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这位医生了不起,坚守乡村29年载!跋山涉水只为上门问诊

编者按:他们扎根基层一线,勤勤恳恳、开拓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劳动者最光荣,鼓励的是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奏响的是孜孜不倦的奋斗凯歌。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浏阳日报推出“致敬奋斗者同做追梦人”特别报道,把镜头对准一线劳动者,讲述他们的奋斗故事,为他们点赞。

劳动者名片

王申根,50岁

古港镇宝盖寺村乡村医生

坚守乡村卫生室已29年

他说:村民需要我时,我就必须去

遇到困难,想办法也要去

“这两天头晕不晕?你的血压有点高,要按时吃药。”4月28日下午,古港镇宝盖寺村,50岁的乡村医生王申根,正为村里的老人黎石荪做上门体检。

对于王申根来说,像这样的“上门服务”早已是常态——村民患急症或者老人行动不便时,王申根总是第一时间上门问诊,而这种情形已经持续29年。1990年从卫校毕业的时候,王申根才21岁,当时的他凭着满腔热血,毅然回到家乡,当起了乡村医生;29年过去,转眼他已年过半百……29年时间,把一个刚刚毕业的青春少年,变成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医生”。时光改变的是他的年龄、容貌,不变的是他对大山的眷恋,以及心系百姓、守护健康的心。

出诊掉桥下脚踝骨折

拄拐杖返回岗位继续看病

4月28日下午,浏阳日报记者来到宝盖寺村。宝盖寺村地处山区,全村1000余人口,分散居住在各个山头角落。进山的道路不宽,弯弯曲曲,刚好能会车。在其中一个村民聚居区,记者见到了王申根。

中等身材,皮肤略黑,厚厚的眼镜显示出一丝书卷气,王申根有一个几斤重的银白色医药箱,里面装着听诊器、血压计等医用设备和治疗感冒、肠胃炎等常见疾病的药物。29年来,医药箱陪伴他无数次走村串户,治病救人。

大山里人群分散,地广人稀,但王申根的脚印,几乎踏遍了村里每一户人家。

“出诊最远的地方,离村卫生室有20多里路。”王申根说,哪一家的人有什么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他心里都一清二楚。由于医生的职业特性,29年来,半夜出诊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有时还要面对恶劣的天气,但只要村民有需要,他都是随叫随到。

二十多年前的一件事,还记在很多人心里。1998年除夕晚上10点多,屋外下着大雪,正与家人一起烤火的王申根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一个老人突发急性肠胃炎,肚子疼得厉害,上吐下泻,行动不便。”放下电话,王申根就背上医药箱,冒着风雪,艰难地走了七八里山路,上门为老人看病。“雪都没过了雨鞋筒子。”忙到凌晨一两点,当老人病情稳定后,王申根才冒雪返回家里。

这样的事情远不止一次。有一次冬天出诊,从一座水泥杆搭成的简易小桥上经过时,桥面结了冰。“当时脚下一滑,就从3米多高的桥上掉了下去。”这次事故导致了王申根左脚外踝骨骨折,必须住院治疗,但仅仅半个月后,他就拄着拐杖强撑着返回了岗位。“村上就我一个医生,实在走不开。”两个月后,王申根才勉强能走路,一年左右才完全康复——这也是他29年来休息时间最长的一次。

路面漫水时涉水通过、山体塌方时从泥土上爬过……这些险情王申根都经历过,“村民需要我时,我就必须去,遇到困难,想办法也要去。”

“也没想那么多

就是凭自己的良心做事”

乡村医生工作辛苦,收入也并不宽裕,王申根为村民看病时,甚至还会为一些人减免费用。“对一些贫因户和五保户,有时候他们手头不宽裕,我就不收他们的钱。”此外,遇到村上修路、建学校、助学等公益活动,他也会解囊相助。

目前,宝盖寺村外出打工的青壮年越来越多,村里只剩下400多常住人口,且大多是老年人,但王申根仍然竭尽所能,为村民们提供帮助。50多岁的魏女士几年前突发脑溢血,正是因为王申根处置得当,才挽救了她的生命。“当时她在家出现了头晕、说胡话的现象,家人把她送到我这里来就诊。”王申根回忆,当时他初步诊断魏女士是脑溢血,立即借了一辆车,将魏女士送到医院治疗。“当时已经下午四五点,医生都快下班了。”王申根提前联系好了医院,将患者送到医院,立即进行治疗,因为送医及时,人也抢救回来了。至今魏女士还感激不已:“真是多亏了王医生。”

近年来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王申根又有了新的工作任务。除了看诊治病,他积极按上级要求做好辖区村民的健康档案,老年人、精神病患者随访服务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为此,从来没接触过电脑的王申根,慢慢学会了电脑打字和基本操作,“有时候制作表格、整理资料要到半夜。”

王申根办公室的窗台上摆放着两块奖牌和一座奖杯,都是大有来头。2018年8月首届中国医师节,长沙市有100人被评为“长沙市优秀医师”,18人被评为“长沙市德艺双馨优秀医师”,其中浏阳分别有10人及1人入选,而王申根同时获得了这两项大奖。当被问到是否想过自己能获奖时,王申根这样回答:“也没想那么多,就是凭自己的良心做事。”

王申根办公室内还有其他各种荣誉证书,这些奖项共同见证着他29年来坚守大山深处的辛苦付出,以及社会对他的认可。

心 声

继续坚守乡村直到做不动为止

坚守乡村29年,并不是没有人劝王申根到外面发展,但每次都被他拒绝了。“这里就我一个医生,如果我走了,看个感冒、拿个药,村民都要走好远。”王申根家离村卫生室有10里路,大多数时候,王申根都住在卫生室,吃、用都是另起炉灶,这显然增加了家里的开支。王申根本想把卫生室搬回家去,但考虑到一些老年人看病不方便,这个想法一直没有付诸行动。

“如果不出意外,我会一直守在这里当个乡村医生,一直到我做不动的那天为止。”对于未来,王申根早有打算,即使情况艰难,他的首选仍是坚持。至于退休后的生活,王申根的目标很明确:多陪伴家人。

过去的29年里,大多数时间他都是在卫生室度过,与家人聚少离多。“家里的活都帮不上。”王申根家的房子是2000年建的,当时他仅仅在新房子里住了两三天,就回到了卫生室。“半夜12点有人到卫生室看病,我必须过去。即使村民只是买几粒感冒药,我也必须在那里。”为了方便看诊,此后他晚上基本都就住在卫生室。

“其实我最喜欢钓鱼,但是现在根本走不开,以后有时间了,要钓个够。”这是王申根对今后生活的畅想,“做好自己的本分事,站好自己的岗,这辈子我就满足了。”

— END—

来源 浏阳日报(记者 何正章)

责编 周婵

审核 陈江 黄康

Hash:c56fb917ccd9c8b44c70221101668a748d6d7898

声明:此文由 微浏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