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祖坟,隐藏水下300年,因一场自然灾害被意外发现
多年来一个谜团一直困扰着考古人员,那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他的高祖、曾祖修建的祖坟-明祖陵消失不见了。
明明史书上有明确记载,明祖陵修建于盱眙县城一带,可从古至今从未有人发现过这个陵寝。
直到一次偶然事件的发生,这座神秘陵寝的面纱才终于被揭开。
1963年,我国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大干旱。位于江苏省的洪泽湖日渐干涸,水位变浅,一些石像躺在淤泥里若隐若现,这立刻引起了我国考古机构的注意。
考古专家日夜兼程地赶到洪泽湖,开始了科考工作。
9座拱门,21对石像,极具规模的豪华正殿,又位于盱眙县,这些信息都与消失了300年的明祖陵高度吻合。
最终考古专家判断,这就是消失300年的明祖陵。
面对如此宏伟的建筑,即便是见惯了大风大浪的考古专家们也不由感叹:它虽不是皇陵,却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与作为皇帝陵墓的明十三陵相比也不相上下。
明祖陵有城墙三道、金水桥三座,殿、亭、阁、属房数以千计,其他的石画、石像数不胜数。
那21对高达百丈的大型石像整齐地排列着,雕刻地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仿佛真如君王早朝,臣子列班一样。
陵寝主人的身份已经确认了,但更多的谜团接踵而至。
这座陵墓为何会出现在水下,又为何不是皇陵却胜似皇陵?
想要解开这些谜团,还得从朱元璋小时候讲起。
元朝末年百姓民不聊生,朱元璋的家里一贫如洗。
公元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第二年春天又遇蝗灾,半月之内,朱元璋的父母双亲与大哥相继被饿死,只留下朱元璋和二哥相依为命。
家徒四壁的两个人,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隔壁的邻居心生怜悯,给了兄弟二人一块坟地,朱元璋的亲人这才得以草草下葬。
为了活命,朱元璋入寺为僧,并在25岁时参加红巾军。布衣出身的朱元璋一路过关斩将,最后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
明王朝建立之后,修建祖坟成了朱元璋心里的头等大事。
古时候,人们通常认为祖坟的选址和修建可以影响以后整个家族的兴衰,而对于朱元璋来说,祖坟的修建自然也就代表着大明王朝未来的命运。
想要修建祖坟,朱元璋面临着一个重大难题,就是祖宗们的埋骨之地究竟在哪呢?
朱元璋的祖辈们因为贫穷,过着四处漂泊的日子,埋骨之地又要去哪找呢?
贵为皇帝的朱元璋高价悬赏四处打听,最终在高人指点下,弄清了祖辈居住在江苏省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元朝末年,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携全家老小逃难到了盱眙县。
找到了祖宗的埋骨之处,可谓万事俱备了。
就在陵墓即将开建时,风水大师提出了异议,认为这里并不算是风水宝地。
然而朱元璋认为,祖坟本来就在这儿,贸然挪坟恐怕会影响江山社稷,决定就在原址上修建。
为了弥补风水缺陷,朱元璋让人在筑陵墓时对地形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多水填水,少山造山,人工造出所有风水要素。
据史料记载,明祖陵的建造用时28年,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朱元璋将明祖陵修得不是皇陵却胜似皇陵,其实是打着让大明王朝千秋万代的如意算盘。
关于朱元璋的先祖,坊间流传着很多传说。
据《泗虹合志》记载,朱元璋的祖父无意中听到,一个路过的道士对徒弟说:葬于此处,后代可出天子。起初徒弟不以为然。道士说:在这里插上树枝,几日之内必会发芽。徒弟就随手折了树枝插在这,几天之后,朱元璋的祖父发现那根树枝真的发芽了,于是就把这个事情告诉了朱元璋的父亲,说是等自己百年之后一定要把我埋葬在这。
还有传闻说,朱元璋的祖父水性特别好,人称“下得水”。有一回遇见了一位风水先生,要将龙骨葬于水下,却因为水太深下不去,于是找他过来帮忙。朱元璋祖父心想龙都埋在这,就想着把自己父亲的骸骨也埋在这。风水先生起初不答应,当看到朱元璋祖父能像鱼似的在水中自由穿梭,也就点头同意了。风水先生口中念念有词“左角左臣相,右角右臣相,朱家天子刘家相“言下之意就是朱家将来能出皇帝。
从这些传说来看,朱元璋之所以能以布衣之身,最后手握江山,祖宗陵墓似乎起了很大的作用。事实果真如此吗?
古时候都讲究血脉之说,布衣出身的朱元璋想拿老祖宗的坟墓做文章,用传说给自己的身份加上一些传奇色彩,这一点也不奇怪。不过是为了让自己的身份与皇位相匹配,与平民相区分罢了。意思是告诉普罗大众,皇帝可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
那么话说回来,朱元璋为何要把陵墓建在水中?以古代的技术真能完成这样的操作吗?
有资料显示,这座陵墓开始并不是修建在水里的,后来因为这里的选址实在太差,即使人工制造出各种风水元素,也逆不了天意,最终还是导致陵墓沉入水底。
明弘治七年淮河中下游连年受灾,明祖陵长年累月的遭受水患,最终这座曾经风光无限,万众瞩目的陵墓,在清康熙19年沉入洪泽湖底。
Hash:288845bc82d1e6d257c361d28b91e94a9b5b516a
声明:此文由 十万个历史为什么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