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巷陌,市井温柔,一条小巷也有让长沙不被人忘却的理由

长沙西文庙坪,有许多以姓氏为名的街巷,唐家湾巷、陈家井巷、傅家巷……

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上黎家坡巷了,上黎家坡巷位于长沙西文庙坪中部,长约两百米,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老街巷。

它连接起了周围数条小巷:公路局坪巷、师敬湾巷、学院街、泉嘶井巷、白鹤巷。任何两条小巷若想互通,都必须途径上黎家坡巷。

走在上黎家坡巷内,你会发现这里的地势东高西低,似乎印证了其名字里的“坡”字。

这条为人熟知的街巷,也有它自己的历史底蕴。曾经的湖南地质调查所,便位于此巷。

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地质学会和许多地学工作者辗转到长沙,中国地质学会即居于当时位于上黎家坡的湖南地质调查所院内。

1938年1月31日,中国地质学会年会在此召开。其时,临时大学西迁昆明,但有经济部地质调查所、湖南、江西河南地质调查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等同人与会。

时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杨钟健先生破例未作学术报告,而是作了“我们应有的忏悔和努力”这一悲壮演讲。

△杨钟建先生

他预言, “要征服一个已觉悟的国家,向上的民族,是不可能的!”,并号召地质工作者积极投身祖国的抗日救亡中。

上黎家坡巷,也因此在历史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和不远处的西文庙坪巷、学院街一样,上黎家坡巷也有自己的文化符号,著名的湘郡培粹实验中学便坐落于此。

湘郡培粹实验中学创办于1989年,原名为培粹实验中学。

与同在西文庙坪的长郡中学、文庙坪小学比起来,它并没有那样悠久的历史,但它却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沙市创办最早的一所民办完全中学。

2016年,培粹实验中学由长郡中学委托管理,并正式更名为“长沙市湘郡培粹实验中学”。

学校将长郡文化与培粹传承相结合,完善并创新了文化体系。以“粹文化”为核心,凝炼出“朴实求真、沉毅养粹”的校训和“爱国、勤诚、勤奋、求粹”的校风。

许多人的青春梦想始于这里,然后引领着他们飞向更广阔的远方。

这一条充满历史底蕴与文化气息的小巷,也在此次有机更新中迎来自己的新貌。

其实,并不是每个小区、每条老街都能轻易进行改建、更新。

由于居民仍生活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造的老房子里,设施老旧、绿化率低,不仅舒适度差,还潜藏着安全隐患,所以有机更新的步伐,也变得刻不容缓。

据设计师介绍:此次上黎家坡有机更新在现有结构形式的基础上,以维修、改造结合,充分提取此处建筑、历史元素,坚持经济、实用、美观相结合的原则,使上黎家坡巷焕发新生机。

可以看到,上黎家坡巷部分平屋顶被改造成坡屋面。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性的改建、加建,以立面效果满足视觉审美需求。

改建后的屋面一律为小青瓦,按长沙本地做法施工,体现出传统工艺。

此外,施工严格根据现有的结构进行切合实际的建筑改造,如充分利用现有的挑板,改建成空调搁板、小阳台等。

围墙复原传统砌筑样式,墙身则是根据传统材料模式,统一采用青砖或者仿青砖贴面砖,地面则是恢复旧时麻石地面的模样。

与其他小巷不同的是,上黎家坡巷的建筑不仅有旧时公房,也有现代的建筑。让这些建筑“活起来”的重点则是结合建筑特色“量体裁衣”配置功能。

上黎家坡巷街边沿线有许多铺面,作为建筑底层,它们最为直观地反映建筑改造的效果。

在有机更新中,设计师根据建筑现实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如门面或者商铺外侧设置带有坡屋顶的通廊,改造临街外环境,做到雨天不湿鞋。

在主出入口的位置增设长沙地区特色的门楼,对于商业铺面的门牌、招牌提供专门的位置,以便在使用时不会影响到建筑改造后的美观。

“我们在一层间隔设置带小山墙的门楼,丰富了立面的空间层次,并且具有老长沙独特的韵味。”

“在二层局部设吊瓜柱,吊柱之间利用挑板增设的栏杆,主要放置空调等,也可登临,增加深入街面的宽度,使得新建建筑与传统建筑更好融合。”

整治改造街区道路、电力、消防等基础设施,不仅提升了内外环境质量,更是保护老街原有的街巷肌理以及历史文化元素,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为出发点,也凸显有机更新“以人为本”的理念。

上黎家坡的更新,如“老街针灸”为整个长沙西文庙坪片区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为其它街巷的活化更新提供了更多机会与可能。

Hash:3471ebe65623784d2bf07fe8b5ba578b0034377c

声明:此文由 长沙美食发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