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双塔,太原文化地标
谈及最能代表太原的地标性建筑,有四百余年历史的永祚寺双塔当得起这个称谓。太原人习惯把永祚寺唤作双塔寺,清晰明了,透着一份亲昵,永祚寺这个大名却不怎么响亮。
从太原火车站南边的朝阳街东行不远,矗立在郝庄村南土岗上的双塔已在眼前——永祚寺到了。寺外方圆两百米左右有临时遮挡,这里将扩建为双塔大景区,施工正在进行中。永祚寺有四大看点:全国最高的双塔、明代精美的无梁殿、堪称石刻书法史的名帖碑碣以及七株明代所植的牡丹。
近日,太原市双塔寺文物保管所讲解部主任鲁玲带山西晚报记者探访了永祚寺。
“永祚寺分为上下两院,上院为塔院,下院为三进院落,山门‘永祚寺’三字为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所书。”踏入第一重院落,青砖生苔,松柏落阴,厢房旁立,古意扑面。迎面拾阶,又伫立一“山门”。“这座二门,是清代时修建的山门,也就是早期的山门。明代永祚寺的建造者因病未能将这座寺院修缮完毕,到康熙二十一年时,阳曲知县戴梦熊筹集资金,为永祚寺修上了围墙,并添加了‘祗园胜境’的山门。”匾额上戴梦熊三字依稀可辨。
永祚寺以双塔扬名,双塔由来自然是最先要了解的。“依中国传统的堪舆学而言,太原自然地形西北高于东南,只有在府城的东南方位‘巽方’造塔,才能振兴文运,多出人才。明万历年间,太原的绅民拟议在城东南五里的郝庄村南,向山之巅,建一座补辅地形不足的风水塔,以改变太原地形的缺陷。这时,傅霖遂被举荐为建塔的‘首事’,主持修建了这座文峰塔。”鲁玲将双塔之中最先建造文峰塔的缘由做了介绍。“在维修这座塔的时候,工人们发现了一份血书,上面便有傅霖作为功德主的记载。”
太原城中有老街叫傅家巷,明万历年间被举荐修塔的“首事”傅霖曾生活于此。从《山西通志》记载可知,傅霖有兄弟三人,均为官出仕,当时太原府城有牌楼“三凤”坊、“青云接武”坊,都为表彰傅霖三兄弟而立。傅霖在朝为官时官声清廉、耿直无私,后遭人弹劾,革职返乡。返乡后的傅霖多行义举,朝廷后欲起用,傅霖已无意仕途,将一腔热情付之于桑梓。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傅霖被举为“首事”,自己倾囊,率众捐款,在今双塔寺址,兴土动工,起建大塔,两三年后,终于建起了高高的文峰塔,并修永明寺,完成了太原人开文运的心愿。
这座文峰塔就是今双塔中位于东南的那座,而永明寺正是今永祚寺的初名。塔寺建成不久,年恰古稀的傅霖无病而终。傅霖之后,有一贤孙,名傅山,声名更盛其祖。
这座文峰塔历经近四百年,塔身倾斜严重,且塔体劈裂缝隙逾百。“1995年此塔的纠偏工作由建筑物纠偏大师曹时中先生带领其团队展开。当时打了9眼土井,把塔身从东南方向西北方进行纠偏,塔身倾斜从2.86米纠回到0.86米。这座塔在其建筑之初就有倾斜,塔刹中保存的血书对其有记载,现在看这座塔也是倾斜的,我们对塔身有全天监测,随时关注它的倾斜情况。”鲁玲说。
文峰塔建成九年后,第十一代晋王朱敏淳有感于狭促简陋的永明寺与太原九边重镇的地位不相称,决定邀请妙峰法师来主持扩建永明寺。于是,与文峰塔相距46.6米,位于文峰塔西北方的另一座高塔拔地而起。
妙峰法师作为明代中叶后的著名高僧,一生建设过许许多多寺庙、佛塔、桥梁,可以说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五台山规模最大的、始建年代最早的寺庙是显通寺,显通寺里那座令人叹为观止的铜殿就是妙峰法师用铜十万斤铸造的。
69岁的妙峰法师来到太原后,做了太原永明寺的住持并总理扩建事务,妙峰法师看到永明寺的文峰塔向西北微微倾斜,便向晋王建议在文峰塔左侧建座新塔。于是,从万历三十六年春至万历四十年九月(公元1608—1612年),历时4年,妙峰法师主持新建了宣文塔及大雄宝殿、三圣阁、两厢方丈和两廊配殿。因太原永明寺与五台山敕建永明寺同名,于是取“君子万年,永锡祚胤”的意思,将其改名为永祚寺。妙峰法师设计的寺院规模宏伟,然终因年迈体衰、积劳成疾,万历四十年秋,建成新塔之后便抱病返回五台山,不久圆寂于台怀镇显通寺。永祚寺便成了一座未完工的寺庙,直到康熙年间,阳曲知县戴梦熊才对该寺进行了完善。
“宣文塔的半径要比文峰塔大一些,塔身也比文峰塔高两厘米,宣文佛塔平面呈八角形,共十三层,最底层边长4.6米、全塔总高54.78米,是典型的楼阁式空心砖塔。塔身为一色青砖研磨对缝砌成,塔上的斗拱、飞檐、椽、枋、柱(垂柱),均为青砖仿木结构砍磨而成,十三层塔檐都用孔雀蓝色琉璃瓦剪边。宣文塔是一座佛塔,也叫舍利塔,塔身四周遍布阿弥陀佛砖字,塔刹由铜、铁两种金属铸制。刹座为覆盆仰莲式须弥座,用生铁铸成,刹顶则为铜质宝瓶式,制于覆盆仰莲座中,而文峰塔是石质葫芦顶。”鲁玲说,“宣文塔在1949年4月24日曾被炮弹命中,一到七层有两个面被炮弹削了,1984年宣文塔被修复。”与宣文塔同样被炮火命中的还有寺内的三圣阁。
永祚寺中古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是下院,下院中的无梁殿是其中之精品。无梁殿是二层建筑,下层大雄殿面宽5间,殿内是铁铸三世佛——释迦、阿弥陀、药师佛。上层是三圣阁,面宽三间,单檐歇山顶,绿琉璃瓦剪边。三圣阁东面山墙曾遭炮火,后经修补,仔细观察可看到修补痕迹。三圣阁最为精彩的是其内部屋顶中间的藻井结构。“无梁建筑最早出现于我国的陵墓建筑中,到了明代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手工制造业的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在建筑技术中解决了支模的难题,无梁建筑也从地下走上了地面,加之明代木材已经短缺,无梁殿建筑便应运而生。无梁殿建筑是用木质结构的审美眼光进行修筑的,殿外廊柱、斗拱皆为砖制,但造型却都是仿造木质而成。三圣阁藻井结构也是仿造木斗拱造型,逐层收窄而成,几百年来依然结构紧密,十分坚固。”鲁玲介绍了无梁殿在明代出现的历史背景。
无梁殿外的花池中遍植牡丹,有四百年历史的明代牡丹便藏于其中。“牡丹是寸生植物,生长非常缓慢,7株明代牡丹花型硕大,每年都是最先开放,其它牡丹也陆续开放。如今永祚寺内已有六千多株牡丹,每年牡丹盛开的时候,人特别多。”了解过双塔历史,赞叹过无梁殿,谈论完明代牡丹,鲁玲还介绍了永祚寺的第四宝——碑碣刻石。
永祚寺现今共收藏和保护有价值的碑碣刻石260余通。这些古碑古碣集清以前各代著名书法大家的墨迹宝瀚于一堂,真、草、隶、篆各种书体,无一不有,可以说是石刻版的中国书法史。太原市双塔寺文物保管所未来将建一座展览馆,通过一些现代科技手段,能够更加全面详细地展示这些珍贵的碑刻作品。
双塔大景区正在扩建当中,永祚寺无疑是未来景区的核心,双塔自然是这核心中的灵魂。“行旅远来,遥见塔影,即知太原将至;公私外出,回首塔身,渐远渐没,难尽依依之怀”,此语出自姚奠中老先生《永祚双塔四百周年记》,该文被勒石铭刻,矗立于永祚寺中,道出了双塔在太原人心中的地位。
双塔经历了四百余年岁月的剥蚀,遭受了现代战火的洗礼,已不仅是一座城的地理标志,更是这座城的精神坐标。
山西晚报记者 李雅丽
Hash:453a319c006580aeb2f24db753f86c63819ce8b2
声明:此文由 山西晚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