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各街巷名字由来

文化里》这里原是一片空地,一九三〇年始逐渐盖起房屋。最初住有八户人家,其中六户是留日学生。因有文化的人居多,又因阎锡山的文职官员在此居住。故取名文化里。

《柳溪街》此街原为旱西三巷。解放前,此地为旱西门外的一片荒地,乱坟滩,一九五四年十三冶金公司修建职工宿舍,形成街道。一九五八年七月十五日,经太原市人民委员会284号文件命名为旱西三巷。据传,宋天圣三年(1025年),陈尧佐做并州知州。为防汾水之患,在东岸筑了长堤。又引水围成湖泊。并在堤旁湖畔,修建亭、台、楼、榭。栽种了柳树,取名“柳溪”,因名柳溪街。

《东膳所》 得名于典膳所,典者,管理也,膳者,食也。原是明“晋王府”管理膳食的地方。后沿用为街名。原统称典膳所,后来居民渐多形成不规则的小巷道,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按方位分别为东、西、南、北典膳所。

《同成路》相传一九二五年蒋介石和阎锡山协商,修大同成都铁路,因宽窄之争,没达成协议而搁浅,材料一直堆放于此。后来于民国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1934-1936)同成铁路中同蒲路建成(即大同至永济“清蒲州府治”风陵渡一段称同蒲铁路)。此处因曾堆入过修筑同成铁路的器材,而名同成路。

《大二府巷、小二府巷》在东后小河附近,原为明代新化王朱表槏王府遗址。新化王排行第二,故名二府。后出现派生巷,故名大二府巷和小二府巷。小二府巷已并如东后小河,大二府巷在美特好超市后面。

临泉府巷》在鼓楼街东口北端, 是临泉王朱美 ( 土容 ) 的王府所在。

《北肖墙》是明晋王府宫城外围筑有萧墙。据河晏集解引郑玄曰: “ 萧之言萧也,墙为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是以谓之萧墙 ” ,后简作肖墙。按方位分为: “ 东肖墙、西肖墙、南肖墙、北肖墙和上肖墙 ” 。

《文津巷》西为山西大学(即现太原师专),东可达文庙,是文化荟萃之区,故名文津巷,清乾隆时,在热河(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建文津阁藏《四库全书》,从此“文津”二字为世沿用。

《半坡街》处宋建太原城内子城的西城墙遗址。宋、元时期子城被毁,西城墙圮为土坡,称半坡,形成街巷,以半坡而名。清末称半坡街,民国有半坡东街、半坡西街,并派生有半坡北巷、半坡南巷。今有半坡东街、半坡西街及派生街巷6条。

《羊市街》古为买卖羊的集市,分东羊市、西羊市。清代称东羊市街、西羊市街。1958年,东羊市并入钟楼街,西羊市街改称羊市街,习惯上仍称西羊市。

五龙口》西段北侧二三十米处,沿北同蒲铁路东侧,有一潭积水,五龙口这个名称,便和这潭积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五龙口,当地父老相传,这潭积水早年本是一片洼地,和太原城东部边山的五条山沟(殷家沟、郝家沟、大枣沟、小枣沟、耙儿沟),脉通络连,每逢夏秋雨季,雨水和山洪,沿着五条山沟注入洼地,酷似五龙吐水。这样,年复一年,积少成多,便形成了这潭积水。人们便根据这种自然地理形态,把五条山沟比做五条龙,给这一汪积水的洼地,取名“五龙口”,久而久之,沿演为地名。

黄陵》曾名王陵城。《太平寰宇记》:“太原县王陵城,有晋太原王司马辅冢存。”西晋泰始元年(265年)改太原郡为国,封司马瑰为王。咸宁三年(277年)改封司马辅为太原王。太康五年(284年),司马辅亡,葬于此地,因称王陵。王、黄音近,讹为黄陵。清《太原县志》:“王陵城在汾水东旧县东北,今名黄陵村。”

《龙保街》这里原称钱家坟,后因坟墓增多,又称千家坟。为取吉祥、天佑之意,改称龙保村,后因形成街道,故 1982 年市革委正式命名为龙保街。后改为龙堡村龙堡街。

《东夹巷》明朝晋王朱棡在太原城筑起一座方形宫城。该处原是晋王府城正门(南华门)东面的夹道,故名东夹巷。

《精营街》是明晋王朱棡的宫城所在地。这座豪华的宫殿,在清顺治三年(1646)焚于大火。雍正、乾隆间在废墟上修建房舍,驻扎“绿营兵”,在太原的叫“精骑营”,久之,简称为“精营”。清中叶后,始建民宅,形成街道。有精营中正街(并入五一路),精营西边街,精营东边街,精营南横街,精营中横街,精营东二道街,精营西二道街

《大南关大东关》门内为街,门外为关!所谓关就是在城门外的街道,太原有八个城门自然就有八个"关",大南关,小南关,大东关,小东关(不存),小北关,上北关,水西关,旱西关!但是实际还有一个关,是新南关,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大南关是独立的一个城,就是上面明朝太原图中的南关城,他的外面是小南关,而新南关是在新南门(首义门)外的关!

《通顺巷》位于解放路与帽儿巷之间,北通鼓楼街,南通钟楼街。原名鸡鹅巷,当为明代以前买卖鸡鹅的集市,故名。清时,巷内相继开设钱庄、商号,为求生意通达顺利,改称通顺巷。民国至今仍称通顺巷。

南华门和南肖墙》 朱棡于洪武十一年(1378)来到太原,即在今精营街一带修筑王府“宫城”。“宫城”是一座方形土城,辟四门,东边的门叫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南为南华门、北为后宰门。明晋王府宫城外围筑有萧墙。据河晏集解引郑玄曰:“萧之言萧也,墙为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是以谓之萧墙”,后简作肖墙。按方位分为:“东肖墙、西肖墙、南肖墙北肖墙和上肖墙”。

兴隆街》位于解放路与庙前街之间,并与之平行,北通西羊市街。宋代以后,随着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当时已成为商业中心,取买卖兴隆通四海之意,故名。又因与原大南门街(今解放路)并列,清代又名小巷子,民国时改称兴隆

宝林寺》(东十方院) 位于大东关街25号。始创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建筑。寺坐北朝南,有山门、正殿、厢房等殿宇14间,占地面积625平方米。大殿面阔五间,硬山顶,琉璃剪边。存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告示碑1通,石碣2方。是市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白衣庵》位于庙前街41号。始建年代不详,现为清代建筑。庵坐北朝南,前院已废,仅存后院,有殿堂9间,占地面积500平方米。主建筑为三开间观音菩萨大殿,挑檐歇山顶,砖木混合结构。观音塑像“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山门及其它建筑已无存,现为民居。是市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新道街》东西折南走向:东起上肖墙,西折南至府东街。新道街是清代冀宁道府,从府门前向东、东开辟一条通向临泉府的新道,故名“新道街”沿用至今。

《猪耳朵巷》南北走向:南起天平东巷,北不通。据说早年巷内居民多以加工、经营熟猪头肉为生,为与猪头巷区别,故名猪耳朵巷。

《东太堡》土筑的小城。所谓太堡,指的是汉代王太后的堡子。汉高祖11年(公元前196年)封其子刘恒为代王,都于晋阳。刘恒即帝位(汉文帝)后,又封其子刘参为代王,迁都清河。1961年东太堡发现汉清河太后墓,墓中有铜钟、钴、鼎,并有重半两古钱42斤。唐贞元间(785年~805年)建太堡庄千福寺。以寺分为东西两村。清道光《阳曲县志》记曰东太堡庄、西太堡庄。民国初年称东太堡、西太堡。以太堡命名的村庄有东太堡村、西太堡村,街巷有太堡街、东太堡、西太堡及派生街巷2条。

《拐角村》在新建路北口路西,北沙河以南,金刚堰路以东,自来水厂以北的小片区域内,因为在太原城墙的西北墙角处,所以得名. 1886年汾河洪水暴涨,冲决了城西堤堰,拐角村,旱西关,水西关,大南关皆被水淹。现有街道名拐角巷。

Hash:b4ed0aab073db5ca452e3a703827571c88a0e350

声明:此文由 消费之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