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太原龙泉寺地宫金棺打开,锦囊里有32颗舍利子!

太原市太山有座千看古刹

龙泉寺(始建于唐)

2008年5月8日

这一天

埋藏于太原太山龙泉寺唐代佛塔地宫内

已经沉寂上千年的金棺银椁

在工人修建蓄水池时被偶然发现

随着石、木、铜、银等外椁一层层开启

大唐盛世的繁华渐次打开

而令人惊讶的是

五重棺椁的最后一重金棺,当时未能打开

从金棺被发现到12年的时间过去了

这座金棺还沉沉封闭着没有开启

而这一切

都因为一条千年丝带

都因为这条丝带上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

如何不破坏这个千年蝴蝶结而打开金棺

考古专家为此研究了整整12年

龙泉寺的前世今生

01

龙泉寺 ——始建于唐 】

据太原旧方志记载,龙泉寺始建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初为道教昊天祠”,五百多年后毁于金元战火,直到又百年后的明代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重建,名字也改成了“太山寺”。后当地天旱无雨,地方官和百姓们到此求雨,发现汩汩而流的泉水,认为是求雨有应,龙王赐泉,于是冠以太山寺“龙泉”雅号,并在泉水上修建龙王庙,并雕石龙,令泉从龙嘴中出。明嘉靖《太原县志》中有“太山有龙池”记载,为太山寺别名由来之史证。

事实上这座山、这座寺并不普通,千百年来,太山龙泉寺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太山景区俯瞰

02

石门——千年埋藏重见天日 】

2008年5月8日,按照规划,太山文管所所长张志敏招呼工人们在龙泉寺东100米的山前坡地开挖消防蓄水池。在此之前,此处的蓄水池因为年久已经渗水,准备新挖的蓄水池就在旧蓄水池旁边。

上午10点左右,一个工人的工具突然碰到了坚硬的石板,随后陆续发现了石条、石块等,之后,竟然出现了一个“石门”。闻讯而来的张志敏意识到这个发现非同小可,立即打电话通知太原市考古所。

03

【金棺——惊天的秘密】

抢救性发掘清理表明,这处建筑遗存是一座佛塔的基址,塔基上部已经完全损毁,仅残留一块呈长方形状的塔基。塔基中部下方,是用砂石筑砌的大约1平方米的地宫,由过道,石门和地宫主体组成,石门两侧各有一尊威武的浮雕力士像。经过发掘,六边形的地宫内出土了一座长约58公分的石函。

发掘时,地宫墓道两侧均为彩色壁画,由于氧化,不几日壁画脱落,只余下些许剥落的颜色。而地宫门口左右两尊守门力士却嘴唇鲜红,经久不变。根据地宫规格,佛塔应该有10米高,考古挖掘后,并没有发现佛塔的其余残存部分。

2008年6月12日上午10时30分,“古城之谜——晋阳古城宗教祭祀区太山龙泉寺建筑基址考古发掘”在太原电视台现场直播。地宫内散落的木椁片、石函、镏金铜椁、银椁,直至最后登场的金棺,通过荧屏展现在观众面前。普通市民以这种全新的视角感受现场考古,在山西还是第一次。

开启是在晋祠博物馆一间工作室内进行的。为避免出土文物遭到风化,室内除了不能见强光外,还必须保持10℃左右的恒温。房间一侧,摆放着各种型号的储物塑料箱,里面放着惰性气体和各种泡制好的药水,以便在开启过程中第一时间保护文物。

最先开启的是鎏金铜椁。铜椁并不大,但非常精致,棺椁壁上雕刻的铜件精美。这些铜椁壁上镶嵌的图案,都是用大约0.2毫米厚的铜片嵌到椁上的。10时50分,铜椁盖被小心翼翼地将其打开。这时,所有在场人员都发出了“啊”的声音:从铜椁下的银椁中,掉出来一件用铜片打造的“青龙”。

04

【丝带——千年难题】

在银椁上有一条用丝绸系成的蝴蝶结。“如果不能把握好清理时间,裸露在外的丝绸即将风化”,情况紧急,在场一位专家迅速指示,让工作人员转移丝绸,将其移到真空储物箱内。

“银椁下有什么?”“是金椁,还是另有他物?” 指针指向了11时30分,“金椁!”当金光闪闪的棺椁呈现在眼前,大家为之一振,笑颜顿开。来自西安的一位考古学家非常激动,这座唐代石函规格之高是他所没有料到的,“精品,这在全国都算是精品。 ”

研究显示,石椁为沙石质,长方形,长约58厘米,宽约46厘米,高约28厘米,遍刻供养人姓名。其后发现,供养人中出现了一个稀奇的字,即“忠”上加一横。这个字音读“臣”,意为只忠于一个人,为武则天所造。

另外,石函铭文中有“安息大都护”、“田杨名”字样。田杨名在《旧唐书》、《新唐书》都有记载,是武周时期坐镇西域的封疆大吏,政绩卓著。供养人姓名中还有田杨名的妻子。据此分析,石函为盛唐时期文物,塔基当建于唐武周至睿宗时期(公元684年到761年)。

出土时木椁已散乱,后清理发现四周镶嵌佛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及铺首衔环等鎏金铜饰。

鎏金铜棺长约21厘米,宽约10.5厘米,高约13厘米,坐在雕琢精美的鎏金铜质须弥座上,四周与木椁同样镶嵌佛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及铺首衔环等饰品,椁门两侧立有两尊菩萨

银棺长约13厘米,宽约6厘米,高约7厘米,镶嵌着绿松石、红玛瑙等各种宝石

银棺内安放着素面金棺,用一条红色绸带系捆,打有蝴蝶结。学者们猜测,金椁里可能还套有水晶棺或者玉棺,也有可能舍利子置放于玻璃或者玛瑙瓶中。如此一来,龙泉寺地宫舍利子当有六重棺椁。

为什么金棺出土后12年,现在才揭开神秘的面纱?

出于技术、宗教等方面的原因,国内其他寺院出土的金棺,有些已经打开,如法门寺金棺,但也有出土后没有打开的,选择了整体保存,如雷峰塔金棺。

对于太山龙泉寺金棺,专家介绍,缠绕在金棺外面的丝绸,是开启金棺的最大难点。

“1300年前用丝带系成的蝴蝶结,至今仍然保持完好,这在国内绝无仅有。”考古专家介绍,“在我国其他地方出土的金棺,要么没有丝绸包裹,要么丝绸已经腐烂,保存完好的唐朝的丝带缠绕整个金棺,还是第一次发现。”

金棺一面世,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主任尹申平就曾提出,金棺保护的焦点是缠绕在金棺上的丝带,丝带问题解决了,揭盖开棺就简单了。之前,法门寺丝织品出土,也曾因为一时做不了成份提取,十几年一直放在冰柜里面低温保存,温度控制在五六度左右,放了十几年。后来,中德合作,还是做出来了,“低温保存措施是对的,当时做不了,低温保存起来,让后人做。”

对于金棺这样的国宝级文物,国家文物局非常重视,提出唐朝的蝴蝶结一旦解开,就无法复原,所以打开金棺时,蝴蝶结不能解开。而且,缠绕金棺的整条丝带不能切断。

为此,国家文物局曾三次派出专家组现场考察龙泉寺金棺保护,山西文物部门先后请国内及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十多位顶级专家,并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合作,解决不解开蝴蝶结、不断开丝带开启金棺这一难题。

目前,专家组的方案是用科技手段增强丝带的韧性和弹性,从金棺较小的一头,把丝带整体脱下来,“距今1300多年的唐代丝带,材质非常酥脆,一动就碎了。目前的方案是利用化学等科技手段,增加丝带的弹性,这样就可以在保持色泽、蝴蝶结原形态的情况下,把缠绕金棺的丝带取下来。”

▲太山唐代地宫遗址保护展示大厅

+

Hash:64b6af46943acf496c3203e1d3d052c0806e1eec

声明:此文由 天下寻宝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