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官溪这么美,你了解吗?

江南第一祠—官溪

天,突然下起了小雨。善解人意的晓波主任说,别一个人跑那么远了,安全第一。来到玉山,一直走到最底层去探秘这里的人文底蕴,知道了这里有一个官溪,官溪有个江南第一祠,于是,冒着小雨走进了这座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村。

江西玉山的官溪素来以历史古镇名镇自居,人文景观,分布众多,古建筑,古寺、古樟树到处可见。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胡氏宗祠,内村和外村还有几十幢保留相对完好的明清建筑,拥有基本完整的古村落格局。官溪自古崇文,名人辈出,是远近闻名的博士村。由于其独特的历史原因,这个地方就形成了浙江江西地域文化的冲突、交融、共长的一个独特的地方。官溪在历史上还曾是浙闽赣三省毗邻地区货物流通重要的中转站和集散地,是乡土社会网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雨,细细地,忽而又密密的。座落在官溪内村的胡氏宗祠,始建于万历四十二年,崇祯初年竣工,顺治年间小修,光绪十年扩建。整个宗祠外观呈长方形,坐北朝南,前后三架,由前架门楼、中堂大厅、后堂寝殿及左右厢房等部分构成,沿着南北轴线次第排开,前、中、后三堂台基逐渐升高,拾级而上,厚重古朴,体现出宗祠特有的庄严肃穆。

祠堂保持了基本的原貌,大门上的图案依旧清晰可见,大门前方有泮池、照墙、文昌阁桃源桥等建筑。泮池又叫“半月塘”。古代文庙中有泮池,童生考中秀才美其名曰“入泮”,因此胡氏宗祠门口的泮池,寓意和门前方的文昌阁一样,寄托着先辈对后世子孙的期望,祝福胡氏子孙文运亨通,金榜题名。泮池还蕴含着古人“相生相克”的五行原理,宗祠坐北朝南,南方属火,水可克火,南方七星,辉映水中,借此宗祠可以避过火灾。除之外,门口的半月池,还隐含着“千长古月”之意,把胡氏的姓氏巧妙地镶嵌当中。

胡氏宗祠的戏楼是不开放的,听说我是从北京而来,主人破例为我打开,于是,我可能是第一个在祠堂上自由行走的人,我几乎环顾了一周的祠堂上的整个结构空间。前堂属砖木结构,十一开间,上下两层。正中大门上建有气势恢宏的门楼,门楼呈三重歇山式,飞檐高挑,檐间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如祥狮迎客、红梅报春,也雕刻有取材于传说故事的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令人目不暇接。门楼正前方嵌着宽大的横匾,上面题写“飨保万龄”四个苍遒朴拙的鎏金楷体大字,寓意胡氏香火生生不息,胡氏子孙人丁兴旺。正门柱子挂着一幅楹联:陈国家声旧,官溪世泽长。笔法古朴、凝重、圆浑,这幅楹联,时刻提醒着胡氏子孙勿忘陈国先祖胡满公,勿忘胡氏清廉的淮海家声,同时也祝福胡氏子孙福寿绵康。

我走上了古老戏台。走上戏台的人,并不一定要演戏,生活本身就是一出自己导演的戏。每个人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其实就是你人生的一场真正的大戏。

我穿越了这个祠堂的上上下下的空间,像是穿越了前生。我其实不相信有前世今生,如果这真的有我的前尘影事,我也只能是在这里拾捡一些过往的影像而已,历史,你,我,存在的和消失的,都在生命里无言的苦过,痛过,笑过,而大多数的日子,数着指尖上的岁月,在如水的流年里随波逐流,才是我的现实人生。

这里到底演义果多少人生,我不知道。这座戏台和这座祠堂的每一根木头和石砖是知道的。一切繁华终归而去,留下的是平静、平淡和简单,如同我手中的那一杯清茶。

我知道,整个宗祠精美无比,仅气派的牌楼可见一斑。我独立在戏楼一侧,看进进出出的每一个人,在这里,可以清晰看见牌楼两旁各立有五根高大的石柱,正中大门盖有精美的牌楼,牌楼上“飨保万龄”四个楷体大字古朴遒劲。如今虽然牌楼外漆斑驳,但所有构件都保存完整,斗拱雕梁层层叠叠,图案纹饰栩栩如生,无不透露出宗祠当年的显赫与奢华,体现出往昔的神圣与威望。

对于宗祠的建造有很多传说。据说,宗祠按缩小的皇宫的规模设计,因内村胡氏一祖宗曾是太子陪读,太子登基后,特赐该陪读以皇宫造型建宗祠,以示皇恩。整个宗祠外形远望像一只龙,左右有两口井,那是龙的双眼,前面是一月亮塘,即“千长古月”的“月”字,龙不可缺水。宗祠的前面确有一方池塘,左右确有两口井,只是我怎么也看不出龙的模样。

我仔细近距离的端详了这座木结构的饰文,这座与故宫一样久远的建筑,其木刻不亚于故宫的纹饰。祠堂内的雕刻很美,人物跳跃着各种表情,或喜或悲,却又是如此的棱角分明,它们已经离我们很远,但又很近。

官溪是一个远离城市,地少人多水缺的偏僻山乡,地处浙赣边陲,历史上交通不便,资源缺乏,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官溪还是一个“吃粮靠回供,烧煤靠广丰,用钱靠打工”的穷地方。

然而,就在这块面积仅二十多平方公里,人平只有三分耕地的土地上,孕育了众多杰出人才。从古代的进士、举人,到近现代的政界县长、处长,军界少将、中将,学界教授、博士,科技界专家、学者、院士,屈指数来不下百人。其中杰出代表有曾任杭州知府、主持疏浚余杭临平段大运河,为官清廉,造福一方,当地百姓立祠纪念的明正统年间进士胡濬;“两弹一星”元勋之一,中科院院士胡仁宇;中国计算机早期拓荒者之一胡守仁;航天专家“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总指挥之一胡其正;国内著名肿瘤治疗专家胡超苏;填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芯片空白的海归博士周文益。在官溪,“文革”以后获博士以上学位的有二、三十人。

官溪胡氏家训自古崇尚家风家训。胡氏以康熙九年(1670)所颁《圣谕十六条》为家训,《圣谕十六条》在雍正二年(1724)修订为《圣谕广训》,定为国教,颁行全国。胡氏宗祠是皇帝御赐建造的宗祠,有“明代小皇宫”之称,荣赫异常;踏进“七步金阶”桃源桥,便进入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圣地”。胡氏以“圣谕”作家训,既是奉行圣旨,显示尊贵身份,又显得典雅庄重,深邃隽永。 崇尚孝悌之道,以使人们重视伦常。巩固宗族关系,以使人们和睦相处。调和乡邻关系,使诉讼风平浪静。重视农业发展,使人民丰衣足食。崇尚节俭美德,使人民珍惜财物。兴办学校教育,端正文人风气。废除歪门学说,尊崇儒家学说遵守法律规章,警戒愚顽不化。明白礼让之道,淳厚社会风气.从事立身之业,安心本职工作。教育子弟心地淳良,禁止他们胡作非为。消除诬蔑诽谤,保全善良本性等等16条家训。

“穷不离猪,富莫离书”,尊师重教蔚然成风。祠堂里还开设了读书堂。崇尚读书,尊师重教的文化基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官溪人。困难年代,官溪人靠勤劳智慧度过了艰苦岁月。改革开放,官溪人走南闯北,务工经商,靠诚信和真诚在外地淘金,用千辛万苦挣来的钱,培养后代,造就人才。“文革”结束以后,新一代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脱颖而出,茁壮成长。在官溪,谁家子女考上名校,整个家族都感到荣耀,那个村子出了个人才,家家户户都会羡慕。在潜意识里,村民相互攀比的不是谁家钱多房大,而是子女学历高,有出息。社会上最受尊敬的人是兢兢业业教书育人的老师。官溪人深深懂得,家族兴旺靠后代贤能,培养后代靠良好的教育。“穷不离猪,富莫离书”,家里再穷也要让孩子上学读书,发了财更要助教助学。

祠堂的文化底蕴深厚,对联四处皆是。在中堂下我们喝着茶,书记跟我讲,这里为宗祠的享厅,轩敞高大,梁粗柱壮,人手难以合围。气势庄严雄壮,让人感受到了百年以前这里作为一个家族处事中心所特有的威严。檐枋上铺以斗拱装饰,为抬梁和穿斗式结合的建筑手法,别具风格。中堂之上前后挂着“清华一脉”、“理学名宗”两块牌匾,柱子上也依次挂着“月开十口成千古,水别三溪共一源”、“七星池水流九曲,一寺佛光三台”两幅对联。月开十口传千古,水别三溪共一源。上联的“月开十口”自然是“胡”字,意指胡氏宗族能够人丁兴旺事业发达,传承千古;下联有两层意思:“三溪”指外村的官溪,内村的桃溪,梅坑的梅溪。从水流的大小、流向来看,官溪是主流,桃溪,梅溪是支流,它们自然是“共一源”共一个水源头。

官溪处处皆文化。早在公元965年前后,婺源清华胡氏后裔胡威,为避当时的战乱,携家人迁居官溪。后代兄弟分家,以大溪为界,长兄在外头,称为外村,小弟在里头,称作内村,分别各建有胡氏祠堂,平时称外村祠堂、内村祠堂。原址曾作为学校使用了一段时间,如今还可以在祠堂里依稀可见当年的汉语拼音图,之后又恢复了祠堂原貌如今的官溪,在政府主导下进行了美丽乡村建设,面貌已焕然一新。

在村口有一口古井和神鱼,听同行的一位老人说这古井的前世今生,说发生在村子里的传说故事,听他一路上对于老祠堂里的故事,还有这古井边的故事。官溪,有着太多的故事,子啊小雨里,让我流连忘返,就如一盏清茶,不浓不淡,渐渐的透着清香,细细品尝才有体会。

一口古井,养育着4000多人口的饮水生活,而且,井水中可以清晰可见游动的鱼的精灵

岁月悠悠,人生漫漫。数百年来,世事变幻无常,而古祠依然巍峨挺立,仿佛一位饱沧桑的老人,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经历一段刻骨的历史,值得自豪地向世人倾诉。

宗祠是一个家族的族徽,胡氏宗祠文化突出的地方在于写在族谱中的“族规”、“家训”,都在这里得以天下,教育子孙注意社会公德、家庭道德、从政官德、经商道德等等的修炼,提倡以孝事亲、以诚待人、以信为本、以忍处世。千年祠堂,透出的是历史的缩影和新村的文化新韵。

朱文鑫

央视《乡约》、新华网、中华网、北京周刊、RCRA签约摄影师。乐途、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搜狐、携程专栏作家。故宫专题摄影。

合作热线:18770310606(微信同号)

投稿热线:18970317033(微信同号)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进入大牌抢购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5点准时开枪,这里有你要的低价。

Hash:99540be502448c746f4d79831596d71d53c5bcbe

声明:此文由 玉山之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