂。
在朝阳市朝阳县尚志乡尚志村的将军山上,赵尚志烈士陵园巍然矗立,墓室里安葬着赵尚志的颅骨。60公里外位于朝阳市区的赵尚志纪念馆,详细记录了赵尚志革命战斗的一生,开馆至今接待人数已近800万人次。
“走出去请进来”讲尚志故事
4月8日上午,王文党从40公里外的朝阳县西五家子乡西五家子中心小学赶到赵尚志纪念馆,和他一起来参观的,还有学校的32名学生代表和老师。他对记者说,给孩子们讲述家乡英雄赵尚志的故事,让他们感悟英雄精神,能够真正激发孩子们对理想信念执着追求的内在动力。
纪念馆里,孩子们边听讲解员的讲解边在小本子上认真地记录。
赵尚志纪念馆负责人许国利站在纪念馆门口的广场上,看着从纪念馆门口进入的参观者,感觉很欣慰。这座位于朝阳市双塔区中山大街2段、占地近2万平方米的建筑,凝结了无数人的心血,也将给予无数人奋进的力量。
许国利指着面前的这幢高大建筑对记者说,当初修建这座纪念馆有很多寓意,比如纪念馆高11米,正面长34米,象征赵尚志11岁离开家乡以及34年短暂而壮烈的人生,俯瞰纪念馆可以看到平面为一个方正的“尚” 字,纪念馆正面像张开的手臂,寓意家乡人民张开怀抱迎接英雄魂归故里。
赵尚志纪念馆于2008年10月25日对外开放,至今已接待参观者近800万人次,今年清明节期间有3600余人来这里参观。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更为忙碌。为了充分发挥党史教育基地的作用,赵尚志纪念馆推出了系列活动,包括“请进来”共享红色资源,“走出去”开展“六进”活动,“网上行”推出系列节目,“育新人”培育时代新人等。
许国利介绍道,纪念馆除了组织观众进馆参观、拍摄视频、线上直播,还组建由优秀讲解员组成的宣讲团,带上悉心策划的故事、节目、展板走出纪念馆,通过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进农村“六进”活动,把赵尚志的故事、党史故事讲到基层。此外,与媒体合作,通过公众号、抖音短视频及网络直播等新媒体平台,推出一档以“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百年故事”为主题的系列节目。面向全市学生开展“宣讲尚志故事,培育时代新人”活动,公开招募、培训小志愿讲解员。
许国利说:“搞这些活动,就是要把红色火种播种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从小培育他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记者采访当天,正赶上党史学习教育省委宣讲团来这里宣讲,赵尚志纪念馆副馆长郑滢认真地做着笔记,她说,宣讲团专家提出的关于纪念馆发挥更大教育作用的建议,对他们下一步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保护颅骨 一刻不能等
在朝阳县尚志乡尚志村的将军山上,有一座肃穆的陵园,这就是和赵尚志纪念馆同期修建的赵尚志烈士陵园,墓室里安葬着赵尚志的颅骨。
1942年赵尚志牺牲后,他的遗体被敌人沉入松花江,头颅被敌人锯下后一直不知所踪。2004年,赵尚志的颅骨在失踪62年后于长春被发现,后经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鉴定为赵尚志颅骨。
2008年10月25日,在尊重赵尚志亲属意愿的情况下,赵尚志的颅骨被安葬在他的家乡尚志乡尚志村。与此同时,英雄颅骨的保护问题也提上日程。
最初,赵尚志颅骨安葬地温度湿度变化较大,工作人员担心颅骨会受损。郑滢联系到了国内颅骨保护的权威机构之一——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研究所,几番沟通,制定了一份详细的颅骨保护方案。
“起初,我们想对安葬地附近微环境进行改造,但权衡之后这个方案被否定了。最终将这里大环境改造成恒温恒湿。每天上下午,工作人员都会到墓室检查两次温度、湿度并做好记录,确保墓室内的环境保持在骨骼保护最适宜的温湿度。”郑滢说。
在赵尚志烈士陵园纪念堂的墙壁上,写着赵尚志将军的词作《黑水白山·调寄满江红》,“争自由,誓抗战。效马援,裹尸还……”郑滢逐字逐句地诵读着,她说每次读到这首词作,都仿佛看到赵尚志将军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身影。她希望纪念馆能通过不懈努力,将赵尚志的故事讲出去,将尚志精神传承下去。
如今,在赵尚志的家乡尚志村,除了赵尚志烈士陵园,还有赵尚志将军故居、赵振铎(赵尚志的父亲)墓、尚志柳广场等,这些基本形成了以赵尚志烈士陵园为核心的纪念园区,每年吸引很多人来这里感悟英雄精神。
建设英雄故里
朝阳市史志办公室原副主任雷凤祥多年来潜心研究赵尚志档案资料,先后撰写了《铁血军神》《满门革命》《英雄故里尚志乡发展战略研究》等纪念赵尚志的文章和著作,在他心中,两次被错误地开除党籍,多次被捕入狱,依然矢志不渝的赵尚志,是传承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最好的榜样。
1993年,雷凤祥第一次到尚志乡担任党委书记时便开始宣传尚志精神,用尚志精神激励自己的工作,激励人们建设家乡。
云蒙山上建起了千亩杏树林,村里发展旅游产业,发展乡村教育,在雷凤祥看来,建设好英雄家乡是对英雄最好的纪念。
尚志乡原名王伦沟乡,为了纪念英雄赵尚志,1997年3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尚志乡。
4月8日,记者来尚志乡采访,随处可见英雄名字的印记,尚志村、尚志桥、尚志柳、尚志希望小学、尚志少年宫、尚志卫生院。71岁的尚志村村民赵文德站在村里那棵170多年树龄的“尚志柳”下,向记者讲述赵尚志的故事,讲述村子的变迁。在他心中,这里是英雄的故乡,他们时刻铭记英雄的事迹。
村里有一座灰色的四层楼房,是尚志红军学校。这是辽宁省第一所用红军名字命名的学校,而选择在赵尚志的家乡建设,是为了更好地传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据了解,学校先后荣获朝阳市素质教育示范校、朝阳市文学教育特色学校和辽宁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地学校等荣誉称号。
在学校的活动室里,陈列着赵尚志的照片和事迹展板,副校长李曦东告诉记者,学校以“崇德尚志,慎思笃行”为校训,一直肩负着传承“尚志精神”和“红军精神”的双重使命。在他们心中,红色力量正源源不断地滋养着青少年,让他们茁壮成长。
每到清晨,尚志红军学校红星广播站都会播放一首红色歌曲,充满力量的旋律在村子里久久回荡,让英雄故里充满了向上的力量。
专 家
“一门忠烈”的 赵尚志家族
雷凤祥
朝阳市史志办公室原副主任
朝阳市赵尚志研究会秘书长
1908年10月26日,赵尚志生于朝阳县王伦沟乡喇嘛沟村,即今天的尚志乡尚志村。
赵尚志是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深谙兵法,骁勇善战。1926年回东北,他先后在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开展革命活动。他曾被错误地开除党籍,但他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不变。在他就义40年之后,1982年6月8日,中共黑龙江省委重新审查后,决定恢复赵尚志的党籍。
赵尚志一家有多人先后投身革命,堪称“一门忠烈”。
赵尚志的父亲赵振铎,是清末秀才,他经常对族人说的一句话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母亲张效乾,相夫教子,深明大义。在父母的教育下,年幼的赵尚志心中打下了“除暴安良”“忠贞爱国”的烙印。
在父亲的影响下,赵家的子女都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九一八”事变后,赵尚志的二哥赵尚朴、四妹赵尚英、四弟赵尚武相继走上革命道路。
1932年,赵尚朴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在绥远前线与日寇作战。后受党组织派遣到延安,随后在晋绥地区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抗战胜利后,赵尚朴回到东北,是解放哈尔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赵尚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艺团体,先后在东北文教队、东北人民艺术剧院、辽宁人民艺术剧院从事文艺工作。
“七七事变”后,赵尚武加入八路军,在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从事文艺工作。后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文艺宣传工作。
传 承
祖孙三代讲尚志
在今年赵尚志纪念馆开展的“六进”活动中,有一个名为《祖孙三代唱党歌》的群口快板节目颇为引人注目,这个节目由赵尚志纪念馆名誉馆员李国文创作,并与儿子李铁丹、孙女李沁陶同台演出。4月8日,记者采访时遇到李铁丹,他正在忙于录制这个节目。
李铁丹在赵尚志纪念馆工作,在2007年纪念馆筹建时就来了。他的父亲李国文已经年近七旬,是一位专业戏剧作家、曲艺作家、快板书表演艺术家。李铁丹告诉记者,父亲这些年来花费大量时间研究赵尚志的资料,从1995年开始创作关于赵尚志的作品,曾创作50集长篇快板书《神虎将星赵尚志》,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创作30集系列快板书《东北抗联英雄谱》。父亲创作的大型现代评剧《赵尚志在1933》在2009年参加全国优秀地方戏展演时,获得文化部参演剧目奖。
受爷爷、父亲的影响,12岁的李沁陶也是一个“小红星”,虽然年龄小,但演出经验很丰富。“她在抗疫演出中演过很多节目,曾获得过省里的大奖。”李铁丹说。
《祖孙三代唱党歌》虽然是李沁陶演出的第一个关于赵尚志的节目,但她一直听爷爷、父亲讲赵尚志的英勇事迹,赵尚志早已成为她崇拜的大英雄。
李铁丹说,现在全家人都在为《祖孙三代唱党歌》的演出忙碌着,而能把赵尚志的革命精神用这种方式传承下去,对他们全家来说,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
来源:辽宁日报
记者:赵 雪
Hash:6573a6fe9d0a25cc882317aec443edd38d038c62
声明:此文由 V朝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