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历干——襄助蔡锷进行护国运动

康历干,新化县兴让团(今温塘镇)人,名堂、字召南,兄弟八人,排行第二。八兄弟以历干最为聪慧,尤以文学天赋极佳,于清光绪十二年考中秀才,光绪二十三年癸卯分试堂考取清朝官费留学日本,1902年入东京弘文学院就读。

留日期间曾与湘籍同乡多次聆听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演说,号召国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家。受新思想影响,与同乡蔡锷将军过往甚密,并成知己,毕业返回后,试图以办教育救国救民,在广西南宁任过教授。

民国四年,卖国求荣的袁世凯投靠日本帝国主义,想达到它复古称帝的野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袁浪潮。蔡锷将军在云南通电反袁,历干先生毅然弃教从戌,投奔蔡将军,并任广西常备军第一标书记官兼军需官,襄助蔡将军反袁护国,并做出了贡献。年后蔡将军安排其返乡招兵,并带大洋1万元。历干认为多年不曾回家,如有变故唯难从命,钱不带为好。将军说如有万一,钱就作为你的安家开支了。回到家后,历干的九个儿子先后被瘟疫、病魔夺去6个生命,仅剩3人,且二儿子庆湘又有病在身,故无意返回军营了。害病的庆湘于民国十四年和堂兄代陶考入广州暨南大学,其时方鼎英将军在黄埔军校任教,与历干是同乡和故交,多次要带庆湘去黄埔,且亲临其家劝说,历干始终不同意儿子从军。后因庆湘患肺结核,多方医治未癒而亡,年仅23岁。历干为此投水自杀,被救起后曾去金寺领庵堂吃斋念佛,从此心意悲凉,终日以文章和书法度日,悲痛缓解后曾任过新化县学附生、县议会员、保安团长等闲职。

民国二十三年在树德堂创办树德小学,自任校长并兼任教师七年之久,拥有学生100余人。历干倡议满房里族人修建琦华房康氏宗祠,自己带头捐资1千元,族人集资,推举老七祥昌及代乔君等具体负责修建事项,历时八年于民国二十八年峻工。从此树德堂小学转入康氏宗祠(又名琦华学校)。康氏宗祠规模宏大,四合院,二层砖木结构,左右两厢上下各两间教室,共八间,宽敞明亮,西式风格,集祭祀、教学于一体,以教学为主,既是宗祠又作学校之用,在当地是一大创举,足见历干先生之开明。为了办学,还颇费了几番周折。按当时规定15华里内不允许办高小,离先生所处地的枧冲、油麻凼均有高小,且只有12里,因七弟祥昌有一内弟谢祖尧(今冷水江市渣渡镇银溪人)在湖南省教育厅任厅长,曾7次步行去长沙,将手续办妥后才招收五、六年级学生,外姓学生也可入读,并规定奖励优等学生、特困生可以减免学费,所以学生常年保持在200人以上。从该校走出去的有大学生、留学生、高级工程师、教授、厅、局级干部不下200人。历干后裔现有工程师4人、高级工程师2人、经济师1人、副厅级干部1人、教师3人、大学生3人、留学生1人。

历干先生曾拥有书房,撰写过大量的文章、诗词歌赋,其手稿起码可装一小四轮车,土改时打地主,可惜这些宝贵的史料书籍整整烧了一个下午,统统化为灰烬。

“康氏宗祠”及三扇大门的楹联均为历干先生撰写,正大门为“候封沫土文浩昭垂,寇靖潘湖武功载缵。”右侧大门为:“克明德做新民大学源渊归一贯,左楚邱瞻淇淆卫风雅颂促千秋。”左侧大门书:“苦中再苦功名宜向苦中求,勤上加勤学问须从勤上得”。离此3华里有一茶亭为一族侄祖母八十大寿而建,定为“八十亭”,因工期未按时完工,至族嫂八十一岁时,为取名而犯愁,后请历干先生撰写,他泼墨挥豪书写“九九亭”三个大字,意即为九九八十一的数字语,寓意天长日久,更显深情厚谊。周边各地所修碑、亭、庙宇的命名及撰联还有不少,所留无几,大部分毁于历届政治运动之中。

当年,蔡锷将军在日本逝世的噩耗传来,历干悲痛至极,亲自去上海扶棂枢至长沙岳麓山,蔡将军是第一个享受举行国葬之中国伟人。历干先生挽悼蔡将军,联曰:“美国出了个华盛顿,中国出了个蔡松坡”,以此对挚友将军的丰功伟绩之颂扬。

Hash:d988cbf9fe9fa3222185a016e9ea2f320ac123d1

声明:此文由 掌上温塘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