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故居 承传统——民建中央八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礼

1、黄炎培故居

命名时间:2013年9月25日

故居地点:上海浦东新区川沙新镇新川路218号

黄炎培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是中国民主建国会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是民建第一、二届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他一生抱定救国兴邦的理想,把个人命运和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紧紧联系在一起,追求真理、坚持奋斗,为争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并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将黄炎培故居作为民建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第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于继承和发扬民建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坚定不移地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行,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黄炎培故居为清代著名金石学家、书画鉴赏家沈树镛祖上建于清道光年间,原名沈家大院。大院占地3423.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68.9平方米。由于沈树镛曾任“内阁中书”一职,相当于当时的皇帝“秘书”之一,故起名“内史第”。经过三年复建,“内史第”于2013年4月16日起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

复建后的“内史第”大院分为三进。其中第三进为黄炎培故居。故居大门口有古典精致的仪门,飞檐翘角,正面有“凤戏牡丹砖雕,中间镶有“华堂映日”四字,仪门背后有“德厚春秋”四字,下端基石盘龙石刻。黄炎培铜像座落于正楼门前,上悬陈云同志手书“黄炎培故居”匾额。

故居分上下两层,从黄炎培的家庭成员,学习工作,办学启智,积极筹建成立民建,不惧风险抗日救亡,协力参与建国大业,尽心竭力政府工作等方面,生动而全面地展示了黄炎培紧紧跟随着历史发展脚步,不断前进、不懈奋斗的一生。

2、冷遹纪念馆

命名时间:2014年7月9日

故居地点:江苏镇江丹徒区丰镇黄墟老街

冷遹是我国著名的民主爱国人士,1882年6月生于丹徒黄墟镇。早年参加同盟会,策划安庆秋操起义,筹建广西同盟会,成为广西革命最初发动者之一。1912年1月,被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授予中将军衔和文虎勋章,委以第一军第三师师长。1921年,冷遹亲眼目睹自己为之奋斗的民国虽已成立,却因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他毅然退出军界,致力于地方实业和教育救国。冷遹先后兴办农垦、蚕桑、办学等事业很多,造福乡里,泽被桑梓。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立刻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与中共领袖及各方社会贤达精诚团结,同心抗日,支持中共的抗日统一战线和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1945年12月冷遹参加民建,历任民建第一届中央常委,民建江苏省第一、二届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冷遹曾任中央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华东水利部部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

冷遹的一生,从辛亥革命元勋、著名实业家到成为爱国民主人士,充分反映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和对民生的关怀;他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相识相知,风雨同舟,真诚合作,在建国后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团结民建会员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充分反映了他坚定不移跟党走的政治选择和坚定信念。这些崇高的品质都是民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民建“五个坚持”优良传统的生动体现。

冷遹纪念馆原址为冷遹故居,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平方米,由主楼一幢和厢房四间组成。

纪念馆大门上方镶嵌着的一方长方形汉白玉大理石门楣,上面镌刻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2004年11月为“冷遹纪念馆”题写的馆名。

纪念馆的前院,院墙东西两侧种植着四季花卉,中间一条青砖铺设的道路直通主楼。主楼楼下为冷遹先生办公、会客之所,楼上为寝室。主楼后东西两侧各有对合厢房4间,中间为一小天井,青砖铺设地面。厢房现为冷遹先生生平事迹陈列室,东厢房中藏有冷遹先生半身铜塑像,西厢房中设录像放映室,播放介绍冷遹先生生平事迹的影视纪录片。

3、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命名时间:2014年7月10日

故居地点:江苏省南京市安德门大街48号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由民建会员吴先斌个人投资筹建,占地2000多平方米,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私立抗战博物馆,馆舍由老厂房改造而成。

展厅迎门镌刻有巨幅《义勇军进行曲》词谱,侧面悬挂72张1937年那场大屠杀幸存者照片。二楼展厅主题为《南京保卫战》。三楼陈列厅包括“1937南京记忆”、“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抗战风云”、“抗战文献”、“抗战徽章”等几部分。四楼作为资料室,陈列着有关抗日战争的书籍4万余册,其中关于抗战历史的孤本善本就有2000多本。

馆内珍藏文物5700余件,其中不乏被社会高度关注的文物。例如:薛宝宁影集,邰常仁书稿,流亡日记,日军“突击一号”安全套以及一批抗战名人手迹。还包括300余张侵华日军的作战地图,记录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照片、实物,各种抗战徽章,以及终生致力于南京大屠杀研究的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张纯如采访幸存者的影像资料和书籍等珍贵历史文物。

自2006年开馆以来,迄今已接待访客25万余人次,并多次接待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以及美国日本等外籍访问团,不少日本访客在参观过博物馆之后都是带着惊讶和忏悔离去。曾有香港媒体对吴先斌和他的博物馆进行过专题报道,称其为“一个人的博物馆”。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还积极参与民间公益活动,多次组织学术沙龙,并坚持走访慰问抗战老兵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自2012年起,博物馆先后走访抗战老兵1100多人,录制抗战老兵口述历史音像资料3000余小时。

4、施复亮故居

命名时间:2015年4月30日

故居地点:浙江金华金东区东乡叶村

施复亮(1899—1970),原名施存统,是我国著名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文学家、翻译家,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主要领导人,我国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民主建国会主要发起人和领导人之一。

施复亮故居占地面积315平方米,坐北朝南,平面布局呈长方形,主体建筑为一进五开间堂楼加左右楼梯间,两侧厢房各一间,形成三合院式院落。1933年,施复亮为了摆脱国民党的追捕,回到东叶村,与夫人抬石挑砖,自建了这座房子。解放后,施复亮将故居捐献给村里办学校。

故居中展示了施复亮、钟复光、施光南的主要事迹及部分施复亮先生遗物。展品从1919年11月刊登在《浙江新潮》上的《非孝》一文,到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最早的机关刊物《共产党》,从1923年毛泽东同志向时任团中央书记的施复亮汇报湖南省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作的信件,到他辗转北京、上海等地教学用的摇铃、镇尺、墨盒等物品。

5、胡厥文同志生平事迹展览馆

命名时间:2015年9月29日

展馆地点:上海市嘉定法华塔

胡厥文(1895~1989)又名胡保祥,上海嘉定人。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杰出的实业家,是民建的创建人和卓越领导人之一。

1945年发起组织民建,历任民建理事、常务理事,民建全国会务推进委员会委员、常委,民建总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第一、二届中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三届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四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第四、五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

胡厥文去世后,他的家属先后多次向嘉定博物馆捐赠了各类遗物、文书、照片等两百余件。为纪念胡厥文为民族、为祖国、为人民不懈奋斗,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一生,同时通过胡厥文的生平事迹感化教育后人,上世纪90年代初,嘉定博物馆曾在孔庙的当湖书院内举办过“胡厥文同志生平事迹展览”,但后来由于展厅环境和文物受损等原因,展览于1993年停办。2009年10月,嘉定区文广局经多方调研和走访,对“胡厥文同志生平事迹展览”陈列大纲和形式进行设计,并于2010年4月27日在嘉定法华塔院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翥云堂内正式对外恢复展出。

“胡厥文同志生平事迹展览”字幅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朱学范题写。展览展出了胡厥文生前文物74件、历史照片120余幅,史料等20余件,分为悠悠建国心;解放庆新生;休戚相与共;拳拳古疁情和风范留人间五个部分。从不同时期、不同角度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厥老为祖国、为人民不懈奋斗、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一生,为我们学习他的精神和品质,继承弘扬民建的优良传统提供了生动的教材和课堂。

6、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旧址陈列馆

命名时间:2016年5月19日

陈列馆地点:重庆渝中区望龙门街道白象街

按照民建中央的部署,由民建重庆市委承办的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旧址(西南实业大厦)复建工程于2014年8月18日正式启动,本着原址、原貌、原面积、原功能的“四有”原则,经过缜密采集,委托专业设计单位设计。西南实业大厦原貌为二层半楼形态,建筑面积540平方米,系民国时期折中主义手法中西合璧建筑。复建工程于2015年3月29日奠基破土动工;同年12月29日剪彩落成。陈昌智题写了“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旧址”门额。左楼顶镶嵌卢作孚手体“西南实业大厦”。

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旧址陈列馆是全国唯一反映民建成立的综合馆,展线二百余米,展出图片五百多张,实物资料一百多件,文字注释三万余字。制作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复亮、孙起孟五位民建主要发起人形象墙一幅;黄炎培与毛泽东“历史周期律”对话硅胶人塑场景一组;创作毛泽东接见工商界人士和民建响应“五一口号”油画二幅和周恩来在星五聚餐会演讲“当前经济大势”国画一幅。馆内还配备有影像视屏一幕,电子触摸屏二台,电视机四台。

展厅在一、二楼,面积320平方米,三楼为办公区域。展览围绕“民建为什么在重庆成立”、“民建怎样在重庆成立”和“民建在重庆成立后干了啥”三个问题,分“救亡图存”“民建诞生”“志同道合”三个部分,配有“前言”和“结束语”,真实地反映了1945年12月16日民建在重庆成立前前后后至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间的重大事件及人物。每个部分分三个单元,分别为“艰难探索”“工业西迁”“实业救国”“工商经济界活动中心西南实业大厦”“与闻国是”“致力于民主建国”“反对内战独裁”“争取和平民主”“响应‘五一口号’”九个单元,采取“以事带人”的手法,再现民建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为建立新中国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史实。

7、孙起孟故居陈列馆

命名时间:2017年9月27日

陈列馆地点:安徽休宁县商山镇商山村

孙起孟同志,安徽省休宁县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建国会和全国工商联的卓越领导人,第七届、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四届、五届、六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和第七届、八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名誉理事长。

孙起孟同志一生追求真理,热爱祖国,心系人民。他用毕生的情感、智慧和忠诚,追求真理、追求光明、追求进步,为我们矗立起一座高山仰止、魅力永存的精神丰碑,也为我们树立了见贤思齐、砥砺奋进的人生标杆,是民建全会继承优良传统、推动“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专题教育活动不断深入的学习典范。

孙起孟故居建于清道光年间,占地面积976平方米,建筑面积678平方米,2004年10月被列入第五批“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列馆以省保单位“孙起孟故居”为依托,在尊重原有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办。展馆以孙起孟同志对家乡的桑梓情怀为切入点,展示了孙起孟同志对党和国家的卓越贡献和不平凡的一生。展陈内容共分为:“情系家乡”、“民建创始人”、“伟大教育家”、“杰出的活动家”和“走进民建”五个板块。

8、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

命名时间:2018年5月23日

教育社地点:上海市黄浦

1948年5月23日,民建在上海秘密举行常务理、监事联席会议,一致通过“赞成中共‘五一’号召”的决议。这是民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民建最终选择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共团结合作的立场,为民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正确的思想基础。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民建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民建总会从重庆迁至上海,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内办公的三年多时间里,经历了重大抉择和腥风血雨的斗争考验,并与中共上海地下党保持联系,为解放上海和建立新中国做出了积极贡献。

(文章来源:黑龙江民建公众号)

·

民建中央第九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

Hash:bf29780065ba7d8020901d804a55647a7926ee1a

声明:此文由 民建齐齐哈尔市委员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