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 | “国保”徐水东黑山遗址:一盘老土炕 温暖两千年

引子

作为南水北调工程天津十渠的文物保护项目之一,2006年4月至2007年1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保定市文物管理所对徐水东黑山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发掘工作,揭露遗址面积5400平方米,发现了丰富的战国、汉代文化遗存。

对于这里西汉火炕的发现,着实让专家兴奋了一阵,因为在此之前我国发现炕的遗迹多分布在东北地区,且时代最早的为东汉晚期。此处西汉时期火炕的发现,无疑填补了汉代建筑史的研究空白。

“国保”徐水东黑山遗址:

一盘老土炕 温暖两千年

文/刘柯旋

夜幕降临,男子劳作归来,倚靠在温热的炕头,消除一天的劳累。孩子们在炕脚嬉戏玩耍,妻子端上热乎饭菜,一家人其乐融融,享受温馨时光。屋外寒风凛凛,室内陈设简陋,因为一盘暖暖的土炕,使这幅两千年前的和美画图一直温暖到今天。

炕,《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北方一些地区用土坯或砖砌成的睡觉用的长方形台,上面铺席,下面有孔道,跟烟囱想通,可以烧火取暖”。相对人类祖先洞穴席地而居,炕的出现意义重大。

河北省文物局编著的《徐水东黑山遗址发掘报告》(2014年6月出版)中记述,“目前我国发现的炕的遗迹多分布在东北地区,且时代最早的为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晚期。东黑山遗址中的火炕是华北平原地区首次大面积发现,其年代最早可到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中晚期,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的同类建筑形制,填补了汉代建筑史的研究空白。 ”东黑山遗址位于徐水区大王店镇东黑山村村南,处于丘陵山地向平原的过渡地带,北距境内燕南长城约6.5公里,为2003年南水北调文物调查时发现。

2006年4月至次年1月,省文物研究所组织发掘,重要收获是战国小城和汉代房子的发现。小城是燕南长城外围重要的军事设施,城址分为南北两城。北城略小,东、北、南城垣正中各有城门一座;南城的西、南、东垣无门,城北门处有宽4米的道路一条。城址东、南侧的护城河依然存在。

汉代房子大多长、宽在3至4.5米之间,分为半地穴式和地面式两种。房子大多有炕,炕和灶相连,烟道有两条或三条。两条烟道的时代较早,为西汉中晚期,三条烟道的为东汉早期,炕长3米、宽1.5米。整个遗迹约150万平方米,面积之大、内涵之丰富是近年来河北发现的战、汉时期遗址中少见的。 2013年3月,东黑山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夏日清晨,走在东黑山村南崎岖起伏的乡路上,透过高低错落的山楂树、玉米田和沟堑里过膝的绿草,探寻历史遗迹。拐弯处,路遇70岁的村民田树林,身板硬朗,声如洪钟。多年习惯,暑天开始割草为他20多只羊准备冬天的饲料,犹如过去人们提前备足入冬烧炕的柴火。他说,眼前这两块地老辈人都称作“南城”“北城”。明明是地为什么叫“城”?后来考古才知道,这里本来就有城,有住户,只不过时日长了废为耕地,但是盘火炕一直沿袭了几千年。如今天然气入户,家家有了暖气,一些上岁数的人还留着老土炕不舍得拆。

对于北方人来说,一盘简单而又丰富的土炕联系着一个人的生老,一个家庭的冷暖,延续着黄土地上的灿烂文明。从炕上落生、牙牙学语、翻身爬行,到下炕独立行走,便开启了人生的航程。有一天窗棂贴上大红喜字,灶头飘出肉食香气,预示着一个家庭的建立,炕上又将孕育新的生命。

炕是情感的寄托,有了炕才是一个家。一家人团聚融合,庆祝丰收祥日,商议生计大事,体味亲睦离合,品尝人生五味。三垧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成为世代北方汉子的梦想。多少外出游子,千里万里归来,躺在土炕上嗅一嗅家的味道,找回无忧的梦境。

坚硬而温暖的土炕,养育了北方人挺直的脊梁,坦荡的性格,暖心的待人方式。宾客亲友到来,“上炕”成为最高最热诚的礼遇。小炕桌一摆,即立下了长幼之规,人生之范,读书习字,绣红缝衣。一盘土炕生长出多少家国事,岁月情,文明史。

放眼四望,斑姬山、凤凰山釜山雄踞南、西、北三面,东为广阔平原,当年战国小城护城河痕迹依稀可辨。南水北调天津干渠从遗址发掘地自西向东穿过。

汩汩汉江水奔涌而来,从明渠顺势陡然下沉,进入地下暗渠。因为这一跨世纪工程,才使埋藏数千年的东黑山遗址面世。如今,两个“国字号”相依相伴,都在中国发展史上留下惊艳一笔。

隆隆水声从地底传来,如战鼓、马嘶、人沸,如灶膛熊熊的火,讲述激越的记忆,呼唤远古的文明。又恰似时光不停的脚步,勃发滚滚向前的力量,奏响伟大复兴的恢弘乐章。

《古代这里曾有一条“国道”》

讲述人:汪东

Hash:3bf16a2222dadb4e193f8830d2d85b5027c4757a

声明:此文由 寒岚藏奇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