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23公里穿越荥阳、新密山区 毫无困难 这座山真适合你
12月2日,入冬近一个月了,与李老师商量再去一次香炉峰,这次是去香炉峰西侧的一个名为“马头山”和“龙马寨”的地方,几次上香炉峰都遥望马头山,而无机会一游。
本打算从“楼院”上山,谁知,刚到大洪桥,荥阳与新密的分界桥就被路障拦下,其实导航也有修路指示,出于侥幸心理,仍然从这里走,结果败给了事实。
下车,从大洪桥右侧进村,一路摸索着上山。凭经验,顺这条村村通应该能找到上山的道路。
虽是初冬,但此时的山上已显苍凉,灌木与野草灰黄满目。
路边这些枸杞子格外显眼,偶然还可顺手摘下几颗品味甘甜。
一路向上,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大车路上,这条路是采石场大车行走之路,前些年这里开始采石,如今似乎已停工歇业。
沿大车路绕过一山坳,见到有一老人在修补道路,上前与老人攀谈,老人家在王宗店,就在这附近,打小就在这里生活,这一带的山都已走遍,还为我们指出马头山与龙马寨的位置,感谢您老先生!
从这个位置向西北看,就是马头山了,此景为马尾,马头还须转过山窝才能看到。
我们绕大车路转了两三个山窝,约三公里,已到香炉峰西侧。
又沿大路向南走了一段,已见到新密所修的观光栈道,这次我们的目的地不是香炉峰,故返回,继续向西。
路边仔细观察,会有这些石头与窑洞混合堆砌而成的住所。
这里是山谷最低处,从此处可上马头山。
行至半山腰,再向东看,香炉峰上的祖师殿分外突出。
终于登上山脊,上山的小路时隐时现,受灌木荆棘所困,正好在此小憩。
据老先生所讲,马头山上有三个寨子,互为犄角状,易守难攻。在此向右看,可见一个较大寨子,一圈的灰白色寨墙依稀可见。
此处可见一寨门,不见道路,只能绕行。
绕至西侧,道路渐好,可见西侧有上山小道,原来我们刚才上山的路并非村民常走之路。
左侧有一寨门,保存较好,只是此寨没有名号,或许都属于龙马寨。
进寨后,再向南走过一段,已是此处最高点,向南那个最高的山峰就是马头山主峰的位置。
此时我们已行走约8公里,我有意沿刚才寨门西侧返回,李老师却无返回之意,大概看了下距离,我们要沿山脊转过三个山头,距离约9公里,再从村子绕回大洪桥约5公里,此时,心里还是有点打鼓,只是状态尚好,无疲惫感,走!
前路发现一堆白色石头,走近一看,似乎是汉白玉之类,天然堆砌,与周边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看到前面那三个山头了吧,是我们半程的顶点。
到达第一个小山顶,再看右侧的山寨,更加清晰。
回头再看来路,早已不见来时的寨门。
从这个角度向东看,几条山脉突起像手指般,这里我想想了五指岭。
终于登顶,马头山的最高峰海拔770多米,在周边来看,是最高峰。
稍作调整,开始向对面的山寨行进。
下山路陡,倒也省体力,只是有些废鞋,再看刚才的顶峰,甚是险峻。
在这个地点拍一张全景很有意义,这里就是两处山脉的中分之地。此时若非冬季,景致一定更加秀美。
继续行进,寨门就在前方。
终于到达寨门,有些小意外,此处寨门仍然无名牌,还不是正门。
沿寨墙向北踏上归程。
返程这条路,相对来时那段,已显开阔平坦许多,这才是人们经常行走之路。这里有寨门遗迹。
前方还有一寨门,看形势保存较好。
旁边居然还有个耳房,应是把守山寨大门哨位休息所用。
出寨门,回头再看,终于看到繁体“龙马寨”三个大字,虽然已模糊不清,但仔细辩认仍能看清。
出寨门,一片坦途,宽阔的山脊对我们来说太奢侈了。继续前行约20余分钟,到下山小路口,此处有一悬崖,也是一道景致。
悬崖之下长满各种树木,以杏树居多,来年春天,这里要再次拜访,杏花一定大有可观!
继续下山道路越来越宽,遇到一放羊老乡,身板硬朗,精神矍铄。攀谈几句后继续前行。爬山的乐趣不止于登高,更有与乡亲们聊天的各种乐趣,传说、故事、乡音都是我们兴趣所在。
继续下山,已上村道,再行约5公里就可到停车之处。
此处土坎有点意思,土坎之中有几层石头,像是三名治,起初以为是古代堆积层,类似某文化遗址,走近再看,原来是鹅卵石居多,再看地形,此处位于山谷之中,推测,以前这里曾有一条大河,水量相当充沛,最后也得到了村民的印证。
这次徒步,穿越荥阳、新密几个村子,起初并未想到会有如此大距离的行程,从大洪桥绕了一个大圈,几个山头走下来,约23公里,然而,却并无疲惫之感,究其为何不觉疲惫,自以为,季节可能是主要原因,冬季爬山体力消耗较少,加之山中道路虽然不平,却也充满乐趣,在山路间行走全身都在运动,不是平地所能比的,一周一次的徒步之行,你也要加入吗?
图/文 作者:木木
原创文章 转载须经授权
Hash:71ecd1dd6bb13ea12493e4bdf7442b35100abcbd
声明:此文由 郑西圈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